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梅

作品数:17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地下水
  • 8篇地面沉降
  • 4篇地裂缝
  • 4篇地下水开采
  • 4篇地质
  • 3篇地下水流
  • 2篇地面沉降区
  • 2篇地下水资源
  • 2篇地质灾害
  • 2篇三维地震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水资源
  • 2篇模型建立
  • 2篇值模拟
  • 1篇地面沉降研究
  • 1篇地下水动力
  • 1篇地下水动力场
  • 1篇地下水流数值...
  • 1篇地下水模型
  • 1篇地下水资源管...

机构

  • 16篇江苏省地质调...
  • 5篇吉林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江苏煤炭地质...
  • 2篇江苏省地质工...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吉林交通职业...

作者

  • 17篇王晓梅
  • 13篇于军
  • 8篇武健强
  • 4篇余勤
  • 2篇吴曙亮
  • 2篇王光亚
  • 2篇何黄生
  • 2篇朱国荣
  • 2篇苏小四
  • 1篇周清锋
  • 1篇骆祖江
  • 1篇周启钢
  • 1篇金永念
  • 1篇伍洲云
  • 1篇张于
  • 1篇温忠辉
  • 1篇徐玉琳
  • 1篇朱兴贤
  • 1篇束龙仓
  • 1篇陶芸

传媒

  • 5篇水文地质工程...
  • 3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地质学刊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江苏地质
  • 1篇水资源保护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并行模拟方法在地下水流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地下水模型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多年来研究者们主要是利用有限单元、有限差等数值模拟方法构建地下水动力场模型来进行地下水模拟和动态预测研究。 多年的研究实践证明:建立一个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地下水流动力场模型...
王晓梅
关键词:并行计算地下水模型数值模拟地下水动力场
文献传递
利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在GMS平台下实现地层实体建模的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三维地震勘探成果数据体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任意物性反射层均可作为钻孔地层划分的依据。物性反射层等深线数据文件与GMS中钻孔数据文件通过点的空间坐标相互关联,可高效地构建GMS中地层实体建模所需的虚拟钻孔。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地层建模精度,能成倍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三维地震勘探成果中其它物性特征的获取利用提供了一个可借鉴方式。
于军王晓梅吴加和何黄生金永念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虚拟钻孔
第四纪钻孔基本属性管理系统的A0实现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第四纪钻孔与基础地质、水文地质钻孔有所不同 ,常有更为复杂的测试和实验资料。从第四纪钻孔的基本特征出发 ,讨论了ArcGIS平台下利用Arc0bjects(A0 )进行第四纪钻孔属性管理系统的开发 ,简要说明了系统具有的功能及特色。实践表明 ,A0具有开发简单、快速、高效、易于扩展等特点 ,是在ArcGIS上进行相关信息系统研制的有效工具。
于军王晓梅余勤武健强
关键词:AOARCGIS
基于“区域分解”思想的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相关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本文在系统分析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发展动态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区域分解"的思想出发,将研究区按第四纪土层结构进行了合理分区,并分别在各亚区建立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水位相关预测模型。实践表明,该模型符合现阶段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研究现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于军武健强王晓梅余勤
关键词:地面沉降地下水开采
苏锡常地区主采层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03年
本次数值模拟是从苏锡常整个大区域考虑,建立统一的主采层地下水流模拟模型,通过对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重新认识及边界条件的合理概化,较大程度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利用已校正过的模型对该地区禁采后地下水水位恢复情况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较适用于实际。
王晓梅朱国荣余勤于军姚红卫
关键词: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地下水开采数学模型水文地质条件
复合含水层系统地下水资源评价三维数值模型被引量:22
2005年
江苏省盐城市地下含水系统为一复合含水层系统,采用真三维模型,将其概化为三度空间上的非均质各向异性。在对模型进行识别、验证的基础上,结合对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地质环境控制的要求,规划、预测了到2020年12月底,第Ⅱ承压含水层、第Ⅲ承压含水层和第Ⅳ承压含水层中的最低地下水位分别恢复到-20 m、-30 m和-40 m时,各含水层中地下水的开采量及地下水的最优开采布局,并预测了未来各含水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趋于稳定的地下水开采量。
骆祖江姚炳魁王晓梅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
地面沉降风险评价初探被引量:7
2008年
平原区超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这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险管理是实现灾害防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转变的标志。根据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自身特点,从其易发性、易损性和抗风险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初步构建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了常用的数学模型方法和空间分析技术,最后以苏锡常地区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决定当前地面沉降区风险分布的首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同级别的地面沉降而言,其对经济发达地区所造成的侵害要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次才是地面沉降灾害发生程度。由此建议加大抗灾投入,增强区域风险抵御能力。
于军武健强王晓梅苏小四
关键词:地面沉降
锡西—澄南典型地面沉降区地面沉降风险评价被引量:9
2012年
选择长三角苏锡常地面沉降最为典型地段——无锡西部至江阴南部地区,系统分析了地面沉降现状及成因机理,建立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该区实际对体系中的评价指标进行了优选,依据地面沉降分层标监测数据、各评价指标要素对地面沉降灾害的贡献率分别对地面沉降易发性和易损性指标权重进行了修正。在地面沉降易发性、易损性评价基础上,利用GIS进行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地面沉降风险控制规划建议。
于军束龙仓温忠辉武健强王晓梅陈宇张于
关键词:地面沉降易损性指标体系
江阴南部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江阴南部地区在构造上呈现“两隆一凹”的格局,南、北边缘为基岩隆起带,中心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平原,受基底起伏及古河道的控制,土层厚度、岩性、结构及水文地质特征差异较大。由于长期超量开采第Ⅱ承压水,不仅形成了区域水位降落漏斗,也形成了地面沉降漏斗,最大水位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约75m,沉降漏斗中心最大沉降量达1300mm以上。并在长泾、河塘、祝塘等地由于差异沉降形成三处地裂缝,这些裂缝具有相似的发育特征,即在主裂缝处形成陡坎,陡坎高约10~30cm,主裂缝的NW侧则相对下错并形成宽约20~60m的凹陷带,带中发育有规模较小的次级裂缝。基底隆起及其所控制的第四系松散层厚度及结构差异是地裂缝发育的空间乃至时间特征的基础,是控制因素;深层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采所导致的地层压缩或固结是地裂缝形成的主导因素,地裂缝正是基岩隆起带地层差异压缩所形成的差异地面沉降的结果。据估算,其发育深度可达基岩隆起的最浅处,并实际上已发展成为小断层。
王光亚施斌王晓梅吴曙亮武健强
关键词: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地裂缝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分析被引量:32
2004年
从苏锡常地区特定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出发,系统分析了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即基岩起伏形态差异、第四纪沉积结构差异和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是引发地裂缝灾害的内在条件,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是诱发地裂缝灾害的外在因素。通过对地裂缝灾害成因类型的系统划分,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地裂缝灾害分区评价、防治规划等工作提供了先导性意见和理论基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于军王晓梅苏小四余勤于军
关键词:地裂缝地质灾害地下水地质环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