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茜

作品数:75 被引量:330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2篇菌根
  • 22篇菌根真菌
  • 22篇丛枝菌根
  • 22篇丛枝菌根真菌
  • 16篇土壤
  • 14篇根际
  • 13篇根际土
  • 13篇根际土壤
  • 12篇菌株
  • 11篇生姜
  • 11篇甘蔗
  • 9篇柑橘
  • 8篇内生真菌
  • 7篇深色
  • 7篇炭疽
  • 7篇炭疽病
  • 7篇金福菇
  • 7篇AM真菌
  • 5篇染色
  • 5篇瘟病

机构

  • 67篇广西农业科学...
  • 26篇广西大学
  • 9篇南阳师范学院
  • 9篇广西作物遗传...
  • 4篇长江大学
  • 4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广西生产力促...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75篇汪茜
  • 27篇陈廷速
  • 23篇张金莲
  • 16篇吴圣进
  • 16篇韦仕岩
  • 15篇王灿琴
  • 15篇覃晓娟
  • 14篇黄思良
  • 14篇李冬萍
  • 14篇宋娟
  • 12篇龙艳艳
  • 11篇胡春锦
  • 10篇廖楠
  • 8篇谭裕模
  • 8篇车江旅
  • 8篇刘增亮
  • 7篇柯仿钢
  • 7篇黄卓忠
  • 7篇陈丽新
  • 7篇陈振妮

传媒

  • 1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0篇南方农业学报
  • 4篇中国糖料
  • 3篇食用菌
  • 3篇热带作物学报
  • 3篇中国菌物学会...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中国食用菌
  • 2篇中国蔬菜
  • 2篇甘蔗糖业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0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丛枝菌根真菌与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姜瘟病的防效及抗病机理初探被引量:3
2023年
【背景】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引发的姜瘟病是生姜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与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是两类重要的共生微生物。【目的】前期研究发现,AMF与DSE可提高生姜对姜瘟病的抗性,但其抗病机制尚不清楚,极大地限制了利用这两类共生真菌对该病的防治。【方法】在温室条件下做盆栽试验,以生姜组培苗为材料,设立接种AMF、DSE和不接种AMF、DSE的对照(CK)处理,并在上述处理下的植物生长4周后淋入病原菌液,病原菌接种1周后,通过测定菌根侵染率、发病率、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磷(P)含量、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研究AMF和DSE互作对病原菌侵染后生姜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AMF和DSE分别使姜瘟病发病率降低了45.27%和52.04%(P<0.05)。AMF+DSE组合处理抑病效果更好,发病率较对照降低60.87%(P<0.05)。AMF、DSE及二者共同作用的防效分别为62.54%、59.02%和68.50%。植物防御性酶活性表明,AMF显著提高了生姜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分别提高10.87%、1.15%、13.26%和0.14%;DSE显著提高SOD、POD、CAT和PPO活性,分别提高9.85%、17.47%、3.64%和0.67%;AMF与DSE互作显著提高SOD、POD、CAT和PPO活性,分别提高15.76%、18.19%、18.11%和14.93%(P<0.05);MDA含量在AMF、DSE和二者互作条件下分别显著降低了3.38%、9.31%和25.79%(P<0.05)。【结论】AMF和DSE对姜瘟病有较好的防效,不仅能提高生姜幼苗的抗病能力,还能促进其生长,且二者共存时效果最好。
汪茜覃晓娟陈廷速周生茂宋娟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
大棚与林下仿野生栽培灵芝比较试验被引量:14
2015年
以杂木屑为主要营养基质,分别在塑料大棚和林下仿野生两种不同的栽培环境下进行灵芝袋料覆土出菇试验。分析对比不同栽培环境条件下灵芝生长的温度、湿度、各阶段生长周期与其灵芝产量、外观大小、菌盖有效成分多糖含量等的差异。结果表明,大棚栽培除相对湿度对灵芝生长比林下仿野生栽培有利以外,其它对灵芝生长有利的指标参数及产量、品质都是林下仿野生栽培占明显优势。
王灿琴覃晓娟吴圣进韦仕岩汪茜
关键词:灵芝大棚灵芝多糖
5种染色剂对生姜根系丛枝菌根(AM)真菌的染色效果比较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生姜根系内生真菌的最佳染色方法,更好地观察、分析生姜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生姜根系的侵染情况,便于国内学者应用。【方法】在盆栽灭菌条件下,利用AM真菌对生姜进行接种试验,探讨5种染色剂(酸性品红、台酚蓝、苏丹红Ⅳ、苯胺蓝、墨水)对生姜根系丛枝菌根真菌的染色效果。【结果】5%醋酸墨水染色液的染色效果最佳,根皮层细胞内AM真菌的菌丝、泡囊、孢子等结构清晰可见,且能够明确分辨AM真菌与其他未知真菌,根的染色效果可以长久保存。【结论】墨水染色操作简便、毒性低、成本低廉、染色效果极佳,适用于生姜根系AM真菌的染色和制片观察。
汪茜龙艳艳李冬萍张金莲宋娟周生茂车江旅陈廷速
关键词:生姜根系丛枝菌根真菌染色
拮抗菌株T132-6的鉴定及其嗜铁素合成相关基因cepR的克隆
由于病原菌的潜伏侵染造成贮藏期间果蔬的大量腐烂已是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水果采后腐烂损失20%~30%.本研究从广西柑橘根际分离筛选获得一株柑橘采后病害的生防细菌菌株T132-6,该菌能有效抑制青霉病、绿霉病...
史国英汪茜余功明魏源文胡春锦
关键词:拮抗菌克隆
拮抗细菌T132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拮抗细菌菌株T132是从广西南宁市郊的柑橘根围土壤中分离得到,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和16S rDNA序列分析明确了该细菌的分类地位;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13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菌株...
汪茜胡春锦黄思良柯仿钢
关键词:拮抗细菌菌株鉴定抑菌活性
一株生姜生防内生真菌的生态学特性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菌株BJM-11的生态学特性,为其菌种的发酵生产及在生姜生产大田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观测分析菌株BJM-11在不同温度、pH、碳源和氮源条件下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特性。【结果】菌株BJM-11在10~35℃、pH 4.0~12.0及24 h连续光照、24 h连续黑暗和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在25~30℃下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温度处理(P<0.05,下同),在25℃下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温度处理;在pH为5.0~6.0时的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pH处理,在pH为5.0、6.0和7.0时产孢量较大,且均显著大于其他pH处理;在24 h连续黑暗时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光照处理,在24 h连续光照时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光照处理。菌株BJM-11能在8种碳源和11种氮源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其中碳源为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时菌落直径较大,碳源为甘露醇时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碳源处理;氮源为酵母浸粉和蛋白胨时,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氮源处理,而氮源为蛋白胨时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氮源处理。菌株BJM-11在PDA等5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在PDA和PSA培养基中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培养基,在PDA培养基中的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培养基。【结论】菌株BJM-11在温度25~30℃、pH 5.0~6.0、连续黑暗及以葡萄糖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蛋白胨或酵母浸粉为氮源、培养基为PDA或PSA条件下菌落直径较大,菌丝生长状况较佳;在温度25~30℃、pH 5.0~7.0、连续光照及以甘露醇为碳源、以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为PDA条件下产孢量较大,可供开发利用BJM-11参考。
刘增亮汪茜宋娟周双云覃晓娟车江旅陈廷速
关键词:生姜内生真菌绿色木霉生态学特性
广西东南沿海蔗区根际土壤AM真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明广西东南沿海甘蔗种植区北海和钦州两地甘蔗根际土壤中从枝菌根真菌(AM真菌)的分布状况,为广西甘蔗AM真菌资源保护和优势菌株的筛选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蔗区甘蔗根际5~20cm土样,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AM真菌孢子,根据形态结构鉴定孢子种属。【结果】分离出6种类型AM真菌孢子,其中球囊霉属两个类型,无梗囊霉属3个类型,盾巨孢囊霉属1个类型。【结论】供试蔗区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中,无梗囊霉和球囊霉属占优势,A.sp1在两地蔗区出现数量最多,为共有种,两地蔗区特有种:钦州为未定种A.sp2,北海为S.gregaria。
陈廷速张金莲李松覃晓娟汪茜王灿琴吴圣进谭裕模杨荣仲李杨瑞
关键词:蔗区根际土壤AM真菌多样性
温度、酸碱度和培养基含水量对金福菇Tg-505菌丝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分别在不同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培养基含水量条件下培养金福菇Tg-505菌株,比较其菌丝的生长速度及生长势,探讨不同温度、酸碱度和培养基含水量对金福菇Tg-505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15~35℃范围内,金福菇Tg-505菌丝均能生长,以25℃时菌丝生长势最佳,日平均生长速度最大为5.99 mm;酸碱度在pH 5.0~10.0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以pH 7.0~8.0时菌丝生长势最佳,生长速度最快;培养基含水量在50%~75%范围内菌丝能够生长,含水量为65%~70%时,其菌丝洁白、粗壮、长势好,生长速度最快,达到3.77 mm/d以上。
陈丽新韦仕岩黄卓忠陈振妮覃晓娟汪茜王灿琴
关键词:温度酸碱度培养基含水量金福菇菌丝生长
一株产木聚糖酶菌株的鉴定及产酶条件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一株从木薯渣堆中分离得到的产木聚糖酶嗜热真菌JG-50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研究其利用木薯渣固态发酵产酶的最佳条件,为该菌株在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利用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真菌形态学观察和26S rDNA基因D1/D2区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对JG-50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以单因素试验方法对JG-50菌株产木聚糖酶的最佳碳源、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株JG-50与嗜热子囊菌(Thermoascus aurantiacus isolate MTCC 4890)的2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为嗜热子囊菌属的一种。该菌株能以木薯渣为碳源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其产酶的最佳条件为:以木薯渣为碳源,添加60%麦麸,0.3%蛋白胨和0.2%酵母粉,pH6.0,以此培养基50℃培养8 d,木聚糖酶活可达4625.4U/g(干培养基)。【结论】嗜热真菌JG-50具有较强的产木聚糖酶能力,在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利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吴小建吴圣进汪茜韦仕岩王灿琴
关键词:嗜热子囊菌木聚糖酶木薯渣
灵芝仿生态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被引量:6
2013年
针对野生灵芝和人工栽培的灵芝在外观形态、硬度、色泽、有效成分含量上存在的明显差异。从灵芝生长的基质,环境等方面出发,利用仿自然生态条件的栽培模式,从而使人工栽培灵芝在产量、外观品质及有效成分方面得到明显的改善。
黄卓忠韦仕岩王灿琴覃晓娟吴圣进汪茜
关键词:灵芝生态栽培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