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冬冬

作品数:44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宫颈
  • 19篇宫颈癌
  • 10篇基因
  • 9篇细胞
  • 7篇卵巢
  • 7篇卵巢癌
  • 7篇抗原
  • 6篇乳头
  • 6篇转染
  • 6篇裸鼠
  • 6篇基因治疗
  • 6篇基因转染
  • 6篇癌细胞
  • 5篇乳头瘤
  • 5篇乳头瘤病毒
  • 5篇子宫
  • 5篇淋巴
  • 5篇瘤病毒
  • 5篇宫颈癌患者
  • 5篇癌患者

机构

  • 4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6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医院
  • 2篇沈阳医学院
  • 2篇北京海淀妇幼...
  • 1篇东京大学
  • 1篇辽宁省电力中...
  • 1篇宁波市妇女儿...
  • 1篇沈阳市妇婴医...
  • 1篇近畿大学
  • 1篇塔城地区人民...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3篇王冬冬
  • 22篇张淑兰
  • 18篇林蓓
  • 15篇王晓黎
  • 11篇齐跃
  • 9篇董伟妍
  • 8篇周丹
  • 7篇张帆
  • 6篇霍乃晨
  • 6篇安春丽
  • 6篇黄金双
  • 4篇王雪莲
  • 4篇耿东华
  • 3篇张宇华
  • 3篇朱连成
  • 3篇张锦
  • 3篇陈英汉
  • 3篇杨志亮
  • 2篇郝莹莹
  • 2篇蔡峰

传媒

  • 8篇中国微生态学...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国外医学(寄...
  • 2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东北三省第四...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FGF21水平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的水平与其临床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辽宁省沈阳市部分社区进行糖尿病普查,对78名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浆FGF21的水平与其临床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包括腰围、体重指数(BMI)、血生化学指标、应用针对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治疗药物的情况等。结果在单变量分析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FGF21水平与是否使用贝特类药物、甘油三酯水平、肌酐水平、腰围和BMI有独立相关性。经过校正年龄,性别和BMI之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血清FGF21水平与贝特类药物的使用、TG水平、肌酐水平、LDL-C水平、胰高血糖素水平等独立相关。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清FGF21水平与使用贝特类降脂药物,血脂水平,肾功等密切相关,说明FGF21水平在此类患者的糖脂代谢中占有重要地位。
王晓黎王冬冬张锦
关键词:2型糖尿病老年人
阴道炎症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9年
阴道炎症是妇科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不同年龄和种族的妇女均可患病。近年来,阴道炎症与妇科肿瘤的相关性日益受到关注。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高居第一。虽然高危型HPV感染很常见,但是宫颈癌的发病率却并不高,这是因为若缺乏协同因素作用就不会有宫颈癌的发生。目前认为阴道炎症除了与阴道黏膜被破坏、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有关外,还与HPV感染、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阴道炎症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就阴道炎症及其与宫颈癌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黄晓澜王冬冬杨清
关键词:阴道炎症HPV宫颈癌
IDO基因转染对裸鼠体内宫颈癌种植瘤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建立裸鼠皮下肿瘤生长模型,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裸鼠体内对人宫颈癌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方法 IDO基因表达质粒和空白质粒分别稳定转染至人宫颈癌SiHa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检测IDO在SiHa、SiHa/Mock和SiHa/IDO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MTT试剂盒检测3种肿瘤细胞体外生长速度。种植3种肿瘤细胞至裸鼠皮下,比较其在裸鼠体内的生长速度。结果 IDO蛋白在SiHa/IDO细胞中表达阳性,在SiHa和SiHa/Mock细胞中无表达。3种肿瘤细胞体外生长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3周后接种SiHa/IDO细胞的肿瘤与接种SiHa和SiHa/Mock细胞的肿瘤相比生长迅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O可作为宫颈癌评价预后的指标之一,也可能是宫颈癌基因治疗潜在的靶点。
王冬冬王晓黎林蓓
关键词:吲哚胺2,3-双加氧酶宫颈癌种植瘤
脂联素对人胃癌细胞HGC27生长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胃癌细胞HGC27的生长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在HGC27细胞中的表达。以不同浓度脂联素干预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应用细胞划痕试验检测脂联素干预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两种脂联素受体在HGC27细胞中均有表达,随着脂联素浓度的升高和培养时间的延长HGC27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脂联素可以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脂联素可抑制HGC27细胞生长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与受体结合完成的。
耿东华王冬冬杨志亮王晓黎
关键词:脂联素胃癌细胞生长
鸦胆子油乳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鸦胆子(Brucea javanica)油乳在体外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鸦胆子油乳(2.5、5.0、10、20、40、80μg/ml)作用于SiHa细胞24、48、72h,以MTT法检测鸦胆子油乳对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SiHa细胞基因组DNA片段化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AnnexinV/PI双染色后SiHa细胞凋亡率。结果:MTT结果显示,鸦胆子油乳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对SiHa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80μg/ml药物作用72h时的抑制率可达92.43%;20μg/ml药物作用后,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出现凋亡小体,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细胞凋亡特征性的DNA片段化"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10、20、40μg/ml药物组作用48h后凋亡率分别为(8.02±2.41)%、(51.60±7.67)%、(77.22±5.80)%。结论:鸦胆子油乳能够抑制SiHa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诱导SiHa细胞发生凋亡。
王晓娜马力安春丽肖纯凌王雪莲王冬冬
关键词:宫颈肿瘤SIHA细胞鸦胆子油乳细胞凋亡
CircRNA15698通过对miR-185的海绵作用增加TGF-β1表达促进叶酸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
目的: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常见病理表现,最终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环状RNAs(circular RNA,circRNA...
王冬冬
关键词:叶酸肾间质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
文献传递
宫颈癌患者淋巴结中HPV DNA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通过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切除淋巴结及癌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的检出情况,探讨淋巴结中HPVDNA的检测在判断淋巴微小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HPVDNA16/18在42例Ib~IIb期宫颈癌患者病灶中的表达,同时检测31例HPVDNA16/18表达阳性患者左右闭孔、左右髂内124个淋巴结中HPVDNA16/18的检出情况,分析淋巴结HPVDNA的存在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结果73.8%(31/42)癌灶组织可以检测到HPVDNA16/18。病理学证实75%(12/16)的转移病例淋巴结中检测到HPVDNA16/18,33.3%(5/15)未转移病例的淋巴结中也可以检测到HPVDNA16/18。病理转移淋巴结中HPVDNA的表达率高于未转移淋巴结(P<0.05)。FIGO分期晚的宫颈癌患者,淋巴结HPVDNA的表达率高(P<0.05)。结论保存完好的淋巴结石蜡切片可以用ISH来检测HPVDNA。HPVDNA不仅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而且与肿瘤的转移有关。宫颈癌患者淋巴结的HPVDNA检查比病理学检查更安全。
周丹林蓓王冬冬董伟妍齐跃张淑兰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淋巴结原位杂交
宫颈癌患者淋巴结中HPV 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切除淋巴结及癌灶中HPV DNA的检出情况,探讨淋巴结中HPV DNA的检测在判断淋巴微小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 DNA 16/18在42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病...
周丹林蓓王冬冬董伟妍张淑兰
文献传递
血清胱抑素C作为新型肾功指标在狼疮肾炎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狼疮肾炎的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6名狼疮肾炎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sCys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 24小时尿蛋白(uTP)、血清白蛋白(sAlb)、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sCysC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与传统肾功能指标(sCr、BUN)进行比较。结果:①治疗前,血清sCysC水平与uTP、sAlb、SLEDAI、CRP均显著相关,且优于sCr及BUN。②治疗中血清sCysC水平与uTP、sAlb的相关性均优于sCr及BUN。③血清sCysC水平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显著改善这一趋势见于BUN并未见于Scr;激素及CTX治疗结束后血清sCysC水平显著改善这一趋势见于Scr并未见于BUN。④治疗前/sCr与sCysC联合计算所得eGFR与各项指标相关性最高。结论:sCysC在狼疮肾炎早期肾损害诊断、治疗过程以及监测疗效的敏感性均优于传统sCr和BUN。sCysC单独及sCysC联合sCr计算的GFR均优于单独sCr计算获得的GFR。sCysC在LN中不仅可作为肾功能的新型评价标志物,可能也作为炎症反应的标志物。
马聪卢迪栾军军王冬冬冉孟萍周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胱抑素C
HLA—I类抗原及CD8分子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HLA-Ⅰ类抗原及CD8分子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LA-Ⅰ类抗原及CD8分子的表达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为宫颈癌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
齐跃林蓓黄金双王冬冬张帆张淑兰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