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锦娜

作品数:13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内酰胺酶
  • 8篇AMPC酶
  • 7篇埃希菌
  • 7篇大肠埃希菌
  • 5篇质粒
  • 5篇基因
  • 5篇ESBLS
  • 4篇内酰胺
  • 4篇高产AMPC...
  • 3篇克雷伯菌
  • 3篇肺炎克雷伯
  • 3篇肺炎克雷伯菌
  • 3篇Β内酰胺
  • 3篇Β内酰胺酶
  • 3篇超广谱
  • 3篇AMPC
  • 2篇头孢
  • 2篇启动区
  • 2篇启动子
  • 2篇酶基因

机构

  • 1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3篇王锦娜
  • 12篇邵海枫
  • 11篇王卫萍
  • 8篇史利宁
  • 7篇张小卫
  • 3篇艾冬琴
  • 3篇赵晓智
  • 2篇李珍大
  • 2篇范明
  • 2篇崔蕾蕾
  • 1篇姚兵
  • 1篇谈华
  • 1篇严亚惠
  • 1篇韩丽丽

传媒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确切的依据。方法:用2-巯基丙酸和头孢他啶双纸片协同法,检测临床分离的48株耐亚胺培南PA金属β-内酰胺酶(MBL)产生率,并提取各菌株的外膜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比较各耐药菌株外膜蛋白与标准菌株的差异。结果:48株耐亚胺培南PA中8株产MBL;在外膜蛋白SDS-PAGE图上发现32株缺少外膜蛋白OprD2,其中8株还伴随其他外膜蛋白的改变。结论: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外膜蛋白OprD2缺失或含量减少以及MBL的产生,或由两者共同作用所致。
王卫萍邵海枫韩丽丽王锦娜史利宁张小卫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性金属Β-内酰胺酶
男性泌尿系统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本院男性泌尿系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大肠埃希菌(E.coli)的基因型分布。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5年6月本院临床分离的尿培养阳性大肠埃希菌共187株,用CLSI/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包括筛选和确认实验)进行耐药表型检测,三维酶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PCR扩增质粒型ESBLs和ampC基因,肉汤交配法检测质粒型ampC基因的接合传递性。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4.6%(46/187)。在三维试验中,46株均产分解头孢三嗪(CRO)的β-内酰胺酶,其中3株产ESBLs和AmpC两种酶,其余43株单产ESBLs酶。在PCR扩增试验中,44株扩增出ESBLs基因blaTEM、blaCTX-M、blaOXA3型中的1型或1型以上基因片段,未扩增出blaSHV型基因片段;3株扩增出质粒介导的ampC基因,2株为CIT型,1株为DHA型。携带质粒型ampC基因的菌株均将耐药性传递给受体菌。结论:南京地区男性泌尿系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以CTX-M型为主;质粒介导AmpC酶已在大肠埃希菌中出现,其耐药性能够水平传播,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重威胁。
王卫萍邵海枫王锦娜张小卫史利宁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AMPC酶基因分型泌尿系统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的AMPC酶及相关表型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证实临床分离的部分肺炎克雷伯菌(KP)除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外,还同时产AMPC酶,并探讨了AMPC酶编码基因存在方式。方法对临床分离的可疑同时产ESBLS和其他高活性广谱Β内酰胺酶的8株KP进行接合试验,并对供体菌和接合子同时采用三维试验、ESBLS试验、AMPC酶诱导试验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测定,并进行AMPC基因携带状态、表达方式和酶活性分析。结果8株KP菌通过接合试验共得到10株接合子,其中有6株供体菌均只得到同时表达AMPC和ESBLS的1种接合子;另2株供体菌,各得2株接合子,1株同时表达AMPC和ESBLS,1株仅表达ESBLS;8株供体菌均未得到单独表达AMPC的接合子。表达AMPC接合子的耐药表型与受体菌非常接近,酶的活性也必须用克拉维酸(CA)和邻氯西林(CLO)两种酶抑制剂才能完全抑制,其中有5株可被头孢西丁(FOX)诱导使某些指示药出现截平现象。结论在KP中,已出现质粒携带的AMPC基因,有可能与编码ESBLS的基因存在于同一质粒上,并具有诱导型和非诱导型两种表达形式。
邵海枫赵晓智王卫萍王锦娜李珍大
关键词:质粒Β内酰胺酶类基因
多重PCR技术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的AmpC酶基因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建立多重PCR技术检测肺炎克雷伯菌(K.pneu)中质粒型ampC基因。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表型可疑为产AmpC酶的24株K.pneu,用ampC基因的5群6个亚型的引物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 l-PCR),用三维酶抑制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结合mu l-PCR、三维酶抑制试验和表型试验进行基因和表型分析。同时选择4株菌(3株ampC基因阳性,1株阴性)进行转质粒试验,以证实质粒型基因的存在。结果在mu l-PCR试验中,有22株扩增出C-4族中长度405 bp的片段,1株扩增出C-1族中长度462 bp的片段;1株未扩增出目的条带。三维酶抑制试验中,24株菌中有19株菌未检出AmpC酶,但药物敏感试验中有诱导耐药现象,符合C-4(DHA)族基因诱导表达的特性。转质粒试验中,3株ampC基因阳性的供体菌均将其ampC基因转入受体菌。结论采用多重PCR技术可以简化质粒型ampC基因的检测方法。在我院临床分离的K.pneu中,出现质粒编码的AmpC酶,以C-4族基因为主要流行型。
邵海枫崔蕾蕾赵晓智王锦娜王卫萍
关键词:质粒AMPC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
增加头孢吡肟、头孢吡肟-克拉维酸的双纸片试验在肠杆菌科细菌中检测ESBLs的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在产 AmpC 酶细菌中检测 ESBLs 的方法。方法临床分离对头孢西丁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和(或)中介的111株细菌用于本研究,包括47株阴沟肠杆菌、24株肺炎克雷伯菌和40株大肠埃希菌。结合三维酶抑制试验,ESBLs基因和质粒型 ampC 基因 PCR 扩增试验结果对改进法,包括 CLSI 推荐的 ESBLs 确认法中的2对纸片(推荐法)和头孢吡肟、头孢毗肟克拉维酸纸片法进行评估。结果 47株阴沟肠杆菌中,推荐法22株 ESBLs 阳性,改进法32株阳性。24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推荐法18株 ESBLs 阳性或可疑阳性,改进法11株阳性。40株大肠埃希菌中,推荐法26侏 ESBLs 阳性.改进法34株阳性。三维酶抑制试验、ESBL 和 ampC 基因的扩增试验结果证实 AmpC 酶的存在干扰了推荐法 ESBLs 的检出率。结论在 NCCLS 推荐的确认试验中增加头孢吡肟、头孢吡肟-克拉维酸纸片不仅可以提高 ESBLs 阳性检出率,而且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可以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常规敏感试验中同时检测肠杆菌科细菌的 ESBLs,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推测 AmpC 酶的存在。
邵海枫王锦娜严亚惠艾冬琴王卫萍张小卫史利宁
关键词: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纸片法
舒巴坦单剂及舒巴坦与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比较被引量:40
2006年
目的比较舒巴坦(SB)单剂和舒巴坦联合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探讨舒巴坦在联合制剂中的实际作用。方法从临床分离的表型为对头孢哌酮(CPZ)、头孢他啶(CAZ)和头孢噻肟(CTX)3种第三代头孢菌素中1种以上耐药或中介的56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3组。A组(27株)对上述2种以上药物耐药;B组(11株)仅对CPZ耐药;C组(18株)仅对CPZ或CTX中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SB单剂以及SB分别联合上述3种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和耐药折点浓度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采用CPZ三维酶提取和抑制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并选择对CPZ中介(A株)和耐药(B株)进行杀菌曲线试验。结果SB对B组和C组菌的MICs≤1μg/ml;SB对A组菌的MICs范围在4~64μg/ml之间,并且与CPZ、CAZ或CTX任一药物的敏感和耐药折点浓度联合,均不能使联合后SB的MICs低于单剂SB的MICs。在三维β-内酰胺酶抑制试验中,酶活性不能被SB抑制的菌株,其SB的MICs值高于酶活性能被SB抑制的菌株。杀菌曲线显示在SB和CPZ之间无协同作用。结论SB单剂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有抗菌活性,这些菌株对联合制剂的敏感可能主要是SB在发挥杀菌作用。
谈华邵海枫王锦娜王卫萍李珍大
关键词:舒巴坦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多重PCR技术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的AmpC酶基因
目的建立多重PCR技术检测肺炎克雷伯菌(K.pneu)中质粒型ampC基因.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表型可疑为产Ampc酶的24株K.pneu,用ampC基因的5群6个亚型的引物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PCR)。用三维酶...
邵海枫史利宁崔蕾蕾赵晓智王锦娜王卫萍
关键词:质粒AMPC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
文献传递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高产AmpC酶与基因介导、突变表达方式的研究
大肠埃希菌/(E.coli/)是引起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甚至全身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它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ESBLs来自突变的广谱β-内酰胺酶/...
王锦娜
关键词:AMPC酶ESBLS
文献传递
大肠埃希菌中共存两种携带ampC和/或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的质粒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从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coli)中,由质粒编码的ampC和/或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质粒携带方式。方法:三维实验证实产AmpC酶的42株E.coli,用E.coliC600作为接合受体菌,采用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棒酸两步淘筛法,进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的传递实验:用PCR法扩增质粒编码的ampC和ESBLs基因、三维酶实验和抗生素敏感实验对供体菌和接合子进行对比。结果:接合实验显示,有37侏供体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可传递,传递频率为10^-7~10^-5。其中23株菌仅传递了ESBLs耐药性,3株菌仅传递AmpC耐药性,11株菌传递了AmpC/ESBLs两种耐药性11株菌中,7株菌的AmpC/ESBLs耐药性携带在同一质粒上;另有4株菌各得到两种接合子,其中2株均得到携带ESBL耐药性和AmpC/ESBLs耐药性的2类接合子,2株均得到携带AmpC耐药性和ESBL耐药性的2类接合子结论:在同时表达AmpC和ESBLs两种酶的E.coli中,有些菌不能通过接合传递实验将两种耐药性分开传递,有些可分开传递。当AmpC和/或ESBLs耐药性基因在同一细菌中南2个质粒携带时,可在接合实验中得到两种不同的接合子。
邵海枫王锦娜王卫萍艾冬琴张小卫史利宁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质粒AMPC酶
高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ampC基因启动区突变的分析研究
2008年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高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E.coli)中染色体ampC基因启动区突变状况。方法选择三维酶试验产AmpC酶和/或产ESBLs以及头孢西丁耐药的40株E.coli,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质粒型ampC基因和ampC基因启动区的片段,启动区扩增产物用MaeⅢ内切酶酶切。参考以上结果,选择部分菌株的启动区扩增产物测序分析。结果40株菌中,12株MaeⅢ酶不能切开启动子的-35区。21株被测序菌中,5株酶切异常的菌株,在-35区均出现-32位上T→A突变;11株在衰减区出现突变,主要突变点分布在+22位、+26位、+27位和+32位;3株出现-42、-18、-1和+584个位点突变,-42位C→T突变形成了与-35区强启动子相同的6位体序列。结论-42位、-32位和衰减区茎环位点的突变增强ampC基因的转录,在大肠埃希菌对广谱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邵海枫王锦娜王卫萍史利宁张小卫范明
关键词:AMPCΒ-内酰胺酶启动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