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东
- 作品数:27 被引量:109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老年人与中青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的比较研究
- 目的:比较老年人与中青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本研究选取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后确诊的153例结肠息肉并行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其中老年组(年龄≥60岁)71例,检出息肉共275枚,中青年组(年龄<60岁)8...
- 池添雨张玫孙立东赵曲川王文海和芳
- 关键词:大肠息肉直肠息肉息肉切除老年人中青年
- 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功能对肝硬化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0年
- 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功能和糖代谢的改变。对 30例肝硬化患者和 2 6例正常人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 ,以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IR)及胰岛 β细胞功能指数 (HB CI)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肝硬化组糖耐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 ,血清胰岛素水平增高 ,并呈现释放延迟 ,IR及HBCI指数高于对照组。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肝源性糖耐量异常及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释放延迟 ,与肝功能损害有关。
- 张玫胡水清鲁梅花周美智李永威孙立东
- 关键词:肝硬化胰岛素血清胰岛素抵抗
- 老年肝硬化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肝硬化的临床转归及用于评估预后的风险指标。方法选取172例老年肝硬化住院患者,通过电话和追踪等随访研究方法,分析肝硬化患者住院时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对住院期间和中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老年肝硬化患者住院期间3、6个月、1、3、5 a生存率分别为86.6%、85.3%、76.2%、73.1%、42.0%、21.8%,平均生存期为3.84 a。8个住院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肌酐(Cr)、上消化道出血(UBIG)、肝肾综合征(HRS)、肝性脑病(HE)(P<0.05)。5 a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为TBIL、ALB、PT、INR、Cr、尿素氮、低密度脂蛋白、腹水、HRS、HE(P<0.05)。结论常用肝肾功能指标和主要并发症与老年人肝硬化患者住院转归和5 a转归显著相关,老年人肝硬化患者5 a预后较差。
- 孙立东张玫汤哲
- 关键词:肝硬化预后影响因素老年人
-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报告
- 2013年
- 患者男,35岁,因“腹痛15d,腹泻5d”于2005年7月15日入院。入院前15d饮啤酒后左侧腹部持续性隐痛,应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好转。5d前低热、腹泻,为黄绿色水样便,每日20余次,伴心悸、气短,静脉滴注奥硝唑无效,同时伴有左下肢疼痛和捆绑感。
- 和芳张玫胡水清孙立东
- 关键词: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左下肢疼痛静脉滴注侧腹部头孢类水样便
- 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评估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期间胃酸相关性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复方法莫替丁组和法莫替丁组(每组30例)。复方法莫替丁组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5.50±10.09)岁;法莫替丁组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9.72±9.54)岁。复方法莫替丁组第1天出现胃酸相关症状时给予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1片(每片含法莫替丁10 mg、碳酸钙800 mg、氢氧化镁165 mg),1次/d,第2天有症状时,继续给予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1片,1~2次/d,如无症状,于睡前服1片,每天最多服2片;法莫替丁组第1天出现胃酸相关症状时给予法莫替丁胶囊(20 mg)1粒,第2天用法同复方法莫替丁组,每天不超过2粒,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首次服药后10、30、60、120 min时症状即刻缓解率和症状完全缓解时间,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症状评分情况和治疗结束后症状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血常规、血钙、肝肾功能、心电图变化。结果:复方法莫替丁组和法莫替丁组首次服药后,症状完全缓解时间分别为(64.31±39.64)min与(72.75±51.4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首次服药后10、30 min症状即刻缓解率分别为53.57%和82.14%与22.22%和5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120 min症状即刻缓解率分别为89.29%和92.86%与81.48%和92.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后2组症状即刻缓解率分别为92.86%和9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法莫替丁组和法莫替丁组症状积分值治疗前分别为(3.70±1.18)分与(4.39±1.27)分,治疗结束后分别为(2.93±1.12)分与(2.72±1.26)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法莫替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1例出现口干),法莫替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头晕、恶心各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 孙立东张玫汤欣
- 关键词: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疗效安全性
- 息肉-色素沉着-脱发-甲营养不良综合征一例
- 本例患者以腹痛为主要表现,无腹泻,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及糖皮质激素后病情显著改善;此外,充分的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亦很重要,但目前各种治疗方法均为经验性的,缺乏科学依据,尚需进一步探索。
- 沈雯雯张玫孙立东
- 关键词:病理机制
- 文献传递
- 老年人与中青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比较老年人与中青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本研究选取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后确诊的153例结肠息肉并行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其中老年组(年龄≥60岁)71例,检出息肉共275枚,中青年组(年龄<60岁)82例,检出息肉共396枚。回顾性分析并比较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性别、合并疾病、息肉数量、部位、形态、病理类型、手术方法、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大肠息肉好发于男性,且中青年组男性息肉比例(70.7%)高于老年组(53.5%);老年组具有合并症的患者高于中青年组(47.9%vs 25.6%,P<0.05)。中青年组左半结肠息肉比例大于老年组(65.9%vs 45.5%,P<0.05);老年组直径在1.0-2.0 cm之间的息肉枚数及山田Ⅲ型息肉枚数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两组患者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息肉,尤其以管状腺瘤为高发。两组患者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方式、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人和中青年的大肠息肉具有各自的特点,因而在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时需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 池添雨张玫孙立东赵曲川王文海和芳
- 关键词:大肠息肉直肠息肉息肉切除老年人中青年
-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一例
- 本病例符合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部分诊断标准,以成熟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伴有多脏器损害,可以除外寄生虫、过敏、血管炎、肿瘤等疾病。但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持续的时间不够6个月。通过近7年的随访,证实糖皮质激素治疗有...
- 和芳张玫胡水清孙立东
-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预后因素
- 文献传递
- 337例住院肝硬化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住院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和生存情况,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37例肝硬化住院病例,对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与统计,并随访预后情况,分析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肌酐、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血红蛋白、白蛋白、腹水与住院期间预后显著相关。②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酐、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钠、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及年龄与5年预后显著相关。③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8个与5年转归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血清白蛋白、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低密度脂蛋白和腹水、年龄。④住院期间生存率为89.0%,3个月生存率87.8%,6个月生存率82.2%,1年生存率77.4%,3年生存率59.1%,5年生存率46.9%。结论①较多常用临床指标与肝硬化预后相关,肝功能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②腹水及年龄亦与5年病死率显著相关。
- 孙立东张玫汤哲
- 关键词:肝硬化预后病死率预后因素
- P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双语教学见习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PBL教学方法在七年制医学生消化内科双语教学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实习的首都医科大学2007级及2008级七年制临床医学系及儿科系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效果...
- 胡水清张玫孙立东和芳牛小羽蔡玲
- 关键词:实习生双语教学PBL教学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