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渭君

作品数:114 被引量:250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5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5篇医药卫生
  • 3篇水利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4篇脊柱
  • 63篇侧凸
  • 56篇脊柱侧
  • 55篇脊柱侧凸
  • 39篇特发性脊柱
  • 39篇特发性脊柱侧...
  • 32篇青少年特发性
  • 29篇关节
  • 28篇青少年特发性...
  • 25篇胸椎
  • 25篇骨盆
  • 20篇胸椎侧凸
  • 18篇特发性胸椎侧...
  • 18篇矫形
  • 17篇矢状
  • 17篇矢状面
  • 14篇前路
  • 11篇动脉
  • 10篇主动脉
  • 9篇膝关节

机构

  • 104篇南京大学医学...
  • 10篇南京大学
  • 8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14篇王渭君
  • 82篇邱勇
  • 50篇朱泽章
  • 43篇朱锋
  • 36篇王斌
  • 32篇翁文杰
  • 28篇钱邦平
  • 27篇俞杨
  • 25篇孙明辉
  • 22篇刘臻
  • 15篇邱旭升
  • 14篇孙旭
  • 14篇袁涛
  • 12篇马薇薇
  • 10篇王守丰
  • 10篇刘飞
  • 9篇熊进
  • 8篇陈一心
  • 6篇江华
  • 6篇吴昊

传媒

  • 13篇中国脊柱脊髓...
  • 9篇中华骨科杂志
  • 8篇中国矫形外科...
  • 8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第7届长征脊...
  • 3篇中华小儿外科...
  • 3篇中华关节外科...
  • 3篇第十三届成人...
  • 3篇第八届全国脊...
  • 2篇中国骨伤
  • 2篇第三届全国脊...
  • 2篇第二届首都骨...
  • 2篇第二届华东地...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10篇2016
  • 13篇2015
  • 12篇2014
  • 12篇2013
  • 17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7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叉神经与小脑上动脉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研究三叉神经与小脑上动脉之间的关系。 方法 解剖尸体头颅 2 0例 4 0侧 :打开颅盖 ,去除大脑组织并打开小脑幕 ,观察三叉神经和小脑上动脉之间的关系并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 ,观察小脑上动脉的走行。 结果 本组与三叉神经最近的血管均为小脑上动脉 ,二者距离 0~ 8 1mm ,平均 2 19mm。 4 0侧小脑上动脉均发出分支 ,4 7 5 % (19/ 4 0 )的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相交 ,87 5 % (35 / 4 0 )的小脑上动脉主干和分支的结合处距离三叉神经最近。 结论 小脑上动脉可发出嘴侧和尾侧 2个分支 ,小脑上动脉主干和分支的结合处距离三叉神经最近。
王渭君朱亚文谢康民
关键词:三叉神经小脑上动脉解剖学
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顶椎区椎弓根及椎管的形态学特征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椎r)根与椎管的形态特点及其对椎弓根螺钉置钉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0年9月收治的28例右胸弯且以T8为顶椎的AIS患者及13例年龄匹配胸椎正常青少年(对照组)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佗X线片及胸椎CT资料。在站立位全脊柱止位x线片上测量AIS患者主胸弯Cobb角及椎体偏移距离(the vertebral translation.VT):在CT片上测量AIS患者顶椎区各椎体(T7~T9)及对照组相应柞体的椎管轴切面面积(the axial section area of spinal-canal,ASA)、椎管矢状面直径(the sagittal diameter of the spinal-canal,SDS)与冠状面卣径(the coronal diameter of the spinal-canal,CDS)、椎弓根直径(the transverse pedicle diameter,TPD)、双侧椎弓根夹角(the angle between bilateral pedicles,ABP)及椎体旋转度(the vertebral rotation,VR);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两组人群间各形态参数数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及AIS患者各形态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ASA、CDS及ABP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凹侧TPD显著小于对照组同侧同节段TPD(P〈0.05),凸侧TPD与对照组同侧同节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SDS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CDS与VT相关(T7:Beta=0.094,P=0,022;T8:Beta=0.630,P=0.005;T9:Beta=0.119,P=0.014),主胸弯顶椎区ABP和凹侧TPD与患者性别、年龄、Cobb角、vR及VT均尢显著相关性。结论: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ASA、CDS、ABP显著大于胸椎正常青少年同节段相应参数,凹侧TPD显著小于胸椎正常青少年同节段相应参数,这些可能是影响AIS矫形于术中主胸弯顶椎区置钉安全性的重要危险因素。
周松朱泽章邱勇邱旭升钱邦平刘臻王渭君伍伟飞杨宗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弓根椎管
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患者与正常青少年腰骶椎及骨盆矢状面形态差异比较
目的:探讨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与正常青少年腰骶椎及骨盆矢状面形态差异.方法:研究对象包括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患者55例(年龄1 2岁~19岁,平均为14.50岁)及同年龄正常青少年52例(年龄12岁~1...
刘臻邱勇王斌俞杨朱泽章钱邦平朱锋孙旭王渭君
关键词:脊柱侧凸腰骶椎骨盆矢状面形态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凸患者肋骨头脱入椎管的影像学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I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凸(scoliosis secondary to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S)患者肋骨头脱入椎管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1998年8月一2011年3月脊柱外科收治的142例NF-1S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完整影像学检查的胸弯患者共91例,其中11例患者伴有肋骨头脱人椎管,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1~21岁。测量肋骨进入椎管内程度、顶椎旋转程度和双侧肋骨头宽度比,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NF-1S患者肋骨头脱人椎管内现象的发生率为12.1%。肋骨头脱人椎管均发生在脊柱侧凸的凸侧顶椎区。脱人水平位于T5~T11。肋骨进入椎管内程度为11.2%~50%,平均26.5%。脱入椎管内的肋骨头形态尖而细长,其宽度与对侧肋骨头宽度的比值为0.50~0.99,平均0.77;均伴有显著顶椎旋转(Nash-Moe法I~Ⅳ度,中位数为Ⅲ度)。在MRI轴面成像上脊髓向凹侧偏移,其中5例患者脊髓紧贴凹侧椎弓根,4例伴有椎旁肿瘤。结论:NF-1S患者肋骨头脱入椎管发生在脊柱侧凸的凸侧顶椎区。肋骨头尖锐细长、椎体旋转半脱位可能是肋骨头脱入椎管内的重要原因。需手术治疗的NF-1S患者术前均应行顶椎区CT检查。
朱承跃王守丰邱勇王渭君汪飞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凸影像学特征
系统评价特发性胸椎侧弯胸腔镜下矫形的疗效和并发症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系统文献回顾来评价当前胸腔镜技术在特发性胸椎侧弯矫形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纳入2011年6月以前发表的关于胸腔镜下特发性胸椎脊柱侧弯矫形的疗效、肺功能、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26个研究,其中13篇文献用于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分析,11篇用于术后肺功能分析,4篇用于术后SRS评分分析。共488例胸椎侧弯患儿(其中7例为非特发性胸椎侧弯)接受胸腔镜下矫形内固定手术,手术平均时间343min、出血量434ml,平均固定节段6.7个,侧弯平均矫正率57.5%。胸椎后弯由术前16.4。矫正至术后26.4°胸腔镜下矫形与传统后路钩棒或前路矫形效果无明显差异。125例(25.6%)患儿发生并发症,以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最常见。患儿术后肺功能明显下降,但在术后1年时恢复至术前水平。远期随访显示患儿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对手术满意度好。结论胸腔镜下特发性胸椎侧弯矫形内固定可获得与传统手术入路一样的矫形效果,术后肺功能恢复快,主观功能评分较好,但该手术技术的掌握具有明显学习曲线,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于适合该手术且对术后恢复及手术瘢痕要求较高的患儿,胸腔镜下矫形内固定仍然是较好的选择。
王渭君邱勇江华王斌朱泽章朱锋
关键词:脊柱侧弯胸腔镜手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性别差异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比较男性和女性AIS患者脊柱及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差异,探讨AIS患者自然史性别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研究收集48例男性和104例女性AIS患者的站立位、侧位X线片。所有患者均未经治疗且需要手术矫形。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thoracolumbar kyphosis,TL)、腰椎前凸(lumbar lodor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及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用Peason相关分析骨盆参数和脊柱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骨龄、侧凸类型及严重性无明显差异。女性AIS患者TL及PI分别为(3.0±10.4)°和(45.2±11.0)°,男性患者则分别为(-0.9±10.5)°和(41.4±1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K、LL、PT和SS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PI均与PT、SS、TL和LL显著相关,TK与LL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AIS患者的PI值明显低于女性,表明两者可能存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模式;男性患者的TL较女性患者低,提示女性AIS胸腰段的稳定性可能较男性患者差。这些差异均可能与AIS侧凸进展的性别差异有关。
王渭君王智伟刘臻朱泽章朱锋王斌邱勇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性别
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生长高峰预测因素的组织学评价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通过组织学研究来评价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女性患者生长高峰预测因素的价值。方法收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女性患者的髂软骨标本,垂直钙化层进行切片染色,并对其增殖活性进行分级。将患者年龄、月经、腕骨骨龄、肘关节骨龄、指骨骨龄及 Risser 征进行分级,比较各级间患者髂软骨增殖活性的差异。结果共收集53例患者骨标本,平均年龄14.0岁。通过组织学分析发现年龄>13.0岁、月经来潮、腕骨骨龄>14.0岁及 Risser 征Ⅲ级的患者增殖活性下降。结论年龄>13.0岁、月经来潮、腕骨骨龄>14.0及 Risser 征Ⅲ级均可用于判定青春期生长高峰结束;年龄11.0岁、乳房开始发育、腕骨骨龄12岁可用于预测 PHV 的开始。
邱勇王渭君夏才伟朱泽章朱锋
关键词:脊柱侧凸组织学骨龄
骨盆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附23例报告)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骨盆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骨盆恶性肿瘤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47.5岁(29~72岁)。原发性肿瘤15例,其中包括骨盆软骨肉瘤13例,成骨肉瘤1例,腺泡状肉瘤1例。Enneking肿瘤分期:ⅠA期1例,ⅠB期11例,ⅡB期2例,Ⅲ期1例。骨盆转移癌8例,其中前列腺癌1例,乳癌1例,肺癌2例,肾癌2例,胃癌1例,甲状腺癌1例。根据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Ⅰ区2例,Ⅱ区7例,Ⅲ区5例,Ⅰ+Ⅱ区3例,Ⅰ+Ⅳ区3例,Ⅰ+Ⅱ+Ⅲ区3例。其中外院治疗复发后就诊3例,本院手术切除后复发1例,从单纯Ⅲ区扩展为Ⅱ+Ⅲ区。单纯切除术7例,半骨盆截肢术1例。肿瘤切除、TSRH内固定、植骨重建术3例。半骨盆假体重建术2例,同侧股骨近端截骨并普通髋关节假体重建术2例。肿瘤切除股骨坐骨融合术2例。肿瘤切除股骨髂骨融合术2例(其中1例为单纯切除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内半骨盆切除术3例。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充人工髋关节假体重建术1例。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1例。[结果]原发性骨肿瘤组织学分级:1级9例,2级4例,4级2例,其中1例复发由原来的2级变为3级。随访时间3~57个月(截止2010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死亡3例,1例为胃癌骨盆转移,1例为肺癌转移,1例为腺泡状肉瘤全身多发转移。复发2例。并发症7例:人工半骨盆假体松动1例;术后人工髋关节脱位1例;内半盆切除术后皮瓣坏死1例;切口感染2例,其中1例术中出现髂外静脉损伤;2例切口延迟愈合,其中1例随访时出现固定钢板断裂和2枚螺钉断裂。外科边界:囊内病灶刮除2例,4例为边缘切除,2例广泛切除但肿瘤污染,其余为广泛切除。MSTS功能评分平均为74%。[结论]骨盆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广泛的外科切除边界是患者长期存活、降低局部复发率的主要因素,个体化的切除重建�
王守丰熊进王渭君陈一心郑欣邱勇
关键词:骨盆恶性肿瘤切除并发症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从遗传基因,神经系统平衡功能异常,神经内分泌的异常以及躯干生长不平衡等方面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
王渭君邱勇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疾病预防
文献传递
Lenke 1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双肩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影响术前右肩高的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主胸弯融合术后双肩平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行后路主胸弯融合术随访超过2年的34例Lenkel型AIS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26例;年龄12~19岁,平均15.1岁。23例患者上端固定至T4,11例固定至T,。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本组病例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肩关节高度(RSH)与术前的T1倾斜、锁骨角、喙突高度差、顶椎偏移距离、RSH、上胸弯和主胸弯的Cobb角、Bending位Cobb角、柔韧度以及末次随访时主胸弯矫正率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表现为右肩高于左肩,平均RSH为(一15.94-5.8)him,术后随访时间2~5年,平均2.8年。末次随访时,上胸弯和主胸弯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44%4-16%和70%±10%;本组患者平均RSH为(0.4±7.9)nnn,其中32例获得满意的双肩平衡,仅有2例发生轻度的双肩失平衡,均表现为左肩高于右肩。相关分析显示末次随访的RSH与上胸弯柔韧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82,P〈0.01),而与上胸弯Binding位Cobb角(r=0.642,P〈0.01)和主胸弯矫正率(r=0.557,P〈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术前RSH、T1倾斜、锁骨角、喙突高度差、顶椎偏移距离、上胸弯和主胸弯的Cobb角,主胸弯Bending位Cobb角与末次随访的RSH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右肩高的Lenke1型患者行主胸弯融合术,上端融合至T4或L椎体可获得满意的双肩平衡,上胸弯柔韧度偏低和主胸弯过度矫正可能与此类患者术后双肩失平衡相关。
江华邱勇俞杨邱旭升蒋军刘臻王渭君
关键词:脊柱侧凸胸椎脊柱融合术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