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允钢

作品数:169 被引量:1,783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3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0篇生物学
  • 46篇农业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6篇光合作用
  • 30篇叶绿
  • 30篇植物
  • 21篇叶绿体
  • 18篇叶片
  • 18篇农业
  • 16篇小麦
  • 14篇植物生理
  • 14篇植物生理学
  • 12篇光合磷酸化
  • 11篇电子传递
  • 11篇光合机构
  • 9篇循环电子传递
  • 9篇延迟发光
  • 9篇叶绿素
  • 9篇光合特性
  • 8篇小麦叶
  • 7篇叶绿素荧光
  • 7篇光合速率
  • 6篇蛋白

机构

  • 153篇中国科学院上...
  • 19篇江西农业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
  • 7篇浙江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遗...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贵州科学院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北京市植物园
  • 1篇江苏丘陵地区...

作者

  • 162篇沈允钢
  • 21篇程建峰
  • 16篇魏家绵
  • 14篇李德耀
  • 11篇许大全
  • 10篇王宏炜
  • 10篇米华玲
  • 10篇徐春和
  • 10篇石晓冰
  • 8篇郭连旺
  • 8篇叶济宇
  • 8篇苏吉虎
  • 7篇刘贤德
  • 7篇李荣
  • 5篇张树源
  • 5篇张良诚
  • 5篇曾小美
  • 5篇汤章城
  • 5篇郭延平
  • 4篇李滨

传媒

  • 2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3篇科学通报
  • 6篇生命科学
  • 6篇Acta B...
  • 6篇作物学报
  • 6篇植物生理与分...
  • 5篇全国植物光合...
  • 4篇中国科学(C...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园艺学报
  • 3篇中国植物生理...
  • 3篇中国植物生理...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科技导报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中国植物生理...
  • 2篇中国植物生理...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科学中国人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14篇2003
  • 8篇2002
  • 9篇2001
  • 10篇2000
  • 8篇1999
  • 13篇1998
  • 12篇1997
  • 8篇1996
  • 4篇1995
1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SII光抑制的分子机理:EPR自旋捕捉技术检测超氧自由基
光合机构长时间暴露在超过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光强下,会导致光合活性的下降,这种现象称做“光抑制”。光抑制最明显的特征是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以及光合作用的量子效率降低。它包括PSII的电子传递的功能丧失和反应中心D1蛋白的结...
张素萍於新建翁俊徐春和沈允钢
文献传递
温度影响集胞蓝藻PCC 6803叶绿素荧光在作用光关闭后短期上升的机制探讨被引量:3
1997年
许多研究认为光系统I(PSI)循环电子传递的功能是提供ATP和产生质子动力势保护反应中心免受多余光能的破坏等,然而由于测定其反应较困难,人们对PSⅠ循环电子传递在活体内运转的机理尚欠了解.近年来,在C_4植物、C_3植物以及蓝藻中发现了作用光关闭后荧光短期上升现象(Post-illumination transient increase i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认为这是由于NADPH等光下积累的还原产物还原质醌(PQ)所致,因而可以间接地反映PSⅠ循环电子传递,这就为活体内研究PSⅠ循环电子传递提供了简捷的研究手段.过去的工作已表明,单细胞集胞蓝藻(Synechocystis)PCC 6803在作用光关闭后荧光短期上升现象与类囊体膜上的NAD(P)H脱氢酶介导的PSⅠ循环电子传递有关,其显著程度受温度影响,但是温度影响的机制尚不清楚.Murata等的研究表明,光合放氧等光合电子传递等的Arrhenius图的活化能改变折点可以作为膜脂物理相变温度的指示.本文测定集胞蓝藻PCC 6803中反映PSⅠ循环电子传递速度的作用光关闭后荧光上升速度的Arrhenius图,比较和分析它与光合放氧的关系以及能增加膜脂流动性的乙醇的影响,我们的结果表明,PSⅠ循环电子传递与类囊体膜脂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米华玲叶济宇王颖君李德耀沈允钢
关键词:蓝藻循环电子传递叶绿素
光合自养型胡萝卜细胞系的诱导培养及其光合特性初步研究
高等植物光合自养型细胞培养能为光合作用研究提供新的材料。许多实验表明光合自养细胞的光合活力和代谢性能都可以达到与整株植物相似水平(Rogers and Widholm 1988,Carrier et al.1989)。体...
曾小美王凌健夏镇澳沈允钢
文献传递
6-苄氨基嘌呤对叶绿体偶联因子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1991年
可溶性偶联因子经6-BA修饰后,明显促进Mg^(2+)-ATPase活力。从6-BA处理的叶绿体上洗脱下来的偶联因子,其Mg^(2+)-及Ca^(2+)-ATP酶活力都比对照有明显的增加。从~3H-6BA处理叶绿体上洗脱下来的偶联因子等蛋白,经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3H-6BA除与偶联因子结合外,还与RuBP羧化酶及其他蛋白结合。用6-BA处理提纯的β亚单位,能明显促进其Mg^(2+)-ATPase活力,表明6-BA至少有一个结合位点是在CF_1的β亚单位上并可影响其能量转换反应。
黄卓辉钱月琴沈允钢
关键词:6-BA叶绿体
NaHSO_3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为优化盐生杜氏藻营养盐配方、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物量及色素积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安全环保的植物循环光合磷酸化促进剂——NaHSO3(≤0.40mM·L-1)溶液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HSO3可显著促进盐生杜氏藻生长,提高叶绿素a(Chl a)和b(Ch1 b)含量、叶绿素总量(Chl)、类胡萝卜素含量(Car)和Chl/Car;促进效应随浓度增加表现为先升后降,低浓度(<0.10mM·L-1)效应较好,以0.07mM·L-1为最佳。NaHSO3提高Chl b的效应大于Chl a,降低Chl a/Chl b比值,随浓度增加表现为先降后升,以0.07mM·L-1降低最大。本试验条件下,盐生杜氏藻生物量与光合色素含量间及各光合色素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生物量(Y,g·L-1)相关最大的是Chl b(XChl b,μg·ml-1),符合Y=0.284XChl b-0.883(R2=0.994**)(**表示Y与X之间在0.01水平上极显著相关,下同);其次为Chl(XChl,μg·ml-1),Y=0.100XChl-2.022(R2=0.993**),为生长动态的及时掌握提供了有效的间接衡量指标。
程建峰胡芬红沈允钢
关键词:SALINANAHSO3生物量光合色素
蓝藻NAD(P)H脱氢酶复合体与藻胆蛋白结合的初步证据
蓝藻NAD(P)H脱氢酶(NDH-1)位于质膜和类囊体膜上,分别介导呼吸和光合循环电子传递。过去的研究表明,集胞蓝藻PCC6803中ndhB基因缺失后,蓝藻细胞被“锁定”在状态1,因此推测NDH-1复合体可能参与激发能在...
邓勇叶济宇米华玲沈允钢
文献传递
植物生命活动与人类未来被引量:1
2011年
最近,农业部与上海市政府签约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这有助于探讨大城市周围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如何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做到既能使上海城市运行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又能使地产主要农业品得到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这实在是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其中如何加强相应的植物生命科学研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沈允钢
关键词:生命活动植物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运行安全
沼气发酵与可持续发展被引量:2
2014年
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要通过消耗资源来获取。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资源消耗迅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使人类去寻求替代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沼气发酵作为目前最经济、实用、有效的生物质能利用途径将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产生巨大的贡献。
沈允钢程建峰
关键词:沼气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可持续发展
昼夜温差对小麦生长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9
1998年
在严格控制光照(350μmol photons m ~2s^1)和空气相对湿度(75%)的人工气候室内,模拟青海高原昼夜温差较大的环境条件(25℃/10℃,昼/夜),以无昼夜温差的环境条件(25℃/25℃,昼/夜)为对照,对不同环境条件下选育的青海高原338和上海沪麦5号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及经济性状的形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5℃昼夜温差处理较对照条件下生长的小麦表现较好,总叶面积增加,生育期和叶片寿命延长,植株总干重和每穗粒数及千粒重均显著高于无昼夜温差条件下生长的小麦。因此,较大的昼夜温差环境条件是青海高原小麦易于高产的重要原因。 从品种看,青海的高原338在15℃昼夜温差处理下生长表现显著优于上海的沪麦5号。而在无昼夜温差条件下,两个品种的生长情况正好相反。由此可以看出,培育适合当地昼夜温差环境因素的品种也是小麦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
吴姝张树源沈允钢
关键词:昼夜温差小麦
绿色植物产业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根据近年考察的多个农业示范点和试验站,结合在21世纪初提出的绿色植物产业发展思路,指出了现代农业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间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今后应改进的措施和策略。
沈允钢程建峰
关键词:社会可持续发展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