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国民

作品数:49 被引量:313H指数:11
供职机构:淮海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农业部淡水鱼类遗传育种和养殖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弧菌
  • 20篇病原
  • 10篇生物学特性
  • 9篇单胞菌
  • 9篇养殖
  • 8篇哈氏弧菌
  • 7篇生物学
  • 7篇气单胞菌
  • 7篇副溶血弧菌
  • 6篇水产
  • 6篇鳗利斯顿氏菌
  • 5篇对虾
  • 5篇疫苗
  • 5篇卵黄
  • 5篇卵黄抗体
  • 5篇灭活
  • 5篇灭活疫苗
  • 5篇活疫苗
  • 5篇霍乱
  • 5篇霍乱弧菌

机构

  • 48篇淮海工学院
  • 11篇河北科技师范...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48篇秦国民
  • 46篇张晓君
  • 32篇阎斌伦
  • 22篇毕可然
  • 14篇秦蕾
  • 11篇房海
  • 11篇陈翠珍
  • 10篇徐静
  • 9篇陈丽
  • 6篇闫斌伦
  • 5篇梁利国
  • 4篇暴增海
  • 4篇姚东瑞
  • 4篇白雪松
  • 3篇邴旭文
  • 3篇杨家新
  • 3篇徐加涛
  • 2篇浦寅芳
  • 2篇马桂珍
  • 2篇夏振强

传媒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海洋通报
  • 3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食品科学
  • 2篇科学养鱼
  • 2篇淡水渔业
  • 2篇水产科学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2篇2009’江...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淮海工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13篇2009
  • 7篇200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用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体外抗菌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5
2010年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黄芩、虎杖和山楂等7种中草药对病原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弱;同时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了五倍子等抑菌效果较强的7种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表明,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此4种中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78~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12.5mg/ml。
梁利国阎斌伦张晓君秦国民杨家新
关键词:中草药弧菌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s)病原杀对虾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表观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发病的养殖红鳍东方鲀中分离的细菌进行了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同时对代表菌株进行了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弧菌属(Vibrio Pacini 1954)的杀对虾弧菌(Vibrio penaeicida sp.nov.Ishimaru et al 1995)。代表菌株(HC051105-6株)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不包括引物结合区)为1443bp(GenBank登录号:EU073023),代表菌株(HC051105-8株)16SrRNA基因序列长度(不包括引物结合区)为1450bp(GenBank登录号:EU073024)。择代表菌株做对健康红鳍东方鲀的人工感染试验,认为分离鉴定的杀对虾弧菌在被检红鳍东方鲀病例具有一定的病原学意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供试37种抗菌药物中,在一些药物中存在耐药性的菌株间差异。
秦国民张晓君陈翠珍房海阎斌伦徐静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生物学特性
鱼类3种病原气单胞菌耐药状况分析及主要毒力因子检测被引量:9
2009年
测定了鱼类3种病原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对常用抗菌类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3种病原气单胞菌对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克林霉素、杆菌肽等5种药物表现了基本一致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四环素、多西霉素等3种药物存在敏感与耐药的种间差异性。3种病原气单胞菌胞外酶及溶血素活性等毒力因子检测表明,3种气单胞菌均具有酪蛋白酶、明胶酶、淀粉酶、脂酶、DNA酶活性,且均不具有脲酶活性;嗜水气单胞菌及维氏气单胞菌具有卵磷脂酶活性,但杀鲑气单胞菌不具有卵磷脂酶活性;3种供试菌均在含质量分数7%家兔脱纤血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β型溶血。
阎斌伦秦国民暴增海张晓君秦蕾毕可然
关键词:气单胞菌毒力因子
血鹦鹉铜绿假单胞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被引量:7
2010年
对从患病血鹦鹉(Cichlasoma var.)肝、眼部脓肿处分离到2株细菌,对该分离菌进行人工感染实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通过人工感染实验证明其对血鹦鹉有较强的致病性。分离菌革兰氏阴性杆状,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甲基红阴性,能够利用枸橼酸盐、丙二酸盐,发酵葡萄糖。综合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结果,鉴定分离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壮观霉素、阿米卡星、阿奇霉素、氨噻酸单胺菌素和阿洛西林抑菌效果显著。
梁利国秦国民张晓君毕可然杨家新阎斌伦
用于制备抗鳗利斯顿氏菌的卵黄抗体的灭活疫苗制法
一种用于制备抗鳗利斯顿氏菌的卵黄抗体的灭活疫苗制法,该方法先将病原鳗利斯顿氏菌BH1菌株灭活、离心得灭活菌体;然后制得黄芪浸出液;再由白油、硬脂酸铝、司班80制得油相,灭活菌体与黄芪浸出液混合制得疫苗水相;最后将油相和水...
张晓君毕可然陈丽闫斌伦秦国民
文献传递
副溶血弧菌的SYBR Green Ⅰ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被引量:5
2012年
基于副溶血弧菌gyrB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副溶血弧菌的方法。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的Tm为90℃,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只出现1个单特异峰,无引物二聚体,表明该引物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所制作的实时定量PCR扩增标准曲线在2.06×108~2.06×103拷贝数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2,能对副溶血弧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该方法检测时间从核酸抽提到结果分析仅需4~5h,且较传统方法敏感、操作简单,可用于针对副溶血弧菌的进出口检验检疫、食品安全检测及该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张晓君陈丽毕可然秦蕾秦国民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SYBR
基于tlh和toxR基因的副溶血弧菌双重PCR检测方法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研究副溶血弧菌双重PCR检测方法,试验采用tlh和toxR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双重PCR检测,扩增出450 bp和368 bp目的片段。结果表明: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仅副溶血弧菌可同时扩增出2种基因片段,4株对照菌无任何扩增条带;该双重PCR检测方法最低能检测1.660 7×103cfu/mL菌体浓度的副溶血弧菌。说明试验所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方法简单、用时短,可用于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白雪松秦国民阎斌伦毕可然秦蕾高雨张晓君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双重PCR
龙胆石斑鱼源美人鱼发光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与系统发育学分析被引量:23
2009年
对从1尾病死的观赏用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 L.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等较系统的表观生物学性状鉴定。同时,测定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供试两株纯培养菌(编号:HQ061227-1、HQ061227-2)为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Beijerinck 1889)的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damselae subsp.damselae(Love et al.1982;Smith et al.1991),用HQ061227-1株作为代表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不包括引物结合区)为1469bp(GenBank登录号:EF635307),与GenBank数据库中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同源性在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供试37种抗菌药物中的青霉素G等4种耐药,对头孢唑啉等32种敏感,对氨苄青霉素低敏。
张晓君秦国民陈翠珍房海阎斌伦
关键词:龙胆石斑鱼生物学特性系统发育学
水生动物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的PCR同步检测方法被引量:4
2013年
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non-O1/non-O139型),不仅对水产动物具有广泛和强的致病作用,而且危害人类的健康,是人和水产动物共患病的病原菌。以副溶血弧菌的toxR基因及霍乱弧菌的lolB基因设计2对引物,建立了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的PCR同步检测方法,相应的扩增目的片段分别为368bp和519bp。在PCR反应体系中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可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5株对照菌无任何扩增条带,表明所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强,且所设计的2对引物间无交叉干扰现象;灵敏性试验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最低限1.75×102 cfu/mL,霍乱弧菌的检测最低限1.25×102 cfu/mL,具有较好的灵敏性;人工染菌水产品检测结果显示,人工染菌的8种水产品均为阳性检测结果,而未染菌组均为阴性。本试验建立的双重PCR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可用于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及水产品的安全检测。
张晓君白雪松毕可然周宝芸秦蕾阎斌伦秦国民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
草鱼和青鱼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原菌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以发病死亡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肝脏、肾脏为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出作纯培养的菌株,按常规方法进行形态与培养特征、主要理化特性的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学分析;以常用的琼脂扩散(K—B)法测定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以是否出现抑菌圈及其直径大小作为敏感、耐药的判定指标;用3×10^8 CFU/mL的菌液对健康鲤鱼(腹腔接种0.3mL/尾)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引起发病死亡并能重新检出感染菌作为致病性的判定指标。结果表明,供试4株纯培养菌(编号:HL060811—1至HL060811—4)均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均表现对供试的头孢唑啉等29种抗菌药物敏感(抑菌圈直径16~42mm),对青霉素G等8种药物耐药或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0—14mm);能引起供试健康鲤鱼的发病与死亡,并能从感染死亡鱼肝组织中检出相应感染菌。
秦国民张晓君陈翠珍房海阎斌伦
关键词:草鱼青鱼嗜水气单胞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