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 作品数:20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贡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皮肤黏液癌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黏液癌(PCM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临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收集四川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2019年原发性皮肤黏液癌2例,对其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及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原发皮肤黏液癌组织肉眼观察,肿瘤边界相对清楚,似有包膜,切面灰白,实性,部分区域半透明,质中,附有少许黏液。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均位于真皮浅层,累及皮下纤维组织,并可见大量黏蛋白湖形成,癌细胞呈岛状团块漂浮在淡染的黏蛋白湖中,黏液湖被纤维分隔成许多区域。免疫组化:CK7、ER、PR、和催乳素诱导蛋白-15(GCDFP-15)均呈(+),CK20、CDX-2、CA125、TTF-1、C-erbB-2、PSA和villin均(-),Ki-67低表达(<3%)。结论原发于皮肤的黏液癌是起源于汗腺的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头面部,老年男性多见,病理组织学上与转移性黏液癌鉴别困难,需结合临床影像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排除转移癌后才可诊断。该肿瘤属于低度恶性肿瘤,治疗方案主要采用手术局部扩大切除,预后较好。
- 邹龙权卢子剑陈芊杏刘官智兰雪梅王勇程序
- 关键词:皮肤肿瘤病理学免疫组化
- 左侧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及左颌下转移1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患者女,41岁,因"发现左颊部肿块伴生长3+年"入院。患者9年前在云南某医院行左侧腮腺混合瘤切除术(术后病检结果具体不详),3年多以前因同部位肿瘤复发在我院于全麻下行左腮腺混合瘤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术后病检结果为"多形性腺瘤"。
- 苟于芬程序王勇
- 关键词:腮腺多形性腺瘤颌下面神经解剖术术后病检腮腺混合瘤瘤切除术
- 卵巢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2年12月在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BOT患者77例,根据病理类型不同,分为浆液性卵巢交界性肿瘤(SBOT)组(43例)和黏液性卵巢交界性肿瘤(MBOT)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双侧卵巢累及情况、肿瘤单房或多房等病理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BOT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SBOT组患者的肿瘤直径[(10.7±5.0)cm]显著小于MBOT组[(18.4±8.6)cm];SBOT组患者肿瘤发生于双侧卵巢的比例(30.2%)显著高于MBOT组(17.6%);SBOT组患者单房肿瘤比例(72.1%)显著高于MBOT组(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微浸润、腹膜种植、术前肿瘤标志物、FIGO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共发现6例(7.79%)患者复发,未见死亡病例。病理学组织类型、肿瘤最大径、手术方式、术后是否化疗、糖原抗原125(CA125)水平、CA199水平等临床病理因素与肿瘤的复发无关(P〉0.05);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微浸润、腹膜种植与复发有关(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微浸润、腹膜种植是影响BO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FIGO分期、微浸润、腹膜种植与BOT的复发有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王勇
- 关键词:卵巢交界性肿瘤影响因素预后
- 双声带曲霉菌感染1例被引量:3
- 2010年
- 声带真菌感染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不多见,我科曾遇1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教师,因感冒致声嘶、发热、咽喉疼痛1天,去当地私人诊所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输液治疗5天(用药不详),停止发热,咽喉疼痛好转,感冒症状明显减轻,但声嘶哑无好转且逐渐加重,又到当地县医院就诊,诊断:急性咽喉炎,给予输液治疗7天(用药不详),
- 徐幼陆中友易庆川王勇宋涛程序王占贵
- 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及细胞周期蛋白D1在胃肠间质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胃肠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in1及Cyclin D1在胃肠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来定性检测55例胃肠间质瘤组织及其瘤旁正常组织中Pin1、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对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in1和Cyclin D1在胃肠间质瘤瘤旁组织中不表达,而在胃肠间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和58.2%,Pin1和Cyclin D1在胃肠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瘤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P<0.05);胃肠间质瘤不同危险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不同病理特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n1与Cyclin D1在胃肠间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Pin1和Cyclin D1有望成为胃肠间质瘤有效的治疗靶标。
- 王邓超王勇余淼杨玉辉雷跃华李曦魏健张陈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细胞周期蛋白D1
- lncRNA AC007009.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lncRNA AC007009.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105例NSCLC患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 AC007009.1在105例NSCLC组织、72例癌旁组织及33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lncRNA AC007009.1的表达与患者部分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了解lncRNA AC007009.1的表达与患者OS和PFS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LncRNA AC007009.1在105例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5.30±1.96 vs 1.01±0.33、0.99±0.29,均P<0.01),LncRNA AC007009.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癌症分期、远处转移、病理类型及生存状态明显有关(P<0.05)。高表达lncRNA AC007009.1患者的OS及PFS较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P<0.01),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ncRNA AC007009.1的表达水平、淋巴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是NSCLC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lncRNA AC007009.1参与调节NSCLC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NSCLC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 程序余玲唐波王勇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癌旁组织
- 丛状神经鞘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丛状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2例丛状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中,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16岁和31岁,肿瘤均位于躯干皮肤。镜下见肿瘤在皮下呈多结节状分布,结节内瘤组织以细胞致密区(Antoni A)为主,相对缺乏细胞疏松区(Antoni B)。瘤细胞长梭形或波浪状,呈栅栏状、漩涡状排列,可见verocay小体。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100及vimentin均弥漫阳性,GFAP部分阳性,EMA、CD57及Ki-67均阴性。结论丛状神经鞘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周围神经鞘膜瘤,需与丛状神经纤维瘤、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丛状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等相鉴别。
- 苟于芬王勇
- 结外组织细胞肉瘤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提高对结外组织细胞肉瘤(ENH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8年5月和2022年3月收治的2例ENH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例1,女性,年龄45岁,ENHS原发于脾脏;例2,男性,年龄84岁,ENHS原发于左前臂。病理组织学检查:低倍镜下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大量单核组织样肿瘤细胞弥漫分布,间质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高倍镜下见瘤细胞体积大,呈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部分瘤细胞黏附性差,胞质丰富、嗜酸性或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偶可见多核瘤巨细胞。2例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均表达CD68、CD163、CD4、CD31、Vimentin、MLH1、PSM2、MSH2、MSH6、CD45RO,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联合阳性分数(CPS)评分≥1分,1例表达S-100,Ki-67阳性指数5%和80%。随访截至2023年12月,1例死亡,1例生存。结论ENHS是一种罕见、侵袭性强的淋巴造血源性肿瘤。其具有相似但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学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
- 刘燕夏成茂陈芊杏王勇
- 关键词:组织细胞肉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 结缔组织痣1例
- 2015年
- 患者某,男,14岁,因胸部皮肤斑块10+年,于2015年1月28日来院就诊。10+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胸部出现肤色小丘疹,皮损逐渐增多、变大,并融合成斑块,无明显自觉症状。曾于外院行手术切除2次(具体情况不详),后有复发。既往身体健康,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
- 刘燕王勇
- 关键词:结缔组织痣错构瘤显性遗传
- 乳腺腺肌上皮病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病(Adenomyoepithelial adenosis,AMEA)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乳腺腺肌上皮病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腺肌上皮病的临床及影像学无特征性改变,组织学形态为增生的腺上皮及肌上皮构成管腔,增生的肌上皮可弥漫假浸润于间质中,腺上皮免疫组化表达P-CK、EMA、ER、PR,肌上皮则表达P63、SMA、desmin、Calponin、S-100、maspin。结论:AMEA是一种罕见病变,为良性病变,也有局部复发和恶变的可能。
- 苏才丽王勇
- 关键词: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