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军

作品数:102 被引量:566H指数:15
供职机构: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5篇学位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天文地球
  • 13篇建筑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电子电信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1篇地面沉降
  • 24篇地下水
  • 19篇地裂缝
  • 18篇地质
  • 8篇苏锡常
  • 7篇地下水开采
  • 6篇地下水资源
  • 6篇地质灾害
  • 6篇水资源
  • 5篇虚拟现实
  • 5篇数据库
  • 5篇土体
  • 5篇光纤
  • 4篇地质结构
  • 4篇三维可视化
  • 4篇数值模拟
  • 4篇网络
  • 4篇物理模型
  • 4篇可视化
  • 4篇值模拟

机构

  • 79篇江苏省地质调...
  • 29篇吉林大学
  • 28篇南京大学
  • 16篇国土资源部
  • 5篇首都师范大学
  • 4篇河海大学
  • 4篇上海市地质调...
  • 2篇南京地质矿产...
  • 2篇江苏煤炭地质...
  • 2篇苏州南智传感...
  • 1篇长春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吉林交通职业...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教育部
  • 1篇宿迁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作者

  • 102篇于军
  • 36篇龚绪龙
  • 21篇卢毅
  • 19篇武健强
  • 19篇王光亚
  • 13篇张云
  • 13篇王晓梅
  • 12篇朱锦旗
  • 12篇苏小四
  • 11篇吴吉春
  • 11篇蔡田露
  • 8篇叶淑君
  • 7篇吴曙亮
  • 7篇张岩
  • 6篇朱琳
  • 6篇李伟
  • 5篇施小清
  • 5篇薛禹群
  • 5篇余勤
  • 5篇吕菲菲

传媒

  • 11篇水文地质工程...
  • 7篇高校地质学报
  • 6篇吉林大学学报...
  • 6篇江苏地质
  • 5篇工程地质学报
  • 5篇地质学刊
  • 4篇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地质灾害...
  • 3篇第二届全国地...
  • 2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世界地质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球
  • 1篇公路
  • 1篇工程勘察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表面技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15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15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泰州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被引量:2
2021年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泰州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全面分析了泰州城市规划区的地质资源本底、地质环境安全、生态敏感性和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构建了适用于泰州城市规划区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影响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指标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两大类,开展了泰州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并与城市空间格局规划进行比对分析,提出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不同适宜区的差异化管控措施。结果表明,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必须建立在地质资源保障和地质环境安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对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进一步凝练和提升,是城市地质调查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体现。
赵增玉王伟李向前黄敬军于军
关键词:城市地质评价指标
地面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地面变形监测在防治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危害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采用气囊法对地面变形的发育过程展开了分布式光纤监测模型试验研究,详细介绍了分布式光纤监测的技术原理和试验方案,并对不同工况条件下分布式光纤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能够有效地捕捉不同条件下土体的变形情况,其"马鞍型"应变分布曲线能够清晰地定位底部拱形的形成区域以及地面变形可能发育的位置,该技术可应用于地面变形发育过程中土体的变形监测。
卢毅施斌于军龚绪龙魏广庆刘瑾
关键词:分布式监测模型试验
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
于军
苏北沿海三市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18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北沿海三市(连云港、盐城和南通)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部分地区水位持续大幅下降,引发地面沉降、水质咸化等问题。本文基于研究区大量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以及2005—2013年地下水开采和水位观测数据,经过模型识别、验证,建立了能刻画苏北沿海三市地下水流场演化的三维非均质各向异性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了研究区2005—2013年开采量由约2.03亿m3逐渐减少到1.56亿m3条件下深部地下水系统流场(包括第Ⅱ、Ⅲ、Ⅳ承压含水层)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各观测孔的水位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良好,水位及水均衡模拟结果显示各含水层水位下降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该区域地下水仍处于超采状态。为进一步控制水位下降,防治咸水扩散、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灾害,模型预测并比较了现状开采和限制开采2种不同开采方案下2014—2020年苏北沿海三市深层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趋势。预报结果显示,2种开采方案下,各含水层水位下降速率均减小,尤其是限制开采方案下,第Ⅱ、Ⅲ和Ⅳ承压含水层的区域水位平均下降速率依次为0.15、0.16和0.15m/a,分别比模拟期减小了46.43%、65.21%和48.28%,在开采强度降至最低的条件下储存量变化速率仍为负值,说明需要进一步加强地下水限制开采的力度。
陈雄张岩王艺伟叶淑君吴吉春于军龚绪龙
关键词:苏北沿海地下水开采
石墨烯基涂层的性质及在抗菌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2020年
石墨烯材料--石墨烯纳米片(Graphene nanoflakes,GFs)、氧化石墨烯(GO)或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的石墨烯膜(CVD-G),自问世起,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新型碳纳米材料。通过转移方法或者溶剂助技术,可以将CVD-G和表面含有亲水基团的GFs或GO涂覆于基体表面,形成石墨烯基涂层,涂层以其独特的形貌、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呈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和细胞外基质特点,显著影响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分化等行为。经过近十年的研究,生物活性石墨烯基涂层材料在细胞培养、细胞生长、组织工程支架和生物医疗器械中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着重围绕石墨烯涂层的成分和制备方法,总结具有抗菌活性的石墨烯材料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与最新进展,围绕石墨烯基二维涂层(涂覆于基底的二维表面)和石墨烯基三维结构(基底为三维支架)对多种哺乳细胞的相容性和细胞行为调控,综述了石墨烯材料在组织工程支架和植入体表面改性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生物活性石墨烯基涂层的研制方向与应用展望等。
王欣田惠博于军刘洋李宁王丽丽王苹
关键词:生物活性
中国“采水型”地裂缝特征和成因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过量开采地下水诱发的地裂缝("采水型"地裂缝)灾害对社会造成严重损失,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系统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归纳出"采水型"地裂缝的差异沉降成因、拉张性水平应变成因和四种成因模式;然后针对中国三个典型的"采水型"地裂缝发育区,即汾渭盆地、华北平原、苏锡常地区,阐述了各地地裂缝分布、发育特征和成因机理,并选择典型地段地裂缝进行成因分析,认为汾渭盆地和华北平原地区部分地裂缝属于"先期断层模式",而苏锡常地区地裂缝总体属于"基岩起伏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下导致地裂缝发育的差异性变形、水平应变作用机理。
王艺伟叶淑君于军龚绪龙
关键词:地裂缝地下水开采汾渭盆地华北平原苏锡常
长春地区幽门螺杆菌耐药性与毒力基因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幽门螺杆菌(H.pylori)耐药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H.pylori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聚合酶链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H.pylori cagA、vacA、iceA基因,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毒力基因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 69株H.pylori对CLA、MTZ、TNZ、AMX、LFX、TET和AOZ耐药率分别为52.17%(36/69)、30.43%(21/69)、47.83%(33/69)、5.80%(4/69)、37.68%(26/69)、33.33%(23/69)、30.43%(21/69)。cagA阳性检出率为89.86%(62/69);vacAs1、vacAs2、vacAm1、vacAm2、vacAi1、vacAi2、mixs1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26%(54/69)、21.74%(15/69)、46.38%(32/69)、53.62%(37/69)、71.01%(49/69)、28.99%(20/69)、14.49%(10/69);iceA1、iceA2、mixice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16%(56/69)、15.94%(11/69)、2.90%(2/69)。cagA、vacAs1b、vacAm1b、vacAm2、vacAi2、iceA2在耐药和敏感菌株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cAs1a、vacAs1c、vacAm1a、vacAi1、iceA1在耐药和敏感菌株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H.pylori菌株cagA基因与抗生素耐药性无相关性,而vacA和iceA基因与抗生素的耐药性密切相关。
蒋洁于军江海洋李兆雪王丽波赵春燕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毒力基因
一种将光纤埋入深钻竖孔的装置及安装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光纤埋入深钻竖孔的装置及安装方法,本发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牵引单元、光纤装配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牵引单元包括电动伸缩杆和锥头柱体,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内杆底部设有电磁继电器,所述锥头柱体的左侧和右侧各设有一...
朱锦旗卢毅于军魏广庆龚绪龙蔡田露王光亚刘明遥
常州地区地面沉降及地层压缩性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系统分析了常州地区地下水开采动态和地面沉降发生发展历史,概述了研究区地面沉降的框架,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常州市分层标从1984年至2002年的分层沉降资料。根据常州地区地下水含水层系统及土层特性,将研究区松散土层垂向划分为四个不同层次,分别研究了它们的压缩变形历时特性及其与累计地下水开采量的关系,研究了各自的应变特性。由于土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地下水开采层次及强度的差异、土层不同应力历史的影响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效应,导致了地面沉降及分层压缩特性的显著差别。常州地区的主要压缩层为第II承压含水层的顶板弱透水层,与含水层距离近的土层变形量及应变量均较大,其次是第II承压含水层本身及其与第III承压含水层之间的弱透水层。地面沉降及地层压缩与地下水开采之间的滞后效应在常州地区表现得并不明显,这一点至少在月或年的时间尺度上是正确的。
王光亚于军吴曙亮武健强
关键词:地面沉降
苏州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框架与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Map GIS K9-TDE平台,以数据库技术、GIS技术、3D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构建了集城市地理、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地质灾害、物化遥等多专业、多源数据融合与管理、可视化分析、模型评价及辅助决策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提供综合化、智能化的计算机工作平台,实现城市地质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及社会的宗旨。
于军龚绪龙常影高立陆婧毛磊
关键词:城市地质MAPGIS地质建模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