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博 作品数:25 被引量:158 H指数:8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介入开通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急诊行介入开通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收集31例经DSA提示为脑动脉主干血管闭塞、行急诊介入开通术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评估该手术方式的技术成功率、疗效及风险。结果 31例患者中获得血管再通的24例,技术成功率达77.42%(24/31),其中19例达到术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TICI 3级),5例部分再通(TICI 2级)。获得血管再通的24例中,8例采用接触溶栓法,16例采用机械开通如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置入或Solitaire取栓中的一种或几种获得。术后死亡7例(7/31,22.58%),其中因颅内出血死亡2例(2/31,6.45%),1例溶栓后,1例机械取栓后,出血均发生在术后12 h内;因大面积梗死致亡5例(5/31,16.13%),2例因血管部分开通后再次急性血栓形成,3例因血管未开通而闭塞症状逐渐加重死亡。90天随访中达到预后良好(MRS≤2分)的患者占51.61%(16/31),其中血管获得完全再通的患者预后良好率达78.95%(15/19),术前DSA证实有侧支代偿的患者预后良好率达57.89%(11/19)。结论急诊行介入开通术治疗AIS是可行、有效、较安全的,并有可能成为急性脑动脉主干血管闭塞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王子博 管生 郭新宾 徐浩文 刘朝 李冬冬关键词:脑卒中 溶栓 球囊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不同方法对介入治疗并发肝脓肿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不同方法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并发肝脓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所有行TACE治疗的患者560例,共行TACE治疗869例次。以2012年1月1日为界点,之前543例次TACE为A组,术前、术后都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而后的326例次TACE为B组,抗生素均在TACE前使用。统计两组TACE后肝脓肿发生的例数并卡方检验肝脓肿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组肝脓肿发生率0.73%(4/543),B组1.84%(6/3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 7)。发生10例肝脓肿患者中9例有肝脏外科手术、PTCD及射频治疗史。结论临床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方法改变对TACE术后肝脓肿的发生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TACE后并发肝脓肿的原因复杂,对TACE后有发生肝脓肿的高危患者积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值得进一步探讨。 刘纪营 马南 管生 金洁 李明省 胡小波 陈振 刘朝 王子博关键词:肝脏恶性肿瘤 抗生素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脓肿 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的临床技术和疗效探讨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3例颅内梭形动脉瘤患者,经头颈联合CTA及全脑血管造影确诊,采用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技术治疗并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获手术成功,动脉瘤腔大部栓塞,术后即刻可见动脉瘤囊内涡流改变明显。术中共使用支架7枚,弹簧圈17枚,未出现动脉瘤破裂及血栓形成等情况。随访3~8个月,1例8个月后头痛消失,无神经功能障碍,复查造影可见动脉瘤腔消失,载瘤动脉通畅;1例3个月后头痛消失,复查造影可见动脉瘤腔少量显影,载瘤动脉通畅;1例3个月临床随访无症状。结论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近期疗效良好,长远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李冬冬 郭新宾 管生 徐浩文 刘朝 王子博 李元辉关键词:梭形动脉瘤 弹簧圈 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状况与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及重度发育不良对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全脑DSA检查的905例患者临床资料,对CTA、常规DSA疑有单侧A1段缺如患者作压迫对侧颈动脉(压颈)造影,判断A1段是否真正缺如,同时分析其中6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血管内栓塞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 905例患者经CTA或常规DSA检查有40例表现为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压颈造影后真正缺如30例,10例为重度发育不良。6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单侧A1缺如16例,重度发育不良4例,轻中度发育不良7例。所有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均成功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其中可解脱式弹簧圈单纯栓塞39例,支架辅助栓塞29例;16例A1段缺如和4例重度发育不良患者中有13例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即刻动脉瘤完全闭塞56例(82.3%),瘤颈残留10例(14.7%),瘤腔残留2例(3%)。术后48例获临床和影像学随访,3例(6.3%)明显复发,其中2例成功接受再次栓塞治疗。结论对CTA和常规DSA造影疑有单侧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压颈造影能够鉴别A1段是否真正缺如。单侧A1段缺如及重度发育不良的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时,应确保前交通动脉及双侧A2段通畅,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有一定帮助。 刘兵辉 管生 郭新宾 徐浩文 刘朝 王子博 权涛 陈振 李冬冬关键词:大脑前动脉 缺如 前交通动脉瘤 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人科自2015年4月至2019年9月采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10例,其中采用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62例,采用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组与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结果11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血流导向装置,技术成功率100%。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组术后即刻动脉瘤完全愈合率(16.7%)高于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组、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84%vs.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患者随访时间(6.72+3.80)个月,随访时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为0分;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组患者mRS评分I分.2分各一例。mRS评分0分60例;2组患者mRS评分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组动脉瘤最终完全愈合率(83.3%)高于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组(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愈合率和安全性。选择性采用血流导向装置辅助弹簧圈栓塞能够更有效促进动脉瘤的早期愈合。 徐浩文 韩凯昊 付晓杰 袁永杰 王子博 闫保君 权涛 管生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 预后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3 2017年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60%的患者病变累及多个静脉窦,其中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最为常见。CVST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学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建立稳定和理想的动物模型能为研究其发展、预后和疗效评估提供基础。文章对现有几种CVST模型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总结,但各种方法均有自身局限性。因此,建立更理想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全面了解CVST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 魏莹 郭新宾 管生 邓鑫 王子博 逯笑柯 董艳华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机械再通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将337例入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188例(55.8%)]和预后不良组[m RS评分3~6分,149例(44.2%)]。分析两组患者年龄、高危因素、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闭塞部位(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发病-股动脉穿刺时间(OTP)、股动脉穿刺-血管再通时间(PTR)、术后即刻再通效果[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治疗后血流分级]、症状性脑出血[欧洲急性脑卒中协作研究(ECASS)组Ⅱ标准]及术后3个月预后。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入院NIHSS评分、伴高血压、伴糖尿病、血管闭塞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患者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P=0.02)。预后良好组患者OTP、PTR显著短于预后不良组(360 min对405 min,P=0.01;80 min对100 min,P<0.001)。预后良好组患者血管成功再通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91.0%对78.5%,P<0.001),术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8.5%对28.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42,95%Cl=1.018~1.066)、伴糖尿病(OR=1.930,95%Cl=1.100~3.385)、入院高NIHSS评分(OR=1.286,95%C1=1.190~1.390)、PTR较长(OR=1.007,95%CI=1.001~1.013)、术后症状性脑出血(OR=3.082,95%Cl=1.419~6.695)均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和预后良好率。高龄、伴糖尿病、入院高NIHSS评分、PTR较长、术后症状性脑出血均为预后� 孟飞龙 徐浩文 权涛 袁永杰 王子博 管生关键词:脑梗死 预后 血流导向装置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直径≥10 mm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栓塞与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直径≥10 mm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自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直径≥10 mm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破裂动脉瘤22例,未破动脉瘤64例,对破裂动脉瘤患者均采取支架辅助栓塞治疗.86例患者中应用单支架辅助栓塞治疗55例,多支架辅助栓塞治疗18例,血流导向装置治疗13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 (1)术后即刻栓塞结果:Raymond分级1级56例,2级6例,3级24例.3组患者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组患者中1例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多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组患者中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术后出现穿支闭塞导致对侧肢体肌力障碍,1例基底动脉瘤术后出现穿支病变导致患者出现构音障碍.血流导向装置组患者中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2)86例患者预后均为良好.单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组患者中未复发32例、残留7例、复发16例,多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组患者中未复发11例、残留1例、复发6例,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组患者中未复发11例,残留2例,无复发病例.3组患者动脉瘤随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流导向装置和支架辅助栓塞均是治疗直径≥10 mm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式. 权涛 陈衍江 王灵敏 管生 刘朝 王子博 徐浩文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栓塞 复发率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初步探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发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行密网支架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资料。结果1例先前行单纯弹簧圈填塞,2例先前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术前mRS评分分别为0分、2分、1分。使用PED联合弹簧圈1例,单纯PED置入2例。术后即刻造影均显示瘤腔内对比剂明显滞留。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出院当日mRS评分分别为0分、2分、0分。术后影像学随访1例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结论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选择的复发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需严格选择适应证并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 范锋 管生 郭新宾 徐浩文 袁永杰 刘朝 陈振 王子博 李栋 魏森关键词: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临床结果及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ICA)-后交通动脉(PComA)动脉瘤的效果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ICA-PComA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组患者199例(224枚动脉瘤),平均年龄为57岁,女性168例(84.4%)。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20例患者20枚(8.9%)动脉瘤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动脉瘤复发和未复发患者伴高血压、动脉瘤位于大弯侧、破裂动脉瘤、动脉瘤直径、瘤颈宽、瘤颈口有优势PComA、流入道未致密栓塞、第1枚弹簧圈成篮即刻造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伴高血压、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直径≥5 mm、瘤颈口有优势PComA、流入道未致密填塞、第1枚弹簧圈成篮未覆盖瘤颈口是术后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伴高血压、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直径≥5 mm、瘤颈口有优势PComA、流入道未致密填塞、第1枚弹簧圈成篮未覆盖瘤颈口的ICA-PComA动脉瘤患者,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风险较高。 白京岳 孟庆斌 王子博 管生关键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