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寅
- 作品数:41 被引量:220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透刺配合半刺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半刺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加用透刺配合半刺法,针刺治疗每周5次,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1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0.9%,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对眼裂高度、眼球活动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瞳孔方面的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透刺配合半刺法与常规针刺疗法均能改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但前者的改善效果更优。
- 刘佳昕王小寅唐纯志
- 关键词:针刺疗法透刺半刺动眼神经麻痹
- 浮针配合面部主动再灌注活动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浮针配合面部主动再灌注活动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浮针配合面部主动再灌注活动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每周3次,1个月为1个疗程,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分级)以及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综合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1)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HB分级评分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配合面部主动再灌注活动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能更好地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 吴金建汪花刘佩慧王小寅唐纯志
- 关键词:普通针刺顽固性周围性面瘫
- 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为主与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分为背俞穴组(A组)、常规针刺对照组(B组)、非穴位针刺组(C组),每组40例。疗程4星期。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记分)、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均有改善,A组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总有效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积分降低值、Barthel指数记分提高、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能明显改善中风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对于常规针刺治疗及非穴位针刺效果更明显。
- 黄凡刘悦姚国新周飞雄王小寅杨栋
- 关键词:中风针刺疗法瘀血阻络证
- CiteSpace应用对Web of Science近5年针灸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
- 目的:通过对有关针灸的文献进行计量、共现、共被引及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近5年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及动态前沿.
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中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
- 梁玉丹王小寅罗海丽马碧茹李颖奎瑜陈秀华
- 关键词:针灸疗法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 岭南头皮针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理论探析
- 2024年
-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预后效果。岭南头皮针是常见的岭南飞针疗法之一,临床上治疗PSCI具有一定的疗效及优势。笔者从中医对PSCI的认识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岭南头皮针治疗PSCI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岭南头皮针治疗PSCI提供更多参考。
- 蔡科妍苏利梅蔡科达蔡伟彬郑晓彤王小寅秦敏
- 关键词:卒中后认知障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分析醒神开窍合剂治疗脑干出血昏迷的分子机制
- 2024年
- 目的探讨醒神开窍合剂治疗脑干出血昏迷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查找醒神开窍合剂所有药物的有效成分,再通过生物信息数据库Genecards(筛选要求基因得分>10)、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Drug Bank数据库筛选并利用R软件剔除重复数据,得出脑干出血昏迷相关基因,最后获取疾病与药物的共同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分子-靶点的网络调控图及蛋白互作网络,使用R软件及相关数据库确定醒神开窍合剂治疗脑干出血昏迷的核心靶点。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的分析。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靶点有效性的基础验证。结果醒神开窍合剂的药物分子共73个,筛选查重后最终获得44个化学成分,疾病基因靶点6779个。确定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基因163个,PPI网络分析确定RELA、AKT1、IL6、HSP90AA1、ESR1、TP53、TNF、BCL2、MAPK1等是醒神开窍合剂治疗脑干出血昏迷核心靶点。GO生物功能富集得到2333个生物过程(BP)、107个细胞组成(CC)、202个分子功能(MF);KEGG通路富集到178个条目,醒神开窍合剂主要通过相关炎症信号调控通路、病毒感染通路、癌症通路及控制细胞凋亡、脂质与动脉硬化等相关分子、蛋白通路来调控脑干出血的发展与平衡。分子对接研究结果提示醒神开窍合剂的核心化合物与脑干出血关键靶点的结合能(Bind energy)均为负值,提示化合物与受体有一定结合活性。结论醒神开窍合剂配伍科学,其基因分子机制主要是通过RELA、AKT1、IL6、HSP90AA1、ESR1、TP53、TNF、BCL2、MAPK1等核心靶点治疗脑干出血昏迷。
- 李文坚余盼王小寅
-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调髓促醒针法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调髓促醒针法联合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医院确诊的56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观察组采用调髓促醒针法+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评估两组患者的昏迷程度;比较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及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与对照组的82.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4 d及1个月后,观察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SE、S100β及UCH-L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髓促醒针法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的临床疗效较好,可减轻神经损伤程度,促进快速苏醒。
- 文希卢芳怡刘通王小寅
- 电针调控miRNA206/HDAC4轴促进损伤多裂肌修复过程中成肌细胞分化的机制被引量:5
- 2019年
- 背景:作者前期的动物及细胞实验研究已证明电针可提高损伤腰多裂肌中Pax7 和成肌分化抗原的表达,促进多裂肌的损伤修复。亦有研究证明miRNA206 促进成肌分化主要是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 实现的。目的:观察电针对布比卡因致大鼠腰多裂肌损伤修复过程中miRNA206/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 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方案经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048604)。将30 只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 只。模型组、电针组采用0.5%布比卡因肌内注射复制大鼠多裂肌损伤模型;对照组予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与模型组不进行针刺干预,电针组予针刺双侧委中穴、肾俞穴,针刺后连接电针,波形选用疏密波,电针频率采用2 Hz/10 Hz,电流强度选择1 mA,持续治疗20 min,每天治疗1 次,共治疗7 d。干预7 d 后,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损伤部位多裂肌形态学变化,采用qRT-PCR检测多裂肌中miRNA206 的表达量,Western-blot 检测多裂肌中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n 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 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7 d 后,对照组可见视野中骨骼肌纤维大部分排列整齐,无明显破坏及巨噬细胞浸润;模型组视野内可见大量肌纤维被破坏,但出现部分肌纤维修复,巨噬细胞数量仍较多;电针组新生肌纤维较多,巨噬细胞较模型组减少;②Western-blot 结果显示,7 d 后,模型组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n、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 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 < 0.05 或P < 0.01);电针组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n 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 < 0.0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 蛋白较模型组降低(P < 0.01);③qRT-PCR结果显示,7 d 后,模型组miRNA206 表达高于对照组(P < 0.01),电针组miRNA206 表达高于模型组(P <0.05);④结果说明,电针可促进多裂肌损伤后成肌分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miRNA20
- 刘通于佳妮邹德辉邝伟川王小寅文希江烨邱晓佳曾遥刘悦
- 关键词:电针多裂肌成肌分化MYOGENIN
- 蜂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及运动功能影响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比较蜂针结合康复疗法与单纯蜂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蜂针结合康复训练组(蜂康组)、蜂针组、康复组各30例。采用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判断其28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蜂康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优于蜂针组的67.86%和康复组的73.33%(P<0.05);蜂针结合康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疼痛及关节活动度,与单纯蜂针和单纯康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缓解肢体疼痛症状,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
- 崔韶阳李万瑶刘悦王小寅庄礼兴白宇乾
-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蜂针疗法康复疗法
- 浮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痛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通过观察浮针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痛的治疗作用,探索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 6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按照1∶1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浮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1个疗程结束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FMA、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FMA、MBI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2.83±1.37)分低于对照组的(4.73±1.31)分,FMA评分(31.10±2.51)分、MBI评分(60.43±3.99)分高于对照组的(24.57±3.85)、(57.83±4.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均可减轻中风后肩痛,改善上肢活动功能,提升自理能力,但浮针结合康复训练疗效更优。
- 王小寅刘佳昕文希刘通曾科学
- 关键词:康复训练中风肩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