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旭阳

作品数:38 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包头市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胃癌
  • 11篇基因
  • 10篇蛋白
  • 8篇多态
  • 8篇多态性
  • 7篇幽门螺
  • 7篇杆菌感染
  • 6篇幽门螺杆菌
  • 6篇幽门螺杆菌感...
  • 6篇肿瘤
  • 6篇螺杆菌
  • 6篇螺杆菌感染
  • 6篇基因多态性
  • 5篇单核
  • 5篇单核苷酸
  • 5篇单核苷酸多态
  • 5篇增生
  • 5篇细胞
  • 5篇临床病理
  • 5篇病理

机构

  • 35篇包头医学院第...
  • 14篇包头医学院
  • 4篇内蒙古科技大...
  • 2篇包头市肿瘤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包头市第四医...

作者

  • 38篇田旭阳
  • 23篇党彤
  • 12篇贾彦彬
  • 9篇陈言东
  • 9篇杨莉
  • 9篇高芳
  • 7篇孟宪梅
  • 6篇孔洁
  • 4篇高艳君
  • 3篇胡凤英
  • 3篇董文杰
  • 3篇胡其泰
  • 2篇周怡
  • 2篇王国君
  • 2篇张静洁
  • 2篇武金宝
  • 2篇李慧艳
  • 2篇江振宇
  • 2篇白雪峰
  • 2篇孙刚

传媒

  • 6篇包头医学院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内蒙古医学杂...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包头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kit基因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肥大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加,肠易激综合征(IBS)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一样,越来越受到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重视。因其症状无特异性,与一些肠道器质性病变的症状多有重叠,诊断主要建立在症状学积分和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因此,临床诊治很棘手。本文通过探讨c—kit基因在IBS腹泻型(IBS-D)患者肥大细胞(MC)中的表达情况,试图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依据。
党彤田旭阳孟宪梅陈言东杨莉高艳君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KIT基因肥大细胞肠道器质性病变胃肠道功能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6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中的表达
2011年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5、LRP-6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溃疡性结肠炎伴不典型增生(UD)和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UCAC)为病例组,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散发性大肠癌(SCRC组)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肠黏膜组织中LRP-5、LRP-6的表达情况。结果 LRP-5、LRP-6在UD组有高表达,与对照组UC、SCR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RP-5:93.3%vs 23.3%、40.0%,P<0.05;LRP-6:86.7%vs 16.7%、45.0%,P<0.05);LRP-6在UCAC组中亦有高表达,与U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0%vs 16.7%,P<0.01),两者在病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P-5、LRP-6在UCAC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较重要的作用,并可能做为一个早期生物学标记物来提示瘤变的可能。
田旭阳党彤李慧艳陈言东孔洁杨莉
关键词:增生
乳腺增生病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变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乳腺增生病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R、PR表达。结果ER和PR总阳性率74.36%(27/39)和87.18%(34/39),ER、PR同时阳性为66.67%(26/39)。本组不典型增生6例ER和PR阳性率均为100%,其表达强度最强,其次为腺病伴腺瘤形成,最弱为小叶增生。结论:乳腺增生病变组织中ER、PR虽然呈高表达,是三苯氧胺(TAM)治疗的适应症,但仍有25.64%的患者ER呈阴性表达,因此,用TAM治疗乳腺增生病前应检测患者的ER和PR,阳性者可用TAM治疗。
李永茂安凤玲田旭阳高艳君杜改英吕文丽韩煦渊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
187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总结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开展内镜以来,20年间胃镜发现并行外科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病例187例,对病理组织学特点及随访结果加以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切除占胃癌切除的4.99%;电子内镜检查活检证实为早期胃癌的阳性率为93.1%(174/187);部位以胃窦居多占49.2%;Ⅰ型、Ⅱ型、Ⅲ型早期胃癌检出率分别为25.7%、54.0%及20.3%。结论:早期胃癌临床无特征性症状,诊断主要靠内镜医师认真细致观察和识别早期胃癌的形态改变。
田旭阳高艳君杨莉
关键词: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率
胃小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切除的安全性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胃小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评价内镜切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94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例资料纳入研究,重点调查胃小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总结ESD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94例胃间质瘤中,85.1%(80/94)属于胃小间质瘤,80.0%(64/80)术前伴有胃肠道症状,66.3%(53/80)病灶位于胃底,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均提示低度侵袭危险性,主要包括强回声和异质性;80例胃小间质瘤均成功行ESD,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提示77.5%(62/80)呈极低度侵袭危险性、22.5%(18/80)呈低度侵袭危险性;术后随访12~36个月,未发现间质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胃小间质瘤易发于胃底,患者多无明显临床表现,多呈极低或低度侵袭危险性,在确保完整切除的前提下,以ESD为基础的内镜下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胃小间质瘤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
周怡江振宇孟宪梅田旭阳杨莉党彤
关键词:内镜切除
病例140:65岁退休男性血压、血糖升高伴乏力
2014年
男性,65岁,退休,已婚,因“发现血压升高17年,乏力3月”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7年前发现高血压,血压最高达170/100mmHg(1mmHg=0.133kPa),平素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2次/d治疗,血压控制尚可,多数波动于130~140/80~95mmHg,偶有150/100mmHg。5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
王国君孙刚田旭阳
关键词:血压升高血糖升高退休乏力硝苯地平缓释片病例
IgGIgM及IL-8在显微镜结肠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显微镜结肠炎(MC)发病机制中免疫因素和炎症因子所起的作用。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06年3月就诊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消化病研究所的32例MC患者、71例肠易激综合征(IBS)及3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黏膜IgG、IgM,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8质量浓度。结果MC组肠黏膜IgG、IgM表达显著增高,与I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组血清IL-8显著低于UC组(P<0.05),与IB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MC的发病机制中,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可能为MC发病的主要因素,炎症并非引起MC的主要原因。
党彤田旭阳
关键词:IGGIGMIL-8
Toll样受体9基因多态性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体检者683例的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LISA)将样本分为幽门螺杆菌阴性组(n=305)和幽门螺杆菌阳性组(n=378),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TLR9 rs187084、rs352140、rs164640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TLR9 rs187084 TC基因型可使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降低(TC vs TT:OR=0.520,95%CI=0.329~0.820);rs164640携带AG+GG基因型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增加(AG+GG vs AA:OR=1.569,95%CI=1.126~2.187);rs352140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没有关联。结论TLR9 rs187084、rs164640可能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卫星如马立聪田旭阳党彤高芳贾彦彬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单核苷酸多态性
结直肠不同异型增生腺瘤与癌的关系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腺瘤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经全结肠镜检查的290例腺瘤和腺瘤癌变或伴发腺瘤的结直肠癌病例,检测检出的300枚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腺瘤、96枚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腺瘤、36枚腺瘤癌变和9个结直肠癌灶在结直肠的分布。结果与LGIN腺瘤相比,HGIN腺瘤和浸润癌灶由近端部位向远端部位迁移(P<0.01);与近端结肠相比,HGIN腺瘤数目在远端结肠增加(P<0.03);与LGIN腺瘤相比,HGIN腺瘤数目在直肠增加(P<0.02)。LGIN腺瘤、HGIN腺瘤、腺瘤癌变或伴发腺瘤的结直肠癌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58.2、59.2和63.7岁;病变的中位数大小和四分位数间距分别是0.8、0.4、1.5、1.45、4、2 cm;秩相关分析rs值分别为0.826,P<0.05;0.970,P<0.01。直径>1.0 cm组中,与LGIN腺瘤相比,HGIN腺瘤的发生率增加(P<0.001);与管状腺瘤相比,HGIN腺瘤的数目在管状绒毛状腺瘤中增加(P<0.001);与管状绒毛状腺瘤相比,腺瘤癌变的数目在绒毛状腺瘤中增加(P<0.02)。表明HGIN腺瘤所具有的恶性潜能介于LGIN腺瘤和浸润癌之间。结论不同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腺瘤在结直肠呈不同分布,提示:不同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腺瘤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呈现不同的恶性潜能。这一现象更像是发展中的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癌序列。
胡其泰胡凤英田旭阳杨莉陈言东党彤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腺瘤腺瘤癌变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12月,我院外科腹腔镜切除经H—E染色病理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人新鲜胆囊标本90例。全部胆囊标本均附带胆囊黏膜。每例标本取黏膜3块,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特殊染色(采用硼酸美蓝法)、快速尿素酶检测3种方法,检测胆结石患者胆囊黏膜HP感染情况。结果:PCR、硼酸美蓝染色及快速尿素酶检测3种方法,HP阳性率分别为35.6%(32/90)、14.4%(13/90)、21.1%(19/90)。结论:HP存在于胆囊黏膜中,提示HP感染可能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
党彤田旭阳陈言东孟宪梅高艳君杨莉
关键词:胆囊结石幽门螺杆菌聚合酶链反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