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小羽

作品数:23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老年
  • 4篇幽门螺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幽门螺杆菌感...
  • 4篇螺杆菌
  • 4篇螺杆菌感染
  • 4篇杆菌感染
  • 3篇上消化道
  • 3篇上消化道出血
  • 3篇双语
  • 3篇消化道
  • 3篇消化道出血
  • 3篇消化内科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内科
  • 3篇老年人群
  • 3篇化道
  • 3篇教学
  • 3篇肠癌

机构

  • 21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宜春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23篇牛小羽
  • 20篇张玫
  • 9篇蔡玲
  • 9篇孙立东
  • 6篇胡水清
  • 5篇赵曲川
  • 3篇和芳
  • 3篇汤哲
  • 2篇张辉
  • 2篇汤欣
  • 2篇朱力
  • 2篇冯尔玲
  • 2篇孙书春
  • 2篇刘先凯
  • 1篇周俊
  • 1篇肖炳坤
  • 1篇赵丹丹
  • 1篇牛畅
  • 1篇骆传环
  • 1篇胡威

传媒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2013中华...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军事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北...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因素对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H pyolori)感染的血清流行率及社会因素、饮食卫生习惯对感染的影响. 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北京不同地区(城区、郊区、山区)60岁及以上的老人2006例,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H pyolori—IgG抗体. 结果:老年人群总的H pylori感染率为83.4%;山区高于城区和郊区(P<0.001),重体力劳动,低文化程度者Hpylori感染率高于脑力劳动、高文化程度者(P<0.05);高蛋白饮食、经常喝茶者H pylori感染率低于素食和不喝茶者(P<0.001), 吸烟饮酒者与不吸烟饮酒者Hpylori感染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Hpylori在北京老年人群中存在着较高的血清流行率社会因素和饮食习惯可以对H pylori的感染发生影响.
张玫汤哲汤欣蔡玲牛小羽孙书春
关键词:社会因素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
地区差异与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老年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状况和地区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北京不同地区(城区、郊区、山区)60岁及以上的老人2006例,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Hp-IgG抗体。结果山区老人Hp的感染率为91.1%,城区为82.6%,郊区为77.2%,山区明显高于城区和郊区(P<0.001)。结论北京城区、郊区和山区老年人群中的Hp感染率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地理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
张玫汤哲王玉兰蔡玲汤欣牛小羽张辉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老年人群免疫印迹法
弗氏志贺菌2a phoN1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初步探讨phoN1基因在志贺菌属中的功能。方法使用λ-Red重组系统构建弗氏志贺菌2a 301株phoN1缺失突变株,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突变株与野生株的蛋白表达谱差异,并利用豚鼠角膜炎模型、HeLa细胞竞争侵袭实验评价两者之间的毒力差异。结果成功构建了phoN1缺失突变株,蛋白质学研究发现,phoN1缺失对其他胞内蛋白无显著影响,豚鼠角膜实验和HeLa细胞竞争侵袭实验证实,phoN1缺失不影响志贺菌属的侵袭能力。结论 phoN1在体外生存、侵袭宿主细胞过程中未发挥显著作用,其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牛小羽胡威冯尔玲刘先凯张玫朱力
关键词:志贺菌磷酸酶基因敲除豚鼠模型角膜炎
P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双语教学见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方法在七年制医学生消化内科双语教学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实习的首都医科大学2007级及2008级七年制临床医学系及儿科系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效果...
胡水清张玫孙立东和芳牛小羽蔡玲
关键词:实习生双语教学PBL教学法
文献传递
5-甲氧色胺对肠型放射病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寻找对肠型放射病有防护作用的药物。方法 小白鼠接受850cGy照射,在不同时间给不同剂量的5-甲氧色胺盐酸盐(5-MOT)后,观察30天活存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照射前10s或10’,腹腔注射1.0mg/鼠5-MOT后小鼠能提高活存率73%左右。结论 5-MOT对肠型放射病有防护作用。
牛小羽骆传环黄荣清肖炳坤
关键词:肠型放射病小鼠
静滴大蒜素液治疗成人急性细菌性腹泻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静滴大蒜素液治疗成人急性细菌性腹泻的疗效。方法104例急性细菌性腹泻患者分为大蒜素组、抗生素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大蒜素、抗生素、大蒜素+抗生素治疗。结果联合组临床表现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短于大蒜素组和抗生素组(P<0.05),大蒜素组与抗生素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滴大蒜素液治疗成人急性细菌性腹泻安全有效,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则可缩短治疗时间。
蔡玲张玫牛小羽
关键词:大蒜素成人腹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
幽门螺杆菌(HP)是人体胃粘膜内的一种螺旋状的革兰阴性细菌。本文介绍了Hp的发现过程和危害,阐述了Hp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和感染的高危因素,浅谈了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方式和Hp的致病机制,分析了普通人和老年人群Hp的感染...
牛小羽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消化系统疾病流行病学发病率
文献传递
205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3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的病因构成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UGIB行急诊胃镜检查的2 056例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出血病因、伴随疾病及服药史。结果 1)UGIB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例为2.87∶1.00,前后5年性别构成比无明显变化。2)中青年组患者比例降低,老年组比例明显增加(P<0.01)。3)前后5年UGIB病因构成比发生了变化,无论中青年组还是老年组,消化性溃疡始终居第1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比例均下降(P<0.004)。反流性食管炎和老年组急性胃黏膜病变比例上升(P<0.004)。4)中青年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胃溃疡和胃癌所致UGIB多见于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出血老年人更多些。5)中青年组患者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atory drugs,NSAIDs)及抗凝类药比率为2.67%,而老年组为24.55%,2组患者服用NSAIDs及抗凝类药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前后5年UGIB住院病死率下降,其中肝硬化、全身性疾病病死率明显下降,急性胃黏膜病变病死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0年来UGIB首要病因仍是消化性溃疡,但比例已呈下降趋势,反流性食管炎已成为UGIB的另一个重要病因,随着老年人数的增加,NSAIDs及抗凝类药相关性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增加,必须引起重视。
蔡玲张玫赵丹丹赵曲川牛小羽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病因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在高职社区问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高职社区问诊教学中的效果,寻求更有效的现代医学教育方法。方法:在高职社区问诊技能学习中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分析问诊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知识应用与沟通能力。结果:通过对62名高职医学生进行问诊技能和见习报告评分显示,成绩优良比率为89%,满意度调查显示83.87%的高职医学生对PBL教学方法满意。PBL教学可以让高职医学生灵活的利用自已的时间,进行比较主动的学习,可以更好的发现高职医学生在问诊见习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高职医学生的问诊技能及医患沟通能力,但实施中所需时间较长,占用课时多。结论:PBL教学对高职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问诊技能及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有利,医学生对PBL教学方法满意度高。在医学教育中可以将PBL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以在有效的时间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郝丽杰李小莹张玫樊洁牛小羽和芳
关键词:PBL问诊
不同类型的食管动力异常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降和无效食管运动(IEM)的发生率及其与食管远端pH<4的>5min反流次数、食管酸清除(EAC)时间的关系,探讨LESP低下及IEM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作用。方法将272例GERD患者根据标准食管压力测定的结果分为3组:正常组(57例)、LESP降低组(73例)和IEM组(142例)。3组患者均行食管测压、24h食管动态pH检查。观察3组患者食管远端pH<4的总时间百分比和立位、卧位食管远端pH<4的时间百分比、食管远端pH<4的>5min反流次数及EAC时间(总EAC时间和立、卧位EAC时间)。结果正常组、LESP降低组患者食管远端pH<4的总时间百分比、立位食管远端pH<4的时间百分比均明显低于IEM组,LESP降低组、IEM组患者卧位食管远端pH<4的时间百分比则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1);IEM组患者立位EAC时间明显高于正常组,食管远端pH<4的>5min反流次数则明显高于正常组和LESP降低组(P<0.05或P<0.01)。结论由IEM和LESP降低所引起的食管动力异常是GERD的主要诱因,其中前者尤为重要。
牛小羽张玫佘静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动力障碍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