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雅婷

作品数:92 被引量:606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0篇流行病
  • 30篇流行病学
  • 2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0篇预防接种
  • 19篇接种
  • 18篇疫苗
  • 17篇麻疹
  • 14篇流行病学特征...
  • 10篇腮腺炎
  • 10篇流行性
  • 10篇流行性腮腺炎
  • 8篇免疫规划
  • 8篇儿童
  • 8篇风疹
  • 6篇病毒
  • 5篇急性弛缓性麻...
  • 5篇脊髓灰质炎
  • 5篇监测分析
  • 5篇弛缓性
  • 5篇弛缓性麻痹

机构

  • 78篇河南省疾病预...
  • 8篇郑州大学
  • 4篇郑州人民医院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河南省肿瘤防...
  • 2篇济南市疾病预...
  • 2篇云南省疾病预...
  • 2篇江西省疾病预...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苏州市疾病预...
  • 2篇太原市疾病预...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作者

  • 82篇马雅婷
  • 71篇张延炀
  • 65篇路明霞
  • 60篇王长双
  • 58篇张肖肖
  • 55篇肖占沛
  • 43篇王燕
  • 18篇郭万申
  • 14篇叶莹
  • 13篇张明瑜
  • 6篇丰达星
  • 4篇陈兴华
  • 4篇李军
  • 3篇徐瑾
  • 3篇刘国华
  • 3篇孙喜斌
  • 3篇张珍英
  • 3篇余文周
  • 3篇宋祎凡
  • 2篇彭小婉

传媒

  • 11篇河南预防医学...
  • 9篇中国疫苗和免...
  • 8篇当代医学
  • 4篇中国初级卫生...
  • 4篇中国校医
  • 4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中国生物制品...
  • 3篇微生物学免疫...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年份

  • 6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1篇2016
  • 15篇2015
  • 13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省2010-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分析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的特征,评价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为安全预防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河南省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报道的预防接种后死亡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道的7例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AEFI分类均为偶合症,3例病例临床诊断为婴儿猝死综合征。7例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接种后发病时间中位数为0 d,接种后死亡时间中位数为1 d。7例死亡病例接种的10剂次疫苗有8剂次为首次接种。引起预防接种后死亡的可疑疫苗分别为百白破(无细胞)、脊灰(减毒猴肾)、Hib、流感(裂解)、百白破、麻疹、乙脑(减毒)和卡介苗。结论偶合症是预防接种后死亡常见的类型,儿童接种尤其是疫苗首剂次后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应密切关注儿童身体状况。建立完善预防接种后伤害救济机制是处理预防接种后死亡的关键措施。
王长双路明霞张肖肖马雅婷叶莹肖占沛张延炀陈兴华郭万申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
基于疫苗全程电子追溯体系的河南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损耗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疫苗电子追溯体系精准测算河南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损耗情况,为进一步实现精细化疫苗管理、合理降低疫苗损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省级平台及疫苗电子追溯系统收集2021年河南省预防接种门诊疫苗接种数据和使用数据。利用国家全民健康保障系统收集河南省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周期、服务半径等数据。结果:2021年河南省单剂次包装疫苗的损耗系数在1.01~1.06之间,最大为乙肝疫苗;多人份疫苗损耗系数在1.45~1.92之间,最大为卡介苗。2021年河南省不同市(县)11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损耗系数存在一定差别。多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损耗系数在不同服务周期、不同服务半径、不同服务人口、不同门诊工作人员数量的接种门诊间存在一定差别。结论:除乙肝疫苗外,河南省其他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损耗系数均小于国家标准,说明河南省疫苗损耗管理相对较好,达到了国家工作要求。多人份疫苗和个别单人份疫苗损耗较大,应合理安排门诊周期,将接种日当天的接种人口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提高疫苗利用效率。
王长双白祎然欧柳阳王燕马雅婷肖占沛张明瑜郭涛路明霞张延炀
河南省2008—2012年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08—2012年网络报告的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河南省2008—2012年共报告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48起,报告病例1 226例,无死亡病例。全省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暴发次数和累计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地区均为洛阳市(暴发12起,占25.00%;病例350例,占28.55%)。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疫情多集中在3—5月(30起,占62.50%)和11—12月(9起,占18.75%),发病数分别占66.48%和17.54%。2008—2012年全省报告的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涉及47所学校,其中小学42所(占89.58%),中学5所(占10.42%)。48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中,17起(占65.44%)在事件发生当天报告,报告时间中位数为4 d。结论乡级小学是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场所。每年春秋季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高峰前应针对敏感人群开展包括疫苗接种在内的多种防控措施,并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工作。
王长双张肖肖马雅婷路明霞肖占沛张延炀陈兴华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疾病暴发流行学生保健服务
河南省直管县(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现状调查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直管县(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基本情况,为建设和完善省直管县(市)免疫规划工作队伍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对10个河南省直管县(市)县、乡两级免疫规划工作基本情况、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进行调查。结果 2014年河南省直管县(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1 384人,其中县级64人,乡级1 32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45%,大专/中专学历占86.78%,其他学历占4.77%;高级职称占4.91%,中级职称占16.11%,初级职称占48.70%,无职称占30.27%;工作年限小于5年占15.61%,5-10年占21.39%,10-20年占35.12%,20年以上占27.89%。结论省直管县(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比例较小,预防接种门诊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结构老化,应加强对省直管县(市)免疫规划队伍建设。
王燕肖占沛史鲁斌路明霞张肖肖马雅婷王长双张延炀
关键词:预防接种门诊免疫规划
2021年全国3629名预防接种人员工作满意度和影响因素调查
2023年
目的了解全国预防接种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6月在某网络平台注册的预防接种人员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分析预防接种人员工作满意度、信心、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629名对象,1982名对预防接种工作表示满意,占54.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月收入高的调查对象的工作满意度高[OR值(95%CI):2.01(1.73~2.34)],乡村、初级职称、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工作年限≥6年、每周工作天数>5 d的调查对象的工作满意度低[OR值(95%CI)分别为0.80(0.68~0.94)、0.67(0.52~0.86)、0.40(0.33~0.48)、0.69(0.58~0.81)、0.87(0.75~0.99)]。70.16%(2546/3629)的调查对象对工作表示有信心,72.69%(2638/3629)的调查对象表示工作压力大,职称、工作年限、收入水平对工作的信心和压力有影响。结论本研究预防接种人员的总体工作满意度不高,并受工作负荷和收入等多种因素影响。
马雅婷张习习张肇南郭旭宋祎凡张延炀余文周
关键词:预防接种人员工作满意度工作信心工作压力影响因素
河南省2004~2015年0~14岁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河南省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GBS病例的管理和预防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04~2015年河南省报告0~14岁儿童GBS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5年河南省共报告0~14岁儿童GBS病例1 593例,平均发病率为0.69/10万,各年发病率在0.48/10万(95例,2014年)~0.83/10万(152例,2006年)之间(趋势检验,x2=41.16,P=0.000)。各地区发病率在0.29/10万(58例,信阳市)~1.03/10万(15例,济源市)之间。年龄别发病率在0.22/10万(35例,14岁)~1.86/10万(313例,1岁)之间。男、女性发病率分别为0.81/10万、0.54/10万。6~8月份报告506例(31.76%)。GBS病例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3.81%(220/1 593)。401例(25.17%)病例60天后随访有残留麻痹。结论河南省0~14岁儿童GBS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小年龄、男性儿童多发,呈夏秋季高峰。需进一步加强儿童GBS监测和残留麻痹病例的早期康复治疗。
张肖肖王燕张璐肖占沛王长双马雅婷路明霞张延炀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
河南省2012-2017年麻疹的时空聚集性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索河南省2012-2017年麻疹病例的时空聚集性。方法通过河南省2012-2017年麻疹病例构建ARIMA模型,预测2018年1-6月麻疹发病趋势;采用时空扫描方法分析2012-2017年麻疹的时空聚集区域。结果河南省2012-2017年麻疹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为每年3-6月。拟合的模型为ARIMA(0,1,6)(0,0,0)12(Q=0.14,P>0.05),2018年1-6月麻疹病例预测值均在95%置信区间范围内。时空扫描显示,河南省2012-2017年麻疹存在1个主要聚集区(2014-2015年平顶山市和南阳市)和2个次要聚集区(2015年郑州市、新乡市和开封市;2014-2015年许昌市、漯河市、周口市和驻马店市)。结论河南省2012-2017年麻疹疫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
路明霞肖占沛张肖肖马雅婷丰达星张延炀
关键词:麻疹地理信息系统
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建设及管理历程
2014年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包括预防接种门诊、村级接种点、产科接种点等在内的预防接种单位是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完成预防接种操作最直接、最关键、最核心的机构,是预防接种工作的基本单元。维持无脊灰、消除麻疹、加速乙肝控制等目标的实现以及预防接种工作措施的最终落实均依靠预防接种单位工作的开展。规范、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的管理,是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水平与质量,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实现相关疾病控制的基础与关键。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建设和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综述如下。
张延炀路明霞王长双王燕马雅婷张肖肖肖占沛
关键词:预防接种门诊疾病控制接种点消除麻疹加强免疫
河南省2009~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9~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防控河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河南省2009~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河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229起,占事件总数的70.46%,发病5 212例,死亡1例。传染病事件发生最多,占92.57%,其中,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是学校突发事件的主要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3~6月、9~12月;发生场所主要是农村小学。结论 2009~2013年全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下降趋势,学校突发事件以呼吸道疾病为主,农村小学传染病的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是河南省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
肖占沛马雅婷王长双张肖肖路明霞张延炀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河南省2011-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2011-2014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11-2014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4年河南省共累计报告麻疹病例243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6/10万;82.02%的病例集中在5岁以内的人群,以散居儿童最多,男女发病比为1.64:1;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每年的2-6月和12月多发.结论:河南省麻疹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和免疫管理.
肖占沛李军王燕马雅婷张肖肖路明霞王长双张延炀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