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家弘

作品数:9 被引量:164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
  • 2篇岩浆
  • 2篇同位素
  • 2篇前寒武纪
  • 2篇寒武纪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球化学证据
  • 1篇地质时期
  • 1篇新生代
  • 1篇岩浆演化
  • 1篇岩浆作用
  • 1篇岩组
  • 1篇元古代
  • 1篇杂岩
  • 1篇早前寒武纪
  • 1篇早元古代
  • 1篇造山期
  • 1篇造岩

机构

  • 4篇兰州大学
  • 4篇沈阳地质矿产...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吉林省区域地...

作者

  • 8篇吴家弘
  • 3篇王金荣
  • 3篇王廷印
  • 2篇刘金坤
  • 1篇刘光启
  • 1篇张立飞
  • 1篇姜春潮
  • 1篇徐公愉
  • 1篇孙敏
  • 1篇高军平
  • 1篇冯广生
  • 1篇孔祥民
  • 1篇王东方
  • 1篇刁乃昌
  • 1篇王集源

传媒

  • 3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中国区域地质

年份

  • 1篇2008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86
  • 1篇198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关系被引量:39
1993年
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在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中占有突出地位,关于它们的界线和关系的认识,长期以来是含糊不清的。本文提出在内蒙古阿拉善北部,新近发现的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带是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缝合带。蛇绿混杂带主要由源自古大洋壳的岩石碎块及活动与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岩混合组成,可区分为构造包体和基质。缝合带向东北延伸到蒙古境内,向西可能与阿尔金大断裂相连。以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带为界,阿拉善南北两区分别属于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根据地质证据,两大板块在晚二叠世或稍晚相拼合。
王廷印王金荣刘金坤王士政吴家弘
关键词:塔里木板块板块构造演化
辽东早前寒武纪研究新进展
姜春潮吴家弘冯广生刘光启孔祥民
主要成果如下:1.对现行辽河群层序代表剖面-海城桦子峪剖面的研究,证明该层置的不同构造层的同斜向斜当成简单的单斜层而划分的,因此,“辽河废弃;2.宽甸群的时代确定为3.29-1.92Ga,并认为宽甸杂岩中两种最(斜长角闪...
关键词:
关键词:早前寒武纪
宗乃山-沙拉扎山陆壳基底火山弧火成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0
1994年
宗乃山-沙拉扎山火山-深成岩带是个具陆壳基底的火山弧。至少自411Ma以来,发生北侧洋壳向南的俯冲作用,形成钙-碱性火成岩组合。岩浆总体上向碱值增加的方向演化。发生于华力西末期的区域性钾交代作用,是使岛弧转变为成熟陆壳的重要标志。
王廷印王金荣刘金坤王士政吴家弘
关键词:火山弧地球化学特征
东北区前寒武纪及中新生代几个重要地质时期界限的同位素年龄测定
对东北地区太古代、元古代、中新生代一些重要地质界限的年龄测定工作,目前仍在继续进行。现将已获得的部分成果报导如下:吉林省太古界龙岗群地层,已获四道砬子河组黑云母变粒岩中一个锆石Pb/Pb
王集源王东方吴家弘刁乃昌
文献传递
内蒙古阿拉善北部地区碰撞期和后造山期岩浆作用被引量:69
1998年
本文重点研究内蒙古阿拉善北部地区塔里木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期及后造山期的岩浆作用。发生于251.3 Ma左右的热事件是碰撞期Cs型岩浆作用,仅分布于缝合线之北,其产物不是典型的S型花岗岩。岩体中片麻理构造及围岩中的透入性劈理是同碰撞期造山作用的构造形迹。发生于228 Ma左右的热事件是后造山期A型岩浆作用,源岩是下地壳物质,按源岩差异研究的A型花岗岩分为As型和Ai型。前者受陆壳中沉积物混染较强,而后者受地幔物质混合作用较强。
王廷印高军平王金荣吴家弘
关键词:岩浆作用花岗岩
吉林早前寒武纪地层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吉林省早前寒武纪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四个群:龙岗群(>2950Ma),夹皮沟群(2500—2950Ma),集安群(2000—2400Ma)和老岭群(1700—1900Ma)。龙岗群和夹皮沟群分别代表陆核早期和晚期发育阶段的...
徐公愉吴家弘
文献传递
阿拉善北部中蒙边界地区晚古生代拉伸作用及构造岩浆演化被引量:15
1993年
阿拉善北部的中蒙边界地区,晚古生代曾发生过脉动式拉伸作用,形成多期裂谷。泥盆纪发育造山期后断陷盆地。石炭纪和二叠纪是相继发生两期裂谷的活动期,早期有钙—碱性火山作用和磨拉石沉积。中石炭世的碱性和大陆拉斑系列火山岩、辉长岩和二辉橄榄岩,晚二叠世早期的双模式火山岩及碱性火成岩,分别代表了两期裂谷活动的高峰期。晚石炭世及二叠纪末期,各自为裂谷衰退期。
王廷印刘金坤王士政吴家弘
关键词:晚古生代岩浆
早元古代宽甸杂岩的成因: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46
1996年
宽甸杂岩形成于2.3—2.4Ga,是目前较少保留的早元古代火山岩系之一,主要由斜长角闪岩和各类片麻岩、浅粒岩、变粒岩及花岗质岩石组成。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原岩建造相当于一套双峰式火山岩和非造山花岗岩石组合,原始岩浆来源于混染了的亏损地幔源(DMM)或者是DMM和Ⅱ型富集地幔(EM2)的混合地幔源,并具有Dupal异常特征。成因过程的理论模拟计算表明,该杂岩中片麻岩和花岗岩来源于角闪质岩石的母岩浆,经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其原岩建造形成陆壳拉开向洋壳转化的过渡环境。宽甸杂岩所在的中朝克拉通构造演化与北美地盾、欧洲地台和澳洲大陆不同,曾发生强烈的火山喷溢活动而使其增生。宽甸杂岩形成之前(2.3—2.4Ga)就曾经存在过类似现代板块规模的壳幔对流作用发生。
孙敏张立飞吴家弘
关键词:杂岩地球化学早元古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