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缪帅

作品数:18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心房
  • 11篇心房颤动
  • 11篇房颤
  • 6篇心房颤动患者
  • 5篇动脉
  • 5篇红细胞分布宽...
  • 4篇膜性
  • 4篇非瓣膜性
  • 4篇瓣膜
  • 3篇单腔
  • 3篇单腔起搏
  • 3篇动脉压
  • 3篇心动脉
  • 3篇心动脉压
  • 3篇阵发
  • 3篇阵发性
  • 3篇双腔
  • 3篇双腔起搏
  • 3篇起搏
  • 3篇脉压

机构

  • 18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安徽心之声医...

作者

  • 18篇缪帅
  • 14篇李广平
  • 12篇刘彤
  • 9篇许纲
  • 5篇袁如玉
  • 4篇李美佳
  • 4篇吴英乐
  • 4篇刘恩照
  • 3篇赵志强
  • 2篇陈康寅
  • 2篇刘洪梅
  • 2篇陶华岳
  • 2篇阎哲慧
  • 2篇上官文锋
  • 2篇叶岚
  • 1篇刘莹
  • 1篇车京津
  • 1篇徐玲霞

传媒

  • 2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吸烟患者不同起搏模式对中心动脉压和动脉波增强指数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非吸烟患者单腔和双腔起搏对中心动脉压(CAP)和动脉波增强指数(AI)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因缓慢性心律失常入院并植入起搏器的非吸烟患者83例,并将其分为双腔起搏器患者35例(DDD组),单腔起搏器患者33例(VVI组),术后正常窦性心律者15例(对照组),分别测量3组患者的心率(HR)、CAP、AI、外周收缩压(SBP)、外周舒张压(DBP)等指标,然后对DDD组患者的起搏器进行程控,将DDD模式程控成VVI模式,待患者心率稳定后测量以上指标。结果 3组患者一般情况和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VI组左心房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DDD组CAP明显高于对照组和VVI组(P<0.05);DDD组AI、校正AI(AIC)和外周血压均高于VVI组(P<0.05);VVI组CAP和外周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于AI和AI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DD组程控后的CAP、AI和外周动脉血压水平均低于程控前(P<0.05)。结论在非吸烟患者中双腔起搏模式会明显升高CAP和AI。
缪帅李广平叶岚阎哲慧
关键词:单腔起搏双腔起搏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能够弥补华法林的局限性,具有更好的获益/风险比。临床上对于心房颤动、冠心病及静脉血栓栓塞等疾病的抗凝方案也逐步过渡到NOACs,而且存在许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缪帅李广平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血栓栓塞
单腔和双腔起搏对血流动力学、中心动脉压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参数的不同影响
目的:观察起搏器植入患者单腔起搏状态和双腔起搏状态对心排出量(CO)、心指数(CI)、外周动脉收缩压(SBP)、外周动脉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动脉压(CAP)、动脉波增强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
缪帅
关键词:单腔起搏双腔起搏心排出量外周动脉硬化中心动脉压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10月至2013年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22例...
刘彤邵清淼许纲缪帅刘恩照袁如玉李广平
支架数目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的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PCI置入支架数目与围术期心肌梗死(PMI)发生率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6月~2019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接受择期PCI的年龄>60岁老年ACS患者100例,根据置入支架数目分为单支架组64例(置入支架1枚);多支架组36例(置入支架≥2枚)。比较2组PMI发生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00例入选患者中,PMI发生率为22.0%。单支架组较多支架组PMI发生率显著降低(15.6%vs 33.3%,P=0.040)。术后1个月随访期间,2组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88)。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支架数目(OR=3.22,95%CI:1.16~8.92,P=0.024)和用替格瑞洛(OR=0.54,95%CI:0.31~0.92,P=0.024)是PCI相关PMI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随着PCI置入支架数增多,老年ACS患者PCI相关PMI的发生率增高。
张亚茹薛政凯缪帅徐玲霞王家瑞车京津刘彤陶华岳陈康寅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梗死
基于移动端及临床大数据的远程心电会诊系统开发
2019年
临床大数据远程心电会诊系统能够有效支持心血管疾病分级诊疗和临床科研,为基层医院和患者提供先进的医疗服务。整套系统以临床大数据为核心,制定个性化基线特征,对海量心电信息进行筛选并给出辅助诊疗建议;通过移动端App进行心电报告的申请、接收、分析和回馈。实现心电信息远程、高效判读,提升心电诊断效率及准确性,提升临床大数据应用水平、临床辅助深度,为实现对心血管病全程管理,建立一个基于移动终端、信息共享、实时互动的大数据平台势在必行。
陶华岳缪帅薛政凯张亚茹陈康寅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慢性病
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及直接胆红素与心房颤动的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直接胆红素(D-BIL)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因高血压合并阵发房颤在心脏科住院的患者40例作为房颤组,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高血压不伴房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心血管疾病、实验室指标、心脏超声结果,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房颤组患者RDW、D-BIL、尿酸及左房直径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BIL和左房直径为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阵发房颤的发生与D-BIL升高有关,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缪帅刘彤李美佳吴英乐李广平
关键词:心房颤动红细胞容量红细胞指数胆红素
依普利酮参与心房颤动上游防治的可能机制
2021年
依普利酮通过抑制盐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多种细胞通路抑制巨噬细胞及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导致的心脏重构,为心房颤动的上游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潜在治疗靶点,而依普利酮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的长期效果以及相关临床副作用的观察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就现有研究结果对依普利酮通过改善心房肌纤维化进而参与心房颤动的上游防治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杨禹缪帅赵志强李广平
关键词:依普利酮心肌纤维化心房颤动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冷冻球囊消融术治疗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的有效性,并分析其术后AF复发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内科行AF冷冻消融术的老年患者165例,术前收集受试者基线资料,平均随访(8.90±5.62)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出现AF复发分为复发组40例和非复发组125例,对比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复发组阵发性AF比例明显低于非复发组,早期复发比例明显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早期复发(HR=10.098,95%CI:3.627~28.111,P=0.000)和右心房上下径(HR=1.130,95%CI:1.025~1.247,P=0.014)为老年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后AF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冷冻球囊消融术可作为老年AF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案,3个月内早期复发和右心房上下径为老年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后AF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宋文华王乔上官文锋缪帅赵志强刘恩照许纲李广平刘彤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复发抗心律失常药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的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33例,以及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相匹配的非心房颤动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结果,并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阵发性心房颤动组R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2.71%±0.90%比12.45%±0.62%,t=-2.457,P=0.015)。与对照组相比,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左心房直径增加[(38.79±7.07)mm比(34.46±4.51)mm,t=-5.405,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58.90%±7.62%比61.52%±5.13%,t=2.957,P=0.003)。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26,P=0.044)。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RDW水平明显升高,RDW可能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邵清淼刘彤缪帅刘恩照许纲袁如玉李广平
关键词:心房颤动红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