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云琦

作品数:237 被引量:2,000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3篇期刊文章
  • 35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3篇农业科学
  • 2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天文地球
  • 15篇文化科学
  • 11篇水利工程
  • 9篇生物学
  • 6篇建筑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9篇土壤
  • 25篇林分
  • 24篇根系
  • 22篇典型林分
  • 21篇库区
  • 20篇三峡库区
  • 16篇植被
  • 16篇水土
  • 15篇混交
  • 15篇混交林
  • 14篇水土保持
  • 13篇阔叶
  • 11篇针阔混交
  • 11篇针阔混交林
  • 11篇植物
  • 11篇水分
  • 11篇径流
  • 11篇固土
  • 10篇团聚体
  • 10篇抗剪

机构

  • 234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南昌大学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水利水电...
  • 3篇国家林业局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重庆市林业科...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东省林业科...
  • 1篇北京市园林绿...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235篇王云琦
  • 155篇王玉杰
  • 49篇张会兰
  • 33篇王彬
  • 23篇朱锦奇
  • 19篇郭平
  • 18篇李云鹏
  • 18篇胡波
  • 18篇刘春霞
  • 12篇马超
  • 11篇王冉
  • 11篇孙素琪
  • 10篇张守红
  • 9篇唐晓芬
  • 8篇赵占军
  • 8篇刘楠
  • 7篇雷声坤
  • 7篇于雷
  • 7篇齐实
  • 7篇梁丹

传媒

  • 35篇中国水土保持...
  • 25篇水土保持学报
  • 20篇北京林业大学...
  • 10篇中国林业教育
  • 9篇农业工程学报
  • 7篇土壤通报
  • 7篇长江流域资源...
  • 7篇水土保持通报
  • 6篇林业科学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环境科学研究
  • 4篇环境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山地学报
  • 2篇林业建设

年份

  • 2篇2024
  • 24篇2023
  • 10篇2022
  • 8篇2021
  • 15篇2020
  • 10篇2019
  • 10篇2018
  • 14篇2017
  • 11篇2016
  • 22篇2015
  • 26篇2014
  • 27篇2013
  • 11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2篇2006
  • 4篇2005
2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的林地土壤抗蚀抗冲性能被引量:26
2006年
为给三蛱库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提供一定依据,采用水浸实验和放水冲刷实验,对三蛱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抗蚀抗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抗蚀指数为农地土壤的1.3—1.9倍。各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指数的顺序为灌木林最大(78.4),其次为混交林(63.1)和楠竹林(63.3),阔叶林最小(53.3)。抗蚀指数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减弱。不同林分的抗蚀指数与时间的动态模拟关系为二次幂函数曲线,相关系数0.9以上。林地土壤抗蚀指数与其相关因子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稳渗率、有机质含量关系最密切。林地土壤抗冲系数为常绿阔叶林最大(2.719),其次为针阔混交林(2.431)和灌木林(2.024),楠竹林地土壤抗冲系数最小(1.096)。除楠竹林外,各林分林地土壤抗冲系数大于农地(1.2-1.9倍)。林地土壤抗冲系数与土层厚度关系最密切。关键词缙云山;林地土壤;抗蚀指数;
王玉杰王云琦夏一平
关键词:林地土壤
北京地区冬春PM_(2.5)和PM_(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被引量:342
2014年
北京2012~2013年的冬春多次出现雾霾天气,可吸人颗粒物(PM10)污染严重.而PM2.5作为PM10中粒径较小的部分,在PM10中所占比重越高,污染越严重.因此,本研究选取了能够覆盖北京所有区县的30个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监测点,对该地区的PM2.5和PM10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其空间差异特征和时间性变化特征.普通克里格插值(OriginalKriging)法得到的北京地区冬、春季颗粒物浓度分布图显示,颗粒物浓度从北部山区到南部地区逐渐递增,在中心城区处,西部高于东部,且局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颗粒物浓度月变化曲线呈单峰单谷型,1月最高,4月最低;逐日变化反映了PM2.5和PM10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日变化呈双峰趋势.本文选取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级)、降水量(mm)等气象因子,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各个气象因子对大气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北京冬季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分别与气温、相对湿度正相关,与风速负相关,风速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赵晨曦王云琦王玉杰张会兰赵冰清
关键词:PM2PM10污染水平气象条件
重庆市冬季PM2.5及气态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与来源被引量:32
2015年
利用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监测站2013年冬季(2013年11月—2014年1月)的实测数据,分析PM2.5及相关气态污染物(SO2、NO2、O3)的时空特征,并采用轨迹聚类与PSCF(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除ρ(O3)以外,其他3种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月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12月升高、1月降低的特征;污染物空间分布不均,其中ρ(PM2.5)和ρ(NO2)在工业区和人口密集区较高,ρ(SO2)南高北低,ρ(O3)城区低于郊区.ρ(SO2)、ρ(NO2)与ρ(PM2.5)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ρ(SO2)与ρ(PM2.5)的R(相关系数)在城、郊区分别为0.71、0.65,ρ(NO2)与ρ(PM2.5)在城、效区的R分别为0.73、0.56;而ρ(O3)与ρ(PM2.5)未表现出显著相关.ρ(SO2)、ρ(NO2)与ρ(PM2.5)的相关性高低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二次气溶胶的污染程度,ρ(O3)与ρ(PM2.5)的相关性受到PM2.5来源和污染程度的影响.轨迹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2013年冬季主要受东北方向气流影响;聚类分析表明,重庆市11月没有表现出明显的PM2.5外来输送特征,但12月和1月的PM2.5外来输送特征明显,并且不同方向的气流污染物浓度差异也较大.PSCF分析发现,重庆市冬季PM2.5、SO2、NO2、O3主要来源于本地和周围城市局地传输,同时还受南宁、贵阳、遵义、达州等地的影响.
梁丹王彬王云琦张会兰李昂张婉晴张璇
关键词:PM2.5气态污染物轨迹聚类
重庆酸雨区缙云山典型林分冠层酸雨淋洗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选取重庆缙云山的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4种典型林分,观测酸性降水过程中林外雨、穿透雨及干流等林内水分转换分量中的主要离子含量变化,分析林分冠层对雨水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中的离子当量浓度大小依次是SO42->Ca2+>NH4+>Mg2+>K+>Na+>NO3-;(2)降雨经过林冠层后pH值降低,干流的酸化程度增加最大;(3)降雨经林冠层后离子浓度明显增加(除灌木林),穿透雨中通量增加最大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为SO42-(2.19×1036.47×103eq·hm-2)和Ca2+(1.41×1033.39×103eq·hm-2),离子来源主要为大气沉降和植物分泌物或淋出;(4)同一离子在不同林分的干流和穿透雨中的通量变化不同,反映出不同林分冠层的离子交换性差异。在针阔混交林中,林下降雨净淋溶量大小顺序为SO42->Ca2+>NO3->K+>NH4+>Mg2+>Na+;常绿阔叶林为SO42->Ca2+>K+>NO3->NH4+>Mg2+>Na+;毛竹林为Ca2+>SO42->K+>NO3->NH4+>Na+>Mg2+;灌木林为Ca2+>NO3->K+>Na+>Mg2+>NH4+>SO42-。
唐晓芬王云琦王玉杰张会兰郭平胡波
关键词:穿透雨树干茎流养分含量
重庆缙云山森林火灾干扰边坡的滑坡易发期预测
2023年
为明确缙云山火灾后边坡的失稳机制并预测未来滑坡风险,该研究通过对火林地根-土体物理性质勘测和试验,借鉴森林砍伐与根系强度预测模型-SIDLE曲线模型预测了根系强度的衰减和恢复动态,并采用COMSOL模拟了未来40 a林地边坡在正常状态和极端降雨事件后的稳定性动态。结果表明:(1)缙云山林缘边坡为约1.5 m厚的砂质壤土-砂质泥岩双层土坡结构,上下层渗透性和土体强度差异悬殊;(2)林缘边坡在自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潜在滑动面位于深层(稳定系数FOS>2);极端降雨条件下,潜在滑动面位于土层结构面上,该处易出现带状积水,正孔隙水压力约10 kPa,极端降雨后无根系状态临界FOS为1.13,根系固土状态下临界FOS为1.32;(3)火灾发生后对自然状态下边坡深层稳定性影响较小,而极端降雨后边坡浅层稳定性随火灾后的年动态呈现快速降低而后缓慢恢复的趋势,期间FOS谷值处便出现长达数年的浅层滑坡易发期。缙云山林缘边坡的失稳机制为降雨过程中土层界面处正孔隙水压力积累弱化了有效应力。结合文献已有灌木根系数据和本区植物根系固土特性和土层特征,保守估计该次火灾发生后6~9 a为滑坡易发期,FOS为1.22~1.32,至少18~24 a后才可完全恢复至火灾前的稳定条件。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区域浅层滑坡形成机制,为火后森林恢复和边坡风险评估提供初步参考。
李通王云琦祁子寒何相昌李克文
关键词:边坡失稳入渗森林火灾根系固土流固耦合边坡稳定
西南地区几种典型竹种的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便携式光合仪LI-6400对苦竹、慈竹、平竹进行了光合生理、蒸腾、水分利用日动态研究,结果表明,3个竹种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并且有"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慈竹(6.47μmol(/m2.s))>平竹(6.16μmol(/m2.s))>苦竹(4.93μmol(/m2.s));平竹的蒸腾速率日进程为双峰型,慈竹呈单调下降的趋势,苦竹呈单调上升的趋势,日平均蒸腾速率由大到小为平竹(3.07 mmol(/m.2s))>苦竹(1.57 mmol/(m2.s))>慈竹(1.34 mmol/(m2.s));日平均水分利用率由大到小为慈竹(4.77μmol/mmol)>苦竹(3.28μmol/mmol)>平竹(1.92μmol/mmol)。
易琴王玉杰王云琦雷声坤冯华敏张向峰郭平
关键词: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水分利用率
基于树木年代学的冰川型泥石流灾害历史重建方法——以西藏天摩沟为例
2022年
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冰川型泥石流规模大、数量多。天摩沟是帕隆藏布左岸一级支流,最近20年多次爆发冰川型泥石流,重复堵江并形成长约1.5 km的堰塞湖。冰川型泥石流事件爆发时间和规模的确定对山区泥石流防灾减灾意义重大。基于树木年代学方法,通过分析树木年轮损伤组织、生长抑制和释放动态,重建天摩沟60年来的泥石流事件的时空分布;从树木生长扰动强度等方面探讨泥石流的流动范围和沟道溯源侵蚀过程;并通过加权指数W_(iL)进一步分析泥石流发生时间和日降雨及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摩沟在1965年、1970年、1976年、2007年、2010年和2018年爆发过泥石流,与2007年以来的有记录的泥石流事件吻合,印证了通过年轮损伤组织、生长抑制和释放等参数重建泥石流事件的可行性;W_(iL)指数的变化表明树木年轮的生长释放和抑制滞后于泥石流事件1〜3年,并与泥石流规模成正相关。
孟哲吕立群余国安王云琦王兆印
干湿效应下崩岗土体的裂隙演化及收缩变形规律被引量:1
2022年
为提高崩岗土体稳定性,抑制崩壁崩塌。试验共设计6次干湿循环,利用工业相机对脱湿过程中崩岗4层土进行定时定点拍照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干湿效应下崩岗土体的裂隙演化及收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1)脱湿过程中土体形态变化顺序为轴向收缩、径向收缩和裂隙发育;(2)表面裂隙率与液限、塑性指数、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层土中表面裂隙率最大值为过渡层18.78%,最小值为砂土层5.41%,崩岗土体剖面上两者为相邻土层,较大差异性会严重破坏崩岗的稳定性;(3)随干湿循环的进行,径向收缩不再发生,轴向收缩、表面裂隙率、裂隙平均宽度逐渐减小,裂隙总长度、裂隙总条数、裂隙交点个数、被分割的土块个数先增加后减小,各参数均在第3次干湿循环后趋于稳定,4层土中过渡层受干湿循环影响最大,砂土层最小。研究结果可为在降雨—蒸发反复交替过程中崩岗发生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王佳妮张晓明丁树文王云琦段晓阳杨清杰
关键词:干湿循环裂隙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构树根系固土效果量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为研究根系对土壤的加固作用并对其进行量化,以鹫峰构树为研究对象,测量构树根系的抗拉和抗拔强度,利用应变直剪仪测量素土和含根土抗剪强度,并与Wu模型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直径和含根数量对抗剪强度增量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构树根系的抗拉和抗拔强度都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当直径<1. 3 mm时,根系抗拔强度大于抗拉强度;当根系> 1. 3 mm时,根系的抗拉强度要高于抗拔强度。直剪试验测量结果显示,垂直压力较大时,相同含根数量的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最大值向着平均根系直径较小的径级迁移。在一定范围内的根截面积比条件下,较小直径根系对抗剪强度增量的影响比含根数量更为明显,且根系对抗剪强度增量的影响存在最优含根量。Wu模型高估了构树根系的固土效果,针对鹫峰土壤和构树根系,将Wu模型的修正模型的修正系数k'取值为0. 45。
孛胜男王云琦马超李亚光
关键词:构树拉拔强度
彝族农户引入生物质炉CDM减排量估算与效益分析
2014年
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高效低排生物质炉推广项目为例,利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方法学AMS.II.G估算了该项目的温室气体(GHG)减排量,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凉山州农户安装使用了37 992台高效低排生物质炉。项目基准线调查结果表明,基准线情景下农户薪柴年使用量Bold值为5.6 t,主要用于炊事与取暖;非可再生生物质比例fNRB,y值为86%。37 992台生物质炉的年减排量为165 966 t CO2e,每年的减排收益为952.6万元。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彝族农户生活质量,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排放;每年可节约157 494 t薪柴,占凉山州各类林地年薪柴供应量的3.3%,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杨子尧王云琦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温室气体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