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双
- 作品数:96 被引量:671H指数:15
-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相关麻痹型病例的报告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了解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相关麻痹型病例的发病特征。方法对1例相关麻痹型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例首次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21天后出现双下肢麻痹,病例患肛周脓肿,便标本分离出脊灰疫苗株病毒,麻痹60天后随访有残留麻痹。结论建议将肛周脓肿作为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接种的禁忌证。
- 张肖肖王长双肖占沛王燕路明霞马雅婷张延炀
- 关键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疫苗相关病例
- 河南省1992年至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分析河南省1992年至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1992年至2011年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2年至2011年河南省麻疹年均发病率为5.27/10万;2011年麻疹发病率大幅降低至历史最低水平;0~4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1岁组病例构成比逐年上升;2010年以来各市麻疹发病降低,季节高峰不明显;无免疫史病例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估算接种率低于报告水平。结论:1岁以下儿童是麻疹防控的重点。规范化接种、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MCV)接种率、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重点地区儿童的预防接种服务是今后全省麻疹防控的重点工作。
- 马雅婷张肖肖王长双董蒲梅张延炀郭万申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 河南省2004~2015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河南省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接种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病例发生规律,为其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04-2015年VAP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5年河南省共报告VAPP病例26例,发生率为0.16/100万剂次;其中首剂OPV接种后VAPP 20例(73.08%),发生率为1.11/100万剂次。发生数男女性比为5.5∶1。23例(88.46%)为2-6月龄儿童。接种至麻痹平均时间间隔为23天。病例麻痹部位主要为双下肢、单下肢。麻痹60天后随访均有残留麻痹。14例(53.85%)病例合并其他疾病,其中9例合并肛周脓肿。在13例脊灰疫苗病毒分离阳性的VAPP病例中,Ⅱ型占61.54%。结论 VAPP病例以低月龄、首剂OPV接种儿童为主。应密切关注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VAPP发生情况。
- 张肖肖史鲁斌王燕肖占沛王长双路明霞马雅婷张延炀
- 关键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 河南省2004-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3
- 2014年
- 目的 了解河南省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流行学特征,为其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2004-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河南省2004-2011年共发生15岁以下AFP病例4 500例,主要表现为散发。年平均发病率为2.95/10万,郑州市发病率最高4.96/10万,其次为三门峡市4.66/10万。发病高峰多出现于每年3月和8~10月,0~4岁组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4∶1。741例AFP病例分离出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6.47%。15.80%的病例麻痹60 d有残留麻痹。结论 河南省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以小年龄组为主,发病高峰多出现于春季、夏秋季,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儿童AFP病例残留麻痹率较高,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致残率。
- 张肖肖王长双刘会娟马雅婷路明霞肖占沛张延炀刘国华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儿童流行病学研究
- 河南省1~5岁儿童含麻成分疫苗首剂接种及时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1~5岁儿童含麻成分疫苗首剂(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1)接种工作实施情况及接种及时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出措施。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某市80个行政村821名1~5岁儿童,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其预防接种相关资料。结果本次共调查821名儿童,MCV1接种率为95.13%,及时接种率为65.53%。MCV1接种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χ~2=45.52,P<0.01);及时接种率随着年龄的减小而增大(χ~2=26.70,P<0.01)。家庭平均年收入高、家长文化程度高、通过村医/接种人员预约通知进行疫苗接种、家长免疫规划知识掌握较好、家长不会受到疫苗负面信息影响的儿童MCV1及时接种率较高。居住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是未及时接种MCV1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省1~5岁儿童MCV1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及时接种率有待提高。需加强预防接种宣传工作,做好日常疫苗预约通知和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工作。
- 王燕吕宛玉史鲁斌张肖肖路明霞马雅婷王长双肖占沛张延炀
- 2009-2013年河南省风疹流行病学特征
- 2015年
- 目的了解2009—2013年河南省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风疹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09—2013年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风疹报告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χ2=2.583×107,P<0.01);5年共累计报告风疹病例6 15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1/10万;83.32%的病例集中在<15岁人群,以学生最多,男性明显多于女性(χ2=176.04,P<0.01);全年均有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每年的3—6月多发。结论 2009—2013年河南省风疹报告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15岁以下儿童为重点人群,应提高风疹疫苗的接种率,并加大风疹疫苗接种的宣传。
- 肖占沛王长双王燕路明霞张肖肖马雅婷张延炀
- 关键词:风疹流行病学特征
- 河南省2013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2013年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风疹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河南省2013年风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河南省共报告风疹病例352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37/10万,其中以信阳市最高,郑州市次之,漯河市最低;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人群(80.40%),并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61∶1;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3—6月为发病高峰。结论河南省风疹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15岁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应提高重点人群风疹疫苗的接种率,预防风疹暴发,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 肖占沛王长双王燕马雅婷张肖肖路明霞张延炀
- 关键词:风疹流行病学特征
- 2013年河南省部分农村地区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调查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以便为农村地区儿童监护人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10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农村2个县区8个乡镇400名0~5岁常住儿童监护人进行预防接种知识问卷调查,并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农村地区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6.00%,不同类型、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农村地区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总体知晓率不同(P〈0.05)。"糖丸是否有不良反应"的知晓率为12.50%,"是否知道脊灰灭活疫苗"的知晓率最低,为10.50%。91.75%的农村儿童监护人与医生交流过疫苗接种有关知识,医生是农村地区儿童监护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占98.00%),也是农村地区儿童监护人获取知识最信任的途径(占96.25%)。结论 2013年河南省部分农村地区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不均衡,免疫规划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 芮春军王燕王长双肖占沛路明霞张肖肖马雅婷张延炀
- 关键词:预防接种
- 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院内感染现状及易感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院内感染现状以及相关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诱导缓解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46例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致病菌和相关易感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期院内感染率为43.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和消化道为主,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8.3%。≥60岁年龄患者感染率高于<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白细胞计数<0.5×109/L患者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性粒细胞<0.5×109/L患者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天数>14 d患者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易发生院内感染,应针对易感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应尽早使用升粒细胞药物,以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
- 陈兴华王长双郭树霞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易感因素
- 10u啤酒酵母乙肝疫苗用于2-15岁人群的免疫效果观察
- 2016年
- 目的探讨10ug/lmL啤酒酵母乙肝疫苗对2—15岁人群的免疫效果。方法:在新安县选出HBshg、抗-HBs、抗-HBc均阴性者585人作为调查对象,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每次接种后30-45d内采集血标本,进行抗-HBs检测。结果:三针次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0.59%、98.47%、99.51%,GMT分别为740.80、1145.25、1571.45m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的抗-HBsGMT值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结论:接种10ug啤酒酵母乙肝疫苗后,可以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 徐瑾史鲁斌李军叶莹董蒲梅郭永豪丰达星路明霞王长双张延炀
- 关键词:啤酒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