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生成
  • 3篇血小板生成素
  • 2篇生成素
  • 2篇螺旋体
  • 2篇克隆
  • 2篇莱姆
  • 2篇莱姆病
  • 2篇分子
  • 2篇TPO
  • 2篇伯氏疏螺旋体
  • 2篇促血小板生成
  • 2篇促血小板生成...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中国分离株
  • 1篇融合蛋白
  • 1篇融合蛋白质类
  • 1篇生物学

机构

  • 5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汪治清
  • 4篇佟玉品
  • 4篇杨新科
  • 2篇侯云德
  • 1篇冯方波
  • 1篇毕胜利
  • 1篇杨新科
  • 1篇杨翔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02
  • 2篇2001
  • 3篇199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Aptamer核酸药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2年
汪治清佟玉品杨新科
关键词:APTAMER体外筛选
伯氏疏螺旋体表膜蛋白C(OspC)的研究和应用
1998年
佟玉品汪治清毕胜利
关键词: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
酵母双杂交系统用于TPO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索促血小板生成素 (Thrombopoietin ,TPO)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存在位置。方法 构建了含有不同TPO区段的酵母双杂交系统融合表达质粒 ,转化酵母菌SFY5 2 6 ,分析 β 半乳糖苷酶活性以推测TPO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全长TPO pGBT9与全长TPO pGAD42 4、全长TPO pGAD42 4与TPO(N) pGBT9、TPO(N) pGBT9与TPO(N) pGAD42 4之间有相互作用 ,全长TPO pGBT9与TPO(C) pGAD42 4、TPO(N) pGBT9与TPO(C) pGAD42 4、TPO(C) pGBT9与TPO(C) pGAD42 4之间无相互作用。结论 自然状态下TPO在N端结构区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C端结构域不参与此过程。
汪治清杨新科佟玉品侯云德
关键词:促血小板生成素酵母双杂交系统相互作用
融合蛋白Epo-Tpo(C)的表达及初步活性检测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进一步研究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功能 ,探讨新型Epo的可能性。 方法 构建了融合蛋白Epo Tpo(C)的真核表达载体 ,在CHO细胞中表达融合蛋白 ,染料亲合柱Blue SepharoseCL 6B初步纯化 ,网织红细胞计数法体内测活并测定了体内半衰期和融合蛋白对大鼠肾衰模型的疗效。结果 初步纯化的融合蛋白体内活性比ELISA结果高 2 0 % ,半衰期为 12h ,比标准Epo长近5 0 % ,对大鼠肾衰模型有良好的疗效。结论 Tpo富糖基化的C端结构域能显著延长Epo的半衰期 ,融合蛋白Epo Tpo(C)
汪治清侯云德杨翔佟玉品杨新科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红细胞生成素融合蛋白质类
促血小板生成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998年
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近年分离的一种造血生长因子,能特异地刺激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血小板的产生,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凝血功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对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TPO的基因克隆与基因结构1994年...
汪治清杨新科
关键词:促血小板生成素分子生物学基因克隆基因结构
莱姆病螺旋体中国分离株外膜蛋白C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6
1998年
目的了解引起我国莱姆病的伯氏疏螺旋体外膜蛋白C(OspC)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从2株莱姆病螺旋体中国分离株BT01和BJ-9011全基因组DNA中将OspC基因调出,并插入质粒pGEM-3ZF(+)中,构建重组质粒pGEM-3ZF(+)-OspC,经Sange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并将之与国外其它分离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除信号肽序列外,2株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BT01和BJ-9011的OspC基因依次为579bp和576bp,分别编码193和192氨基酸,两者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6%和83%,与国外分离株(PBi、PKo及B31)的同源性均较高,其中BJ-9011株与国际标准株B31株之间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达99%。结论伯氏疏螺旋体Os-pC基因在国内2个分离株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佟玉品杨新科冯方波汪治清汪治清
关键词: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克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