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智卿

作品数:11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食管
  • 5篇细胞
  • 3篇食管癌
  • 2篇食管癌高发区
  • 2篇鼠骨
  • 2篇肿瘤
  • 2篇骨髓
  • 2篇干细胞
  • 2篇肝细胞
  • 2篇癌前
  • 2篇癌前病变
  • 2篇病变
  • 2篇大鼠骨髓
  • 1篇蛋白
  • 1篇亚群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样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旋杆菌

机构

  • 5篇郑州大学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郑州大学第二...
  • 2篇郑州市第七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王智卿
  • 5篇王立东
  • 4篇余炜伟
  • 4篇范宗民
  • 4篇杜芳
  • 3篇齐义军
  • 3篇常志伟
  • 3篇郭涛
  • 2篇江亚南
  • 2篇陈香宇
  • 2篇颜伏归
  • 2篇高天慧
  • 2篇孙哲
  • 2篇李文晰
  • 2篇朱武凌
  • 2篇高珊珊
  • 2篇段芳龄
  • 2篇马军
  • 2篇何欣
  • 2篇王晓

传媒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新中医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贲门癌高发区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_4和CD_8及δγT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河南高发区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和δγT的表达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ABC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20例贲门癌组织和20例正常贲门对照组淋巴细胞CD4、CD8和δγT的表达状况。结果:贲门癌组织比正常组织CD8(68·05±29·85vs51·85±18·20,P=0·045)和δγT免疫阳性细胞数(7·50±4·24vs4·90±2·65,P=0·025)升高;贲门癌组织CD4免疫阳性细胞数比正常组织降低(68·35±28·73vs89·75±35·34,P=0·042);但是,正常组织CD4+/CD8+细胞比值明显高于贲门癌组织(1·88±0·76vs1·01±0·06,P=0·000)。结论:贲门癌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贲门癌变有关。
江亚南范宗民任景丽李吉林杜芳孙哲郭涛常志伟齐义军吕晓东王智卿刘小莉王俊宽周建炜王立东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
含呋喃唑酮或铋剂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含呋喃唑酮或铋剂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诊断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8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44例):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00 mg+克拉霉素500 mg+呋喃唑酮100 mg,每天2次,7 d;B组(144例):雷贝拉唑10 mg+枸椽酸铋钾220 mg+阿莫西林1000 mg+克拉霉素500 mg,每天2次,7 d;治疗结束停药4周后空腹行尿素呼气试验,结果阴性者判为根除成功。结果:268例(93.06%)患者完成治疗及随访,20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有效随访。A组中共125例根除成功(95.42%),B组根除成功的人数为122人(89.05%),A组的治疗效果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含铋剂而言,含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更好。
陈英王智卿
关键词:呋喃唑酮铋剂四联疗法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栓塞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40例。中西医组给予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西医组则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氧分压(PO_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中西医组2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凝血酶原时间(PT)达到凝血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目标值所用抗凝剂剂量少于西医组,达标时间短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栓塞,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抗凝剂用量,比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效果更好。
陈英王智卿
关键词:肺栓塞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高癌家族调查被引量:27
2006年
目的:了解食管癌家族聚集性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表,逐户调查。对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448户1107人进行家系调查。结果:共收回264份问卷。264户中,有家族性食管癌共153户(58%)。直系三代中发生10例以上食管癌患者的家庭有5户(2%),7例患者的家庭有8户(3%),而三代中发生6例、5例、4例和3例食管癌的家庭分别为13户(5%)、21户(8%)、28户(11%)和46户(17%)。结论: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家族聚集性发生十分常见,提示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变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李琮宇李苹娟吴会芳郭涛张彦霞邵珊王苒常志伟王智卿杜芳余炜伟范宗民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癌流行病学调查
大鼠移植骨髓细胞向肝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探讨体内骨髓细胞向肝细胞转化的可行性。方法 将雌性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①R+BMT(全身照射+骨髓移植);②2-AAF+R+BMT:③2-AAF+PH(部分肝切)+BMT。进行交叉性别骨髓细胞移植,雄性骨髓植入雌性受体,分别于第5、10、20天处死雌鼠。以雄性性别决定基因sry作为细胞标记,用原位杂交和FISH作为检测方法对骨髓细胞的肝细胞转化进行分析。结果 PCR移植效果初步分析可见,R+ BMT组11例中有10例PCR阳性;2AAF+PH+BMT组11例中有7例阳性,2AAM+R+BMT组10例中有6例阳性。sry原位杂交染色发现,第5天各组雌性受体肝索中均未见sry阳性的肝细胞。第10天R+BMT组可见1例sry阳性的细胞位于肝细胞索,FISH染色可见这一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第20天各组PCR阳性各例均可在肝索中检测到sry阳性的细胞。FICH染色可见白蛋白mRNA阳性。经统计学分析第20天各组sry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R+BMT、2-AAF+PH+BMT和2-AAF+R+BMT模型中移植的骨髓细胞均可以植入肝脏,并存在于肝细胞索。植入肝索的骨髓细胞最早可见于移植后第10天,并发生转分化,表达白蛋白mRNA。不经过全身照射的2-AAF+PH+BMT组,移植的骨髓细胞也可以进入肝脏发生转分化,因此全身照射并不一定是移植骨髓细胞活化、植入和转化的必须条件。
马军段芳龄李文晰颜伏归王晓王智卿朱武凌陈香宇高天慧
关键词:骨髓细胞肝细胞转化原位杂交骨髓干细胞骨髓移植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肝系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临床上终末期肝病主要采取基础疗法和对症治疗,肝移植作为治疗急、慢性肝衰竭的有效手段,由于供肝缺乏,费用昂贵,免疫排斥等问题,使其临床应用受限。人工肝经40多年的研究,已开始用于临床,对改善终末期肝病患者症状、延缓预后有一...
王智卿
关键词: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肝脏细胞肝卵圆细胞
文献传递
食管癌诊断方法研究进展及面临的问题被引量:13
2006年
食管癌诊断方法研究,涵盖流行病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临床需求是医学科学进步的原动力,科技进步推动了医学发展,食管癌诊断方法的研究和正确的科研思路在控制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中起重要作用。
王智卿王立东余炜伟
关键词:食管癌哲学
食管、贲门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IMP1蛋白的表达变化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IMP1在食管癌和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的表达变化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23例食管和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组织IMP1蛋白的表达状况和特征。结果食管:IMP1在正常鳞状上皮组织表达最高(100%),并随病变进展,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正常食管上皮与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91·67%)、不典型增生(DYS,85·71%)和鳞状细胞癌(SCC,83·33%)之间差有异显著性(P<0·05),且BCH与SCC之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明显(P<0·05)。贲门:IMP1在各级病变组织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不典型增生组织(DYS,83·33%%)阳性率最高,表达最低是慢性萎缩性贲门炎组织(CAG,54·55%),DYS与正常贲门腺上皮(61·11%)、CAG和贲门腺癌(GCA,61·90%)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IMP1表达率与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IMP1蛋白表达变化是食管癌、贲门癌和癌前病变组织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在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杜芳王立东焦新英孙哲高珊珊范宗民何欣郭涛齐义军余炜伟王智卿江亚南常志伟李吉林常扶保郭花芹尹艳春牛牧李江曼
关键词:贲门肿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癌前病变
5-脱氧氮杂胞苷逆转食管鳞癌细胞系p16基因转录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5种食管鳞癌细胞株中p16基因转录失活以及去甲基化药物对其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PCR、DHPLC、MSP、Northern印迹、MTT等方法,检测EC1,EC18,EC109,TE1,TE10食管鳞癌细胞株中p16基因的缺失、突变、甲基化状态和p16的转录表达,观察去甲基化药物5脱-氧氮杂胞苷对p16基因转录表达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除了EC1,其余4种食管鳞癌细胞株均检测出p16基因的不同变化:纯合缺失(EC18),纯合型甲基化(EC18,EC109),杂合型甲基化(TE1,TE10),且纯合缺失的发生率较低(20%),甲基化的发生率较高(80%),经过5-Aza-CdR处理,可见2株发生了杂合型甲基化的TE1和TE10细胞p16基因的转录表达得到了逆转。结论:不同食管鳞癌细胞株p16基因转录失活的原因是不同的,启动子区甲基化为主要原因,其中杂合型甲基化可以被去甲基化药物5-脱氧氮杂胞苷逆转,使p16的转录表达上调。
余炜伟王立东杜芳齐义军王智卿高珊珊何欣范宗民
关键词:食管鳞癌甲基化纯合缺失细胞系
部分肝切除后的肝损伤血清和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大鼠骨髓细胞表达甲胎蛋白和白蛋白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检测大鼠骨髓中是否存在肝脏干细胞,并用肝损伤血清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刺激骨髓细胞向肝细胞转化。方法 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3组进行培养:(1)单纯培养基对照组;(2)肝损伤血清组(15%,血清来自于2-AAF+75%肝切除大鼠);(3)HGF(20ng/ml)组。用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作为细胞标志,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巢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肝损伤血清和HGF对骨髓细胞转化的促进作用。结果 肝损伤血清组和HGF组培养后10d和20d AFP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染色阳性;RT-PCR AFP mRNA阳性,新鲜骨髓细胞和单纯IMDM/F12培养基组AFP蛋白和mRNA均阴性。新鲜骨髓细胞存在白蛋白mRNA表达,在肝损伤血清组和HGF组培养后10d和20d,白蛋白mRNA表达增强。结论 大鼠肝损伤血清和HGF可促使体外培养骨髓细胞表达AFP mRNA和AFP。骨髓中可能存在骨髓源性肝干细胞,并微弱表达白蛋白mRNA;肝损伤血清和HGF可以促进骨髓细胞表达白蛋白mRNA。
马军段芳龄颜伏归李文晰王晓陈香宇高天慧朱武凌王智卿
关键词:部分肝切除甲胎蛋白白蛋白骨髓源性肝干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