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5篇地质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杂岩
  • 4篇化学特征
  • 3篇岩石
  • 3篇岩体
  • 3篇花岗岩
  • 2篇岩带
  • 2篇岩石圈
  • 2篇杂岩体
  • 2篇早前寒武纪
  • 2篇蛇绿混杂岩
  • 2篇蛇绿混杂岩带
  • 2篇蛇绿岩
  • 2篇前寒武纪
  • 2篇绿岩
  • 2篇混杂岩
  • 2篇混杂岩带

机构

  • 19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甘肃省林业调...

作者

  • 19篇王廷印
  • 8篇王金荣
  • 6篇高军平
  • 5篇张铭杰
  • 3篇吴家弘
  • 3篇刘金坤
  • 2篇李丽梅
  • 2篇翟新伟
  • 1篇边少之
  • 1篇李双文
  • 1篇卜文瑞
  • 1篇王有元
  • 1篇马亚杰
  • 1篇董宁芳
  • 1篇吴茂炳

传媒

  • 7篇兰州大学学报...
  • 3篇岩石学报
  • 2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甘肃林业科技
  • 1篇高等理科教育
  • 1篇中国古陆块构...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哈沙图北超镁铁杂岩体成因的地球化学制约被引量:8
2001年
哈沙图北超镁铁杂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西北缘 ,具小规模多岩相的特征 ,主要由蛇纹石化橄榄岩、橄榄二辉岩、角闪辉石岩、异剥辉石岩及石英闪长玢岩等组成的铁质超镁铁杂岩。岩体由两大系列岩石组成 :第一系列岩石结晶粗大 ,具平坦型稀土元素分配模式 ,亏损 Nb、Ta、Ti等高场强元素 (HFSE)和 Rb、Cs、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L IL E) ,富集 U和 Pb,Zr、Hf及HREE等元素含量变化较大 ,为大陆地壳拉张环境下富集型岩石圈地幔较高程度熔融形成的岩浆经小规模分异后分期侵入、原地结晶形成的 ,在每期岩浆结晶初期存在一定程度的堆晶作用。第二系列岩石呈致密块状 ,磁铁矿含量较高 ,岩石风化表面呈黄褐色 ,亏损 Rb、Cs、K、Ti,富集 Nb、Ta、Pb、L REE,ΣREE高 ,为初始洋壳下富集地幔较低程度熔融形成的岩浆结晶的产物。 Nd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小 (1 4 3 Nd/1 4 4 Nd =0 .5 12 2~ 0 .5 12 4) ,两个系列岩石中分配系数相等的微量元素比值分别分布在两个区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该岩体为一长寿命的岩浆通道中不同源区、不同构造环境中不同期岩浆的堆积物 ,岩浆源区为 EMI型富集地幔 ;表明华北克拉通西北缘在古元古代以来存在长期的陆壳增生事件 ,经历了拉张减薄、初始洋壳演化阶段。
张铭杰王廷印高军平李丽梅
关键词:岩石成因地球化学钐-钕同位素
内蒙古阿拉善北部地区碰撞期和后造山期岩浆作用被引量:68
1998年
本文重点研究内蒙古阿拉善北部地区塔里木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期及后造山期的岩浆作用。发生于251.3 Ma左右的热事件是碰撞期Cs型岩浆作用,仅分布于缝合线之北,其产物不是典型的S型花岗岩。岩体中片麻理构造及围岩中的透入性劈理是同碰撞期造山作用的构造形迹。发生于228 Ma左右的热事件是后造山期A型岩浆作用,源岩是下地壳物质,按源岩差异研究的A型花岗岩分为As型和Ai型。前者受陆壳中沉积物混染较强,而后者受地幔物质混合作用较强。
王廷印高军平王金荣吴家弘
关键词:岩浆作用花岗岩
甘肃金塔南山构造变形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02年
金塔南山构造带是通过多期的左行平移—冲断作用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的岩石单元会聚而成的构造堆叠体 .研究结果表明金塔南山构造带 (断裂系统 )是在新元古代中期—早古生代早期古洋盆发生汇聚碰撞的基础上形成的 ,早古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 (平移—冲断作用 )及其形成过程应与阿尔金走滑断裂系统的动力学过程息息相关 .
王金荣翟新伟王廷印高军平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地质意义
咸沟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机制探讨
1998年
咸沟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主岩体为二云母花岗岩,成岩时代为399.8±1.82.1Ma,内有岩浆演化晚期的白云母花岗岩侵入,与主岩体有迥然不同的地球化学特点.前者显示出不同地壳物质混合的岩浆特征,后者属典型的S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认为咸沟岩体形成于拉张环境,源岩可能为下地壳的英云闪长岩.下地壳的深熔岩浆在上升迁移过程中,遭受了富含泥质的陆壳物质的强烈混染,混染岩浆向S型岩浆方向演化.
王廷印高军平王金荣
关键词:岩体地球化学花岗岩成岩机制
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关系被引量:38
1993年
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在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中占有突出地位,关于它们的界线和关系的认识,长期以来是含糊不清的。本文提出在内蒙古阿拉善北部,新近发现的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带是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缝合带。蛇绿混杂带主要由源自古大洋壳的岩石碎块及活动与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岩混合组成,可区分为构造包体和基质。缝合带向东北延伸到蒙古境内,向西可能与阿尔金大断裂相连。以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带为界,阿拉善南北两区分别属于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根据地质证据,两大板块在晚二叠世或稍晚相拼合。
王廷印王金荣刘金坤王士政吴家弘
关键词:塔里木板块板块构造演化
蒙古南部地区蛇绿混杂岩带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初探被引量:1
1993年
1991年笔者等受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邀请赴蒙进行地质科学考察和合作研究,蒙古南部地区蛇绿混杂岩带是考察的重点对象之一。1 地理位置及大地构造背景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部有一条呈弧形展开,并向南凸出的蛇绿混杂岩带。该混杂岩带在蒙古南部地区大致沿北纬44°线附近延伸,向西呈北西西向经巴彦勒格南,巴彦温尔都附近,布尔根南,可能与中国的额尔齐斯蛇绿混杂岩带相联。
王廷印
关键词:蛇绿混杂岩带蛇绿岩构造地质学
甘肃金塔南山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7
2002年
金塔南山岩带是华北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的分界线。岩带由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所组成,不同类型的变质地质体之间以逆冲型韧性剪切带接触,主要变质岩斜长角闪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745±59Ma,原岩为玄武岩。Nb/Y<0.7、REE特征及AFM图解显示原岩为拉斑系列和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平坦型到富集;相对于N-MORB,低Ti,富集LILE,亏损HFSE,Nb、Ta、Ti表现为明显的负异常(钙碱性系列)到无异常(拉斑系列),Th/Ta>3;I_(Nd)(t)=0.51193±6,^(143)Nd/^(144)Nd=0.512878,ξ_(Nd)(t)=+3.88~6.60,均值为5.05,推测斜长角闪岩原岩应为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弧岩浆作用的产物,提示金塔南山岩带是新元古代中期华北克拉通与塔里木克拉通之间的古大洋俯冲消减的结果。
王金荣王廷印高军平张铭杰
关键词: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岛弧新元古代
地壳早期演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4年
地壳早期演化研究的主题是探讨早期大陆形成、生长和再循环的地质过程及其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模式。由于陆上古老岩石分布极为有限,围绕着陆壳生长速率的争论持续了30多年。地球化学家基于陆壳从地幔萃取而成并导致被萃取后的地幔在地球化学上产生亏损的认识,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大陆形成、生长、再循环模式。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精度MC ICPMS分析技术,使单颗粒锆石Lu Hf同位素系统分析为评价早期地壳演化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更为可靠的证据。不同大陆早前寒武纪地壳及地幔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状态研究表明,陆壳再循环作用、壳—幔以及壳内(如古老的地壳重熔作用及其与相对较新的地壳发生广泛的混合作用)相互作用是早期大陆演化的重要地质过程。
王金荣翟新伟边少之李双文董宁芳王廷印
关键词:早前寒武纪岩石圈地幔地壳演化陆壳生长
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进展评述被引量:2
1999年
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由于技术进步等的推动,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已获得重大进展.已发现的同位素年龄为43 Ga 的碎屑锆石意味着 43 Ga 前长英质火成岩在地壳中存在.在 38 Ga 前地幔因壳幔分离作用而明显亏损.花岗—绿岩带及高级片麻岩区是早前寒武纪变质区的最基本地质单元, T T G 岩组合构成太古宙基底的主体.最老的花岗—绿岩地体在36 Ga 前开始形成.从 36~26 Ga 形成的支配上地壳的花岗—绿岩地体记录了没有接近的更年轻类似物的岩浆和构造过程.在中新太古宙时有大量的 T T G 岩组合形成,这一时期也是陆壳迅速增长和克拉通化的主要时期.克拉通化及太古宙和元古宙的界限是大陆壳演化中最重要的构造热事件.板块构造体制在20 Ga 时清楚运行了,早于 25 Ga 的太古宙到 20 Ga
王廷印张铭杰
青海省大坂山矿带火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演化模式被引量:1
1991年
大坂山矿带在早古生代由一个火山弧和陆缘海槽演化而来。研究表明,蛇绿混杂岩代表陆缘海槽残余,各类岩石具特殊的REE分配模式。代表火山弧的火山——深成岩组合以钙碱性和拉斑系列火山岩为主,LREE为富集型,δEu0.53~0.79,主要属俯冲型造山阶段的产物。
王廷印刘金坤
关键词:火成岩地球化学火山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