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博

作品数:49 被引量:55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13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6篇黄河三角洲
  • 15篇湿地
  • 8篇土壤
  • 8篇芦苇
  • 8篇滨海湿地
  • 7篇生态
  • 6篇生态环境
  • 6篇种子
  • 6篇发芽
  • 5篇盐地碱蓬
  • 5篇生境
  • 5篇生态环境工程
  • 5篇胁迫
  • 5篇碱蓬
  • 4篇盐碱
  • 4篇水位
  • 4篇水盐
  • 4篇萌发
  • 4篇黄河三角洲滨...
  • 4篇黄河三角洲湿...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烟...
  • 24篇中国科学院
  • 9篇滨州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鲁东大学
  • 6篇吉林建筑大学
  • 5篇烟台大学
  • 5篇山东黄河三角...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山东省海洋水...
  • 3篇山东黄河三角...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49篇管博
  • 23篇于君宝
  • 22篇韩广轩
  • 11篇王光美
  • 7篇栗云召
  • 5篇陆兆华
  • 4篇王雪宏
  • 4篇宁凯
  • 4篇颜坤
  • 4篇田晓燕
  • 3篇毛培利
  • 3篇张晓龙
  • 3篇陈小兵
  • 3篇孙宝玉
  • 3篇谢文军
  • 3篇董洪芳
  • 2篇王睿彤
  • 2篇肖模昕
  • 2篇周道玮
  • 2篇孙志高

传媒

  • 9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环境科学
  • 3篇湿地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种子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黑龙江大学工...

年份

  • 4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60
2010年
了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有机碳状况是开展我国典型砂质和淤泥型海滩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湿地生态修复研究的基础,通过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新生滨海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湿地植物碳含量差异性不大,而植物碳密度变化幅度较大,且其空间变化趋势与植物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相似,均呈M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范围在0.75~8.35g·kg-1之间,明显低于淡水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基本一致.相关分析表明,pH值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负相关,土壤TN、C/N、含盐量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线性正相关性,而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TN、C/N、pH值、含盐量与植物碳密度相关性不显著.
董洪芳于君宝孙志高牟晓杰陈小兵毛培利吴春发管博
关键词:滨海湿地有机碳
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芦苇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态适应性被引量:2
2017年
为探讨黄河三角洲新生滨海湿地不同植被演替阶段下芦苇的生态适应性,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靠近海岸的芦苇盐地碱蓬群落区、芦苇群落区和靠近黄河岸的芦苇白茅群落区分别代表由海域向陆地的3个芦苇群落演替阶段。结果表明:实验区土壤总体表现为碱性,表层土壤的电导率、可溶钠含量均显著高于下层土壤,芦苇盐地碱蓬群落区电导率最高。芦苇群落区土壤总氮、总碳、有机质和有效磷、芦苇密度最高,群落单一,但3个实验区群落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有机质、总碳、总氮、p H值构成第一主成分,可溶钠、电导率构成第二主成分。结果表明,水盐分布格局是影响该区域芦苇植被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对芦苇植被群落的生态特征有显著影响。
田晓燕杨杉杉赵亚杰王安东韩广轩管博
关键词:芦苇生态特征土壤粒径
棉花秸秆堆腐特性及腐熟度评价被引量:10
2013年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秸秆为原材料,系统分析了菌剂和碳氮比对棉秆堆肥过程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相关特征指标的影响,同时对堆肥进行了腐熟度评价。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菌剂处理效果不明显,单纯加氮素的处理可以延长堆体高温(>50℃)维持时间,棉秆+氮肥+菌剂(C:N=25)处理的配比是棉秆快速腐熟的最优处理。在棉秆腐熟度评价中,C/N、TOC、TN、T值适宜作为优选指标,pH、温度和GI适合作为一般性评价指标。通过试验,初步建立了棉花秸秆腐熟度指标评价体系,可为棉秆的堆腐利用提供科学指导,同时充分利用棉秆来改良土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棉秆直接燃烧向大气排放的CO2总量。
孙凯宁于君宝宁凯管博宋守旺丁广民
关键词:棉秆堆肥腐熟度评价发芽指数
重度盐渍化湿地土壤酶活性对生物炭添加及浅翻处理的响应被引量:2
2020年
研究了生物炭添加及浅翻处理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重度盐渍化湿地土壤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的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理化因子的变化,初步探讨了浅翻及生物炭添加对重度盐渍化土壤的短期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一的浅翻处理使土壤表层电导率提高,但浅翻处理并未显著改变土壤的容重、含水率和总碳含量。添加高量生物炭后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表层孔隙度,土壤表层总碳、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加。浅翻处理不能提高酶活性,但配合中、高量生物炭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蔗糖酶的活性。综合来看,短期内生物炭的添加对于重度盐渍化土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土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田晓燕陆冠茹高楠杨锦媚于君宝韩广轩管博
关键词:土壤容重生物炭碱性磷酸酶蔗糖酶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硫含量分布特征被引量:21
2014年
根据植被分布特征和土地利用状况,采用网格法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布设采样点,并定期采样,研究滨海湿地土壤总硫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0-30 cm深土层的平均总硫质量比约为822.43 mg/kg,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研究区域内,土壤总硫分布差异较大,新生湿地土壤总硫含量相对最高,其次为退化湿地,稳定湿地土壤总硫含量相对最低;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无植被覆盖区的土壤总硫含量最高,自然植被覆盖区的土壤总硫含量次之,农田和防护林区的土壤总硫含量相对最低;空间上土壤总硫含量表现为由海岸到内陆呈递减趋势。在新生天然湿地内,土壤总硫含量水平分布从光滩到河滩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垂直分布上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冲淤积沉积物和海水是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硫的主要来源,而人类活动和植物作用是土壤硫空间分异的关键因素。
于君宝褚磊宁凯韩广轩管博屈凡柱战超
关键词:总硫含量影响因素滨海湿地黄河三角洲
盐碱及变温条件对花苜蓿种子发芽的影响被引量:28
2010年
用3个变温处理(10/20℃,15/25℃,20/30℃)、6个浓度盐处理(盐为NaCl,浓度为0、50mmol/L、100mmol/L、150mmol/L、200mmol/L、250mmol/L)和碱处理(碱为Na2CO3,浓度为0、5mmol/L、10mmol/L、15mmol/L、20mmol/L、25mmol/L)研究盐、碱以及盐碱与温度的交互作用对两种不同来源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均显著降低。低浓度盐、碱条件下,温度对花苜蓿种子发芽影响不显著;但在较高浓度的盐、碱条件下,不同温度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的影响差异显著;最适发芽温度为15/25℃。随着盐浓度升高,花苜蓿种子胚根长度逐渐减小,但胚轴长度没有明显变化;在一定浓度Na2CO3胁迫下花苜蓿能正常发芽,当Na2CO3浓度为15mmol/L(pH=10.95)时,两种花苜蓿发芽率均高于60%。两种花苜蓿相比较,林下花苜蓿抗盐碱性高于草甸花苜蓿。
管博周道玮田雨杨季云肖模昕
关键词:NACLNA2CO3发芽速度
黄河三角洲不同水位梯度下芦苇植被生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关系被引量:20
2014年
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不同水位条件下芦苇植被生态特征进行动态调查,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土壤电导率随水位梯度变化差异显著,长期水淹的芦苇区土壤电导率最低;在不同水位梯度下,芦苇生态特征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相比之下,在水位较高的条件下,芦苇株高、茎粗、盖度和生物量均为最高值,产量达到了10 t·hm-2;研究区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总体均处于较低水平,且不同水位条件下营养元素在各土层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粘粒、粗粘粒、细粉粒、粗粉粒与土壤营养元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土壤有效磷含量与高度、茎粗、盖度、生物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土壤有效磷可能是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芦苇植被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因子。
管博栗云召夏江宝董洪芳吕振波于君宝
关键词:芦苇生态特征有效磷
花苜蓿发芽及早期幼苗阶段的抗逆性研究
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山地山坡,混合禾草草地以及草甸草原,在松嫩平原也有一定的分布。而植物的发芽阶段是植物整个生活史的最关键阶段,它能够影响植株个体和种群的建植和发展。本试验结合松嫩平原的盐碱条...
管博
关键词:盐胁迫碱胁迫干旱胁迫抗逆性
文献传递
引发处理对甜高粱种子萌发阶段生理生态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探讨种子引发处理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阶段的影响机制,分别以KCl、CaCl2溶液(50、100和200 mmol·L-1)和具有相同水势的PEG溶液为引发试剂,对种子进行吸水-回干处理,分析了"M-81E"甜高粱品种在引发处理过程中的吸湿、回干情况,引发处理后分析了种子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发芽率、形态响应、生物量分配以及幼苗体内Na+、K+、Ca2+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引发处理过程中,甜高粱种子存在快速吸水期和快速失水期,分别发生在吸湿、回干的前3 h;在随后的发芽试验过程中M-81E甜高粱表现出较高的耐盐性,NaCl浓度低于200 mmol·L-1时,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差异不显著,除CaCl2引发处理对50和200 mmol·L-1NaCl胁迫下种子发芽速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外(P<0.05),不同引发试剂对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影响差异不显著;引发处理对幼苗胚根长、胚轴长及全长影响差异显著(P<0.05);在无盐胁迫条件下,引发处理对幼苗生长产生负效应,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加,引发处理能够明显促进甜高粱幼苗生长,且不同引发处理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随着盐浓度升高,幼苗体内Na+、Ca2+含量显著增加,但对K+含量无显著影响;引发处理显著降低了K+含量(KCl引发除外);总体而言,不同引发方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甜高粱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以及盐胁迫条件下的离子调节能力,其中CaCl2引发效果略优于其他两种引发方式。
管博曹迪于君宝
关键词:发芽率甜高粱离子含量
不同温度及盐碱环境下盐地碱蓬的萌发策略被引量:26
2011年
为了研究黄河三角洲优势种盐地碱蓬在不同胁迫环境条件下的萌发策略,分别在不同温度、盐度、碱度以及海水原溶液条件下,进行了室内萌发实验,并且测量了其幼苗体内的Na+和K+含量。结果表明,盐地碱蓬种子发芽所需要的积温和最低温度分别为24.57℃.d和0.62℃,最适发芽温度为20℃-35℃,在温度5℃-40℃下均表现出较高的发芽率而且5℃-35℃下发芽速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加。盐地碱蓬具有较高的耐盐性,当盐浓度达到500 mmol.L-1时,发芽率均高于50%,并且在100%海水溶液浓度下发芽率也能达到38%,高盐条件下未萌发的种子转移到淡水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复萌率。盐地碱蓬幼苗体内Na+含量随盐度(NaCl溶液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而K^+含量在该盐度下差异不显著;幼苗体内Na^+、K^+含量在高碱度(200和300 mmol·L^-1NaHCO3)中均显著低于其在低碱度(100 mmol·L^-1NaHCO3溶液)中的含量,说明碱胁迫对幼苗生长产生了显著性影响;Na^+、K^+含量均随着海水溶液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因此,盐地碱蓬种子萌发的广温性、高耐盐性、高盐环境中的种子高存活率以及幼苗的较强的耐盐能力是盐地碱蓬种群在黄河三角洲适应滨海盐碱湿地复杂环境的主要生存策略。
管博栗云召于君宝陆兆华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发芽率盐地碱蓬温度离子含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