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会涛

作品数:40 被引量:404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省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1篇土壤
  • 5篇蒸发
  • 5篇生态
  • 5篇水面蒸发
  • 4篇演替
  • 3篇演替阶段
  • 3篇一体化
  • 3篇蒸发皿
  • 3篇生态系统
  • 3篇水位传感器
  • 3篇水文
  • 3篇水源涵养
  • 3篇碳储量
  • 3篇天童
  • 3篇群落
  • 3篇径流
  • 3篇阔叶
  • 3篇阔叶林
  • 3篇降雨
  • 3篇浮球阀

机构

  • 22篇河北省科学院
  • 16篇中国科学院遗...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中国国际工程...
  • 3篇河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燕山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黄河水资源保...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河北省水利技...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40篇沈会涛
  • 12篇曹建生
  • 10篇赵艳霞
  • 7篇武爱彬
  • 6篇秦彦杰
  • 5篇刘毅
  • 5篇刘欣
  • 4篇王晓学
  • 3篇由文辉
  • 3篇王仁德
  • 3篇张万军
  • 3篇王贺辉
  • 3篇李叙勇
  • 3篇景峰
  • 3篇闵雷雷
  • 2篇李晓欣
  • 2篇郑振华
  • 2篇胡春胜
  • 2篇马文才
  • 2篇齐永青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科技导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中国集体经济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农田雨水集蓄、排水及节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田雨水集蓄、排水及节灌系统,适用于农田水循环土层厚度较薄、旱涝频繁、土壤有效水含量偏低、降雨再分配以填洼与地表径流为主的农田地区,包括集蓄装置、排水装置、节灌装置及太阳能供电装置。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天然...
曹建生沈会涛胡春胜陈素英李晓欣董文旭
河北生态用地时空格局的地貌分异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生态用地是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供给者,对控制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河北省生态用地时空格局的地貌分异特征可以为京津冀区域生态用地保护与优化、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生态战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5年生态用地遥感解译数据和地貌数据,利用分布指数、信息图谱等方法,分析了河北生态用地时空格局的地貌分异特征。研究表明:①研究期间河北省生态用地在平原、台地和高原地貌类型区呈劣势分布,在丘陵、低山和中山地貌类型区呈优势分布;②研究期间林地在台地,其他生态用地在平原、台地、低山和中山地貌类型区空间稳定性极差;林地在平原,草地在高原,湿地在平原、台地、丘陵和低山,其他生态用地在丘陵和高原地貌类型区空间稳定性较差;各生态用地类型在其他地貌类型区空间稳定性较好;③研究期间生态用地变化图谱以稳定型为主,所占比重为86.75%,在平原、台地和高原地貌类型区呈劣势分布,在低山和中山地貌类型区呈微弱优势分布,在丘陵地貌类型区呈标准分布。河北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空间稳定性和变化图谱的地貌特征分异显著,制定生态建设战略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地貌特征。
武爱彬赵艳霞赵艳霞秦彦杰沈会涛
关键词:生态用地地貌
河北省太行山区10a生核桃林生态系统的碳氮储量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河北省太行山区核桃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为河北省山区经济林碳氮平衡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0 a生的核桃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乔木层生物量取样和土壤分层取样,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植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采用凯氏法测定植物全氮和土壤全氮含量。【结果】核桃林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储量为84.328 t/hm2,其中土壤层碳储量为75.579 t/hm2,占总有机碳储量的89.6%;乔木层碳储量为8.749 t/hm2,占总有机碳储量的10.4%。核桃林生态系统总氮储量为5.375 t/hm2,乔木层氮储量和土壤层氮储量分别占总氮储量的3.1%和96.9%。非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核桃树不同器官碳氮含量呈显著非线性负相关关系(P<0.05),不同土壤层的碳氮含量呈极显著非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土壤是核桃林碳氮的主要储存库。
沈会涛王晓学赵艳霞刘欣
关键词:核桃林碳储量
粮食主产区土地规模经营转型及应对策略——以河北省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河北平原区具备了土地连片规模经营的基础条件,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已势在必行,但仍存在土地细碎化、农田基础设施特别是灌溉设施薄弱、土地流转进一步推动规模经营能力受限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分析了土地规模经营的现状,探索了土地规模经营的转型特征及驱动。研究表明,河北省土地规模经营正处在土地流转集中型向合作经营和社会服务型转型的阶段,规模经营形态逐渐由单纯的土地流转向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并存的形态转型,其转型过程受农业生产力发展、经营主体利益和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等因素驱动。因此,针对现阶段的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和转型特征,提出河北省应建立地块调换机制,促进土地集中;联动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完善基础设施;以土地托管为引领,带动规模经营;发展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等应对策略。
秦彦杰赵艳霞赵艳霞武爱彬刘欣杨慧娟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
植被群落演替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被引量:50
2010年
土壤饱和导水率是表征土壤入渗能力的重要参数,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反应敏感。为了揭示植被演替对土壤剖面上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恒定水头法测定了天童林区155a植物群落演替序列60cm深土壤剖面上的饱和导水率。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饱和导水率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迅速降低,在0~20cm土层内,各演替阶段饱和导水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0~60cm土层内饱和导水率的平均值从裸地、石栎+檵木灌丛、马尾松林、木荷+马尾松林、木荷林到栲树林升高极为显著,植物群落演替到灌丛阶段,平均饱和导水率已与裸地存在显著差异,演替到栲树顶极群落达到最高3.28mm/min;土壤体积质量、非毛管孔隙度和粉粒含量为影响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子;土壤有机质随演替进展而增加,与饱和导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植被演替能显著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天童常绿阔叶林区土壤高的饱和导水率是坡面径流少见的主要原因。
彭舜磊由文辉沈会涛
关键词:土壤常绿阔叶林演替序列饱和导水率坡面径流土壤大孔隙
太行山东坡不同林龄杏树林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被引量:5
2018年
在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对太行山东坡4、8、12年生和16年生杏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树各器官碳含量在447.3—488.1 g/kg;树干碳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显著降低(P<0.05),不同林龄间树根、树枝和树叶碳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层(0—100 cm)碳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林龄对杏树林乔木层、土壤层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均有显著影响。4、8、12年生和16年生杏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27.810、72.647、82.450 Mg/hm2和102.336Mg/hm2;土壤层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90.1%—99.6%,且主要集中于0—40 cm。乔木层碳储量分配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土壤碳储量分配则减小。结果揭示了土壤层是杏树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杏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在生长过程中能显著地积累有机碳。研究结果可为经济林经营管理及碳汇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沈会涛张韬张韬马文才秦彦杰武爱彬曹建生赵艳霞
关键词:碳含量碳储量
一种石质山地客土扩蓄造林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质山地客土扩蓄造林的方法,首先挖造异形坑,然后在异形坑中进行客土置换并添加生物扩蓄增容剂,同时进行补灌水源准备,最后经苗木准备、苗木移栽、生根强化处理、覆盖保水系列措施完成石质山地的扩蓄造林生态工程。本...
曹建生沈会涛齐永青郝小华刘秀萍王贺辉
文献传递
一种降雨与水面蒸发一体化自动测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雨与水面蒸发一体化自动测定装置,其结构中包括底座,通过水平连通管连通的蒸发皿和调节池,调节池上方设置主测桶,调节池与主测桶之间通过一组浮球阀动态连通,主测桶上方设置承雨器,主测桶内部还设置有一组与可...
曹建生沈会涛闵雷雷阳辉刘毅王贺辉
文献传递
京津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时空演变研究被引量:24
2018年
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和消费均衡关系及空间关联格局,可为生态系统管理和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提供决策辅助。基于京津冀区域1990和2015年2期土地覆被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评分矩阵方法,对京津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发现1990—2015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供应处于高位供应状态,且供应压力未能得到有效缓解,研究区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处于盈余状态,但供需情况趋于恶化。研究期间北京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处于赤字状态,河北、天津处于盈余状态,与1990年相比,2015年京、津、冀3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况均趋于恶化。从空间上看,研究区西北部坝上高原、燕山-太行山丘陵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呈盈余状态,东南部除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及周边呈赤字状态外,其他地区呈平衡状态。与1990年相比,2015年研究区西北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况变化幅度很小,东南部地区随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边界急剧扩张,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赤字范围在急剧增大。
武爱彬赵艳霞沈会涛秦彦杰刘欣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京津冀区域
一种湖泊和水库治理阶段的模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湖泊和水库治理阶段的模拟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采取原位水环境模拟水环境治理过程中不同等级的富营养化水环境,对各水域原位水质营养状态进行监测,选取最接近的水域。本发明以空间模拟时间,以不同营养状态等级的湖...
孟赫男沈会涛张茹春高士平蒋红军王瑞君王仁德李庆丁小燕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