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水云

作品数:132 被引量:33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4篇心肌
  • 69篇心肌病
  • 69篇肌病
  • 69篇肥厚
  • 60篇梗阻
  • 57篇外科
  • 57篇梗阻性
  • 55篇肥厚型
  • 44篇手术
  • 37篇肥厚型梗阻性...
  • 30篇外科治疗
  • 28篇型心
  • 26篇动脉
  • 26篇心脏
  • 25篇二尖瓣
  • 24篇外科手术
  • 22篇肥厚型心肌病
  • 17篇术后
  • 14篇心房
  • 14篇心房颤动

机构

  • 79篇中国医学科学...
  • 3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7篇北京协和医学...
  • 5篇国家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市海淀医...

作者

  • 131篇王水云
  • 33篇蒙延海
  • 33篇胡盛寿
  • 32篇宋云虎
  • 29篇张燕搏
  • 26篇许建屏
  • 24篇王巍
  • 22篇朱昌盛
  • 20篇于钦军
  • 19篇尹朝华
  • 19篇孙宏涛
  • 17篇孙寒松
  • 13篇宋民
  • 10篇常硕
  • 10篇肖明虎
  • 10篇崔颢
  • 10篇唐兵
  • 8篇刘平
  • 8篇黄海波
  • 7篇黄晓红

传媒

  • 23篇中国循环杂志
  • 1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0篇中国心血管病...
  • 10篇中国分子心脏...
  • 9篇中华心血管病...
  • 9篇中华胸心血管...
  • 5篇中国心脏大会...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心力衰竭...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2篇2021
  • 8篇2020
  • 5篇2019
  • 11篇2018
  • 6篇2017
  • 15篇2016
  • 1篇2015
  • 12篇2014
  • 14篇2013
  • 3篇2012
  • 1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腱索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人工腱索治疗单纯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经验,评价其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单纯性二尖瓣成形(除外其他合并手术、风湿性病变)手术中应用人工腱索患者37例,...
王水云孙宏涛尹朝华许建屏王巍胡盛寿宋民罗国华
关键词:二尖瓣成形人工腱索
文献传递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术后合并症及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总结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术后主要合并症,探讨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至2014-07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由单一术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139例,男性87例、女性52例,年龄10~67(43.45±14.65)岁,体重26~105(66.46±13.94) kg,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GP)为50~270(84.48±44.75)mmHg(1 mmHg=0.133 kPa)。全组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根据术前已知的心脏合并疾病,必要时同期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围术期常规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改变。随访1~24个月。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或远期死亡。本组单纯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73例(73/139,53%),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合并其他手术66例(66/139,47.5%),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4例,二尖瓣成形术15例,二尖瓣置换术7例,三尖瓣成形术1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经胸心脏射频改良迷宫术3例,右心室流出道疏通2例,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2例,室壁瘤切除术1例。全组机械通气时间8~396(24.05±36.74)h,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1~27(2.85±3.18)d,术后住院时间5~35(10.11±4.57)d,术后心律失常108例,胸腔积液25例,二次插管1例,气管切开1例,床旁血液滤过治疗1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二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3例,无气胸、无二次开胸探查及二次手术。术后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均减小或降低。二尖瓣关闭好或仅有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向运动基本消失。重症监护病房延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55岁,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合并心律失常以及合并右心功能不全。远期随访患者症
张燕搏常硕王水云于钦军黄海波史晨蒙延海杨秋蓝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并发症预后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远期效果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药物难治性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分析其远期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1996至2009年,连续外科手术治疗86例药物难治性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男51例,年龄6~67岁,平均(37±16)岁,术前左心室流出道收缩压差(LVOTPG)为61~150mmHg(1mmHg=0.133kPa),平均(98±27)mmHg。手术均采用经升主动脉切口的室问隔心肌切除术。围术期采用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术后随访0.75~12.5年,平均(4.8±3.3)年。结果术后院内死亡4例,另外有2例分别于手术后4个月及1年时于院外发生猝死。随访74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生存70例(94.6%),1年时69例(93.2%),5年时68例(91.9%)。随访中有63例术后症状缓解,56例患者静息状态下LVOTPG小于30mmHg。63例患者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其中I级的比例大于65%。结论外科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具有较好的远期生存率,可明确地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手术中彻底疏通左室流出道,避免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及其它并发症是手术成功及术后恢复的关键。
然鋆宋云虎胡盛寿王巍王水云孙寒松许建屏孙立忠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预后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外科的围术期处理被引量:4
2018年
外科手术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最有效的方法。由于该疾病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此类患者围术期处理存在较大的挑战。本文综述HOCM病理生理特征及围术期处理要点。围术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是保证手术成功最为重要的监测手段,合并左心收缩功能不全或严重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可行肺动脉导管监测。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是外科治疗HOCM的金标准,患者经过精细的围术期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
周程辉于钦军王水云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围术期处理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瓣环钙化的危险因素和预后价值分析
2023年
目的 明确二尖瓣瓣环钙化(MAC)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手术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对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至2021年就诊于阜外医院并接受室间隔肌切除术的HOCM患者连续队列,根据MAC及严重程度分组并比较组间基线及预后差异。生存数据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术前发生MAC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回归用于分析评估MAC对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 整个队列共纳入1035例患者,112例(10.82%)患者存在MAC。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高龄、主动脉瓣环钙化、主动脉钙化、二尖瓣收缩前向运动(SAM)、二尖瓣瓣叶增厚和术前三尖瓣反流是MAC的危险因素。术后全因死亡(3.57%比1.08%,P=0.031)、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23.21%比14.41%,P=0.015)、复发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8.04%比2.49%,P=0.001)和纽约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心力衰竭(心衰)(11.61%比5.53%,P=0.012)在合并MAC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在调整其他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后,MAC是术后复发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HR=2.47)。中重度MAC是远期MAC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3)。结论 HOCM患者发生MAC主要与高龄、女性、其他部位钙化、基线二尖瓣及三尖瓣状态等相关。在改良扩大室间隔肌切除术后,合并MAC的HOCM患者预后较差,二尖瓣反流复发率更高。
吴子宁朱昌盛聂长荣蒙延海杨秋蓝刘小希王水云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治疗策略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围术期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院由单一术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75例,男性47例(47/75,63%),女性28例(28/75,37%),年龄10-66(42.92±15.07)岁,术前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GP)为50-270(86.98±42.69)mmHg(1mmHg=0.133kPa)。全部患者均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扩大Morrow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室壁瘤切除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4,二尖瓣成形术9,主动脉瓣置换术2,三尖瓣成形术3,先心病2例。围术期常规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检查,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或远期死亡。全组体外循环时间66-258(133.00±39.83)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5-157(84.71±25.85)分钟,机械通气时间8-396(24.47±44.78)小时,术后住ICU时间1-27(2.99±3.23)天,术后住院时间6-35(10.20±5.31)天,术后胸腔积液12例,二次插管1例,气管切开1例,床旁血液滤过治疗1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无气胸、无二次开胸探查及二次手术。术后左心房内径(37.31±4.34 mm vs 43.50±5.89 mm,P=0.000),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12.31±7.00 mmHg vs 86.98±42.69 mmHg,P=0.000),室间隔厚度(15.41±5.00 mm vs 22.34±6.20 mm,P=0.000)与术前比较均减小或降低。二尖瓣关闭好或仅有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基本消失。术后发生的主要心律失常包括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房颤动等。远期随访患者症状消失或仅有轻度症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动能NYHA分级级别较术前降低I-II级,无远期死亡、并发症或再次手术。结论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能够安全有效地解除左室流出道的梗阻,消除二尖瓣SAM征,改善临床症状。术后�
常硕王水云于钦军黄海波孟颖刘小希张燕搏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并发症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BNP的影响因素及术后变化趋势
2016年
目的:回顾研究BNP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术前术后的变化趋势,探讨扩大Morrow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术后心肌逆重构的作用。
崔颢王水云宋云虎于钦军陈海波唐兵朱昌盛吴荣
取用桡动脉对前臂功能及血流的影响
2007年
随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广泛开展,桡动脉作为血管移植旁路材料,应用也日益增加。伴随着二次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增加,将来对桡动脉血管材料的依赖也会更为突出。但桡动脉作为前臂两条重要的供血动脉之一,在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被获取后,对前臂中远期的感知、运动等功能以及前臂血流状况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我们对此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罗新锦孙寒松张旌王水云许建屏
关键词:前臂功能桡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流血管移植血管材料
3D打印在心血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近年来,3D打印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本综述阐述心血管疾病中3D打印模型的来源,重点介绍3D打印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和肥厚型心肌病等诸多方面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指出3D打印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3D打印的应用进行讨论。
卢涛王水云
关键词:3D打印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改良扩大Morrow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围术期处理策略及早期结果
蒙延海张燕搏黄海波常硕刘子娜史晨王水云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