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晶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水利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对流层
  • 3篇对流层延迟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3篇流层
  • 2篇网络
  • 2篇经验模态分解
  • 2篇RBF神经网...
  • 2篇GPS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下洞库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素描
  • 1篇端点问题
  • 1篇多目标规划
  • 1篇多目标规划模...
  • 1篇信息系统
  • 1篇优化技术
  • 1篇容积

机构

  • 7篇河北水利电力...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北京东方新星...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作者

  • 9篇杨晶
  • 3篇陈晨
  • 3篇张立辉
  • 2篇刘严萍
  • 2篇张丽军
  • 2篇吴亮
  • 2篇张薇
  • 2篇刘雨青
  • 1篇顾慧
  • 1篇孙晓
  • 1篇曹志勇
  • 1篇张红娟
  • 1篇高永芹
  • 1篇高悦
  • 1篇高悦
  • 1篇王勇
  • 1篇王勇

传媒

  • 3篇河北工程技术...
  • 3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测绘通报
  • 1篇测绘科学
  • 1篇计算机测量与...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浅析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下洞库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2014年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测绘技术,其又被称为"实景复制技术",该技术能够完整并高精度地重建扫描实物的空间三维形态,对扫描物体表面无需进行任何处理,真正实现无接触测量。在地下隧洞施工测量中,由于受到地下洞库施工工程中施工环境的影响,传统的全站仪作业模式在作业效率、测量精度、使用范围上均受到较大限制。作为海量坐标数据快速采集方式,三维激光扫描仪不仅可以应用于库容测量、模型建立、监控量测等方面而且在地质素描、洞库超欠挖等方面也可以发挥较大作用。
吴亮杨晶高悦张丽军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仪地下洞库监控量测地质素描容积测量
基于摄影测量的数码影像三维物体空间重建被引量:2
2016年
近景摄影测量作为一种非接触性量测手段,其基本任务是通过数码相机(摄影机)获取图像信息,计算三维空间物体的几何信息以重建和识别物体。基于摄影测量原理,利用数码相机从不同方向拍摄物体使之构成立体像对,加之利用一定数量的控制点进行控制,即可实现小区域的三维物体空间重建。本文以未检校的数码相机对某浮雕进行外业摄影,并通过内业处理实现三维建模,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刘雨青杨晶陈晨张丽军张薇
关键词:近景摄影测量数码相机三维重建
基于Web GIS优化技术的评估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大容量数据的支撑,而大规模的地理空间数据给地理信息系统的处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提高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处理性能,必然要运用各种优化技术加快对数据的处理和迁移;对主要的地理信息系统优化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建立实验系统选用数据容量不同的两组数据分别测试了数据简化、数据压缩、相对坐标等优化技术对系统总体性能造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数据容量下,不同的优化技术对系统性能的提高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并且要根据应用需求确定数据的优化精度。
高永芹曹志勇陈晨杨晶
关键词: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优化技术数据简化数据压缩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与神经网络的信号预测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在处理非线性、非平稳信号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可以较好地处理非线性问题的优点,通过经验模态分解把加入噪声的仿真信号分解成几个本征模态函数分量和一个趋势项,在分解过程中采用两种方法处理端点效应问题,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很好的解决端点问题,然后对每个分量分别运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并重构出最后的预测结果。与不经EMD处理直接运用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及真实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直接预测,该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王勇杨晶张立辉张红娟
关键词:经验模态分解端点问题RBF神经网络非线性
基于小波分析的GPS对流层延迟变化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GAMIT软件获得了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GPS测站的天顶对流层延迟,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GPS天顶对流层延迟序列进行处理,获得了测站对流层延迟变化规律。由GPS天顶对流层延迟序列分析可知,天顶对流层延迟序列呈明显的年周期变化;天顶对流层延迟的大小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低纬度和中纬度地区的对流层延迟曲线的波形存在明显差异。
杨晶顾慧顾慧刘严萍吴亮
关键词:对流层延迟GPS小波分析
利用多元回归方法改正对流层延迟插值误差被引量:1
2012年
直接利用克里金插值得到的对流层延迟在地形变化起伏大的地区效果不好,提出利用多元回归方法改正克里金直接插值所带来的插值误差。以美国南加州GPS网为例,对海拔差异不同的测区分别进行实验。在具有不同改正因子的方程中,同时具有经、纬度、海拔因子的方程具有较其他方程更好的改正效果,在测站海拔分布差异较小的测区(小于500 m),该方法对插值误差有较好的改正效果,精度达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
孙晓张立辉王勇杨晶
关键词:对流层延迟插值克里金方法
多目标规划模型与GIS耦合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
2016年
针对如何将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以解决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空间配置难题,以及单一运用数学模型难以实现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配置到具体的土地单元问题,本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存储、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提出了多目标规划模型与GIS耦合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空间性强、客观性好、灵活性高等优点。
张薇杨晶陈晨万虹麟刘雨青
关键词:多目标规划模型GIS土地利用空间结构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对流层延迟预测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将Levenberg-Marquart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技术用于GPS对流层延迟的预测,以南加州GPS网数据为例的实验表明:76%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在3 cm以内;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对流层延迟的精度达到厘米级,部分站点达到毫米级。对部分预测效果不佳的站点进行分析,站点空间位置选取不合理、站点海拔与周边训练样本的站点海拔差异较大是造成预测效果不佳的原因。
王勇王勇张立辉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对流层延迟GPS
经验模态分解与神经网络的GPS可降水量预测被引量:10
2013年
本文将经验模态分解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GPS可降水量预测。对GPS可降水量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在分解过程中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处理端点问题,针对经验模态分解得到的每个分量分别运用径向基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并重构出最后的预测结果。重构结果与直接运用神经网络进行预测的GPS可降水量、实测GPS可降水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直接预测,经验模态分解与神经网络结合的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刘严萍杨晶王勇
关键词:经验模态分解RBF神经网络GPS可降水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