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晶

作品数:137 被引量:572H指数:12
供职机构:武汉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9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1篇高压氧
  • 25篇脊髓
  • 25篇脊髓损伤
  • 22篇高压氧治疗
  • 21篇急性
  • 18篇一氧化碳
  • 18篇中毒
  • 17篇一氧化碳中毒
  • 11篇蛋白
  • 10篇细胞
  • 9篇预后
  • 9篇急性期
  • 9篇脊髓损伤大鼠
  • 8篇脑梗
  • 8篇梗死
  • 7篇血清
  • 7篇脑病
  • 7篇脑梗死
  • 7篇迟发
  • 6篇术后

机构

  • 9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9篇武汉市中医医...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湖北中医药大...
  • 3篇沈阳医学院沈...
  • 3篇北京市平谷区...
  • 3篇安徽省六安市...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怀柔区...
  • 2篇烟台豪特氧业...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襄阳市中心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航天总医...
  • 1篇北京市门头沟...

作者

  • 136篇杨晶
  • 48篇高春锦
  • 40篇刘雪华
  • 33篇梁芳
  • 26篇李茁
  • 20篇高宇
  • 18篇张奕
  • 15篇王非
  • 14篇杨琳
  • 13篇马琳琳
  • 12篇苏庆军
  • 11篇刘江华
  • 10篇陈天风
  • 10篇武连华
  • 9篇赵立明
  • 9篇张京兰
  • 8篇王国忠
  • 7篇侯晓敏
  • 6篇邱厚道
  • 6篇王丛

传媒

  • 42篇中华航海医学...
  • 10篇中国病案
  • 6篇中国中医急症
  • 6篇亚太潜水与高...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针刺研究
  • 2篇河北中医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北京医学
  • 2篇湖北中医杂志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医学全科...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2篇第九届湘雅国...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12篇2022
  • 10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12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11篇2015
  • 10篇2014
  • 18篇2013
  • 1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2例正常人脱落刺激诱发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2003年
目的:探讨正常人脱落刺激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各成份变化。方法:42例正常人,采用阴性刺激,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诱发事件相关电位成份并进行分析。结果:在全部受试者中,P300潜伏期与年龄呈正相关;P300波幅与年龄呈负相关。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P300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阴性刺激,即脱落刺激,是诱发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一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刺激方式。
杨晶陈天风周立春吴月李艳
关键词:正常人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回眸2017:国际高压氧研究进展
国际国内高压氧治疗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或缺的作用.2017年在pubmed上发表有关高压氧研究文章220篇以及20篇电子书.按文章数量排位的前5位疾病(或病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脑病,放射性损伤,减压病,中枢神经系统病...
孙磊杨晶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适应症
基于头部MRA和颈部血管超声的突发性聋预后及高压氧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指导突发性聋的高压氧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医学科收治的112例(115耳)突发性聋患者,根据治疗有效(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颈部血管超声等相关因素,再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效组45例(46耳),有效率为40.0%;无效组67例(69耳)。高压氧综合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超声辅助检查,最后评定颈内动脉斑块53例,椎动脉斑块12例。头部磁共振成像(MRI)示脑白质病变(WMLs)53例,头部MRA示颅内血管狭窄26例。听力损失曲线类型:低频下降型12例(12耳),高频下降型16例(16耳);平坦下降型44例(45耳);全聋型40例(42耳)。听力损失程度:轻度22例(22耳),中度29例(30耳),重度17例(17耳),极重度44例(46耳)。2组患者发病到首次治疗时间、听力损失类型及听力损失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听力损失类型、发病到首次治疗时间与突发性聋预后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的预后更好,伴有颅内血管狭窄患者的预后较差,突发性聋伴有头部MRA异常的患者需要更多关注。
李戈霍棋棋张奕刘雪华杨晶
关键词:突发性聋高压氧血管因素预后
高压氧对皮瓣移植术后大鼠血HMGB1及NE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皮瓣移植后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化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3d、5d组(IR组)、高压氧治疗3d、5d组(HBOT组)。建立腹部带蒂移植皮瓣动物模...
梁芳高春锦杨晶李茁刘雪华
高压氧医学发展历程及思考被引量:1
2021年
高压氧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一样,是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反复认识,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医学学科。高压氧医学属于高气压医学范畴,高气压在医疗上的应用最早于1662年由希腊生理学者提出,可以说高压氧医学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交叉学科。发展至今,高压氧医学在临床治疗上已有近百种适应证,且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展示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杨晶
关键词:高压氧医学医学学科多种疾病生理学
高压氧综合治疗心肺复苏术后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 评估高压氧综合治疗心肺复苏后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高压氧治疗心肺复苏后意识障碍中相关因素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2002-2012年我科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心肺复苏术后意识障碍患者33例,对发病年龄、发病原因、高压氧治疗次数、高压氧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高压氧综合治疗非心源性疾病效果明显优于心源性疾病(P<0.05),开始治疗时间≤30 d治疗效果明显好于>30 d开始治疗的效果(P<0.05),患者年龄≤35岁治疗效果明显好于≥36岁患者(P<0.05).结论 心肺复苏后意识障碍患者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与年龄、病因、高压氧开始治疗的时间有关,年轻、非心源性疾病、高压氧开始治疗时间早(≤30 d)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高宇高春锦杨晶武连华赵立明
关键词:高压氧心肺复苏术
针刺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3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带状疱疹是一种累及神经和皮肤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其发病多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颈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
刘江华邱厚道杨晶
关键词: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针刺龙胆泻肝汤
高压氧干预调节TLR4/NF-kB炎症信号通路减轻大鼠继发脊髓损伤
目的:探讨高压氧干预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炎症因子TLR4/NF-κB变化,减轻继发脊髓损伤。 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按随机化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对照+高压氧组、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高压氧组四个实验组...
杨晶康南刘雪华梁芳李茁高春锦海涌
关键词:脊髓损伤高压氧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炎症信号通路
文献传递
颅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表型的变化及其高压氧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8年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由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颅骨和脑组织,造成脑形态和功能的破坏。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因TBI住院、致残或死亡的人数至少有1 000万,全球约有5 700万人经受过一次或多次TBI。世界卫生组织预计,2020年TBI将成为人类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TBI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人们已经在TBI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仍无有效治疗方法。
李品品杨晶
关键词:颅脑损伤后细胞表型创伤性颅脑损伤胶质公共卫生问题BRAIN
耳穴电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耳穴电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3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耳穴电针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疗程为2个月。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测定。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电针结合中药可有效改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与西药治疗相比,两者疗效相当,具有副作用小、安全度高等优点。
杨晶王非肖文华李云芳
关键词:中风后抑郁症中医药疗法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