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家英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震
  • 3篇地震预测
  • 3篇有限元
  • 2篇地震预报
  • 2篇地震预测方法
  • 1篇地热水
  • 1篇地震危险
  • 1篇地震危险性
  • 1篇地震仪
  • 1篇断层
  • 1篇氧同位素
  • 1篇应变仪
  • 1篇有限元模拟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溶
  • 1篇水溶性
  • 1篇铁含量
  • 1篇同位素
  • 1篇图像
  • 1篇图像灰度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9篇杨家英
  • 7篇赵永红
  • 3篇王航
  • 3篇惠红军
  • 2篇张琼
  • 1篇张丹
  • 1篇斯图尔特·克...
  • 1篇冯力理
  • 1篇李小凡
  • 1篇李嘉琪
  • 1篇李进武
  • 1篇徐少川
  • 1篇卢倩云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地震预测方法Ⅰ:综述被引量:16
2014年
为了解各种地震预测方法的预测情况,本文参考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地应力法、钻孔应变观测法、GPS法、地下水异常观测法、氢同位素法、电磁异常观测法、电离层异常观测法、潮汐力谐振共振波法等多种方法为载体,对这些地震预测方法进行总结和讨论.探究这些预测方法的原理、异常信息提取、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预测实例及相关的进展.
赵永红杨家英惠红军徐少川曹露青卢倩云李嘉琪李进武
关键词:地震预测方法
富铁橄榄石的水溶性实验研究
2022年
地幔的力学性质主要受橄榄石流变性的控制,含水对橄榄石流变性质的影响很大,而橄榄石的水溶性受到温度和铁含量的影响,因此,本文进行了不同铁含量橄榄石在不同温度下的水溶性实验研究。实验使用的样品为天然橄榄石单晶Fa_(17)和Fa_(24.7)(Fe_(No.)=100×molar Fe/(Mg+Fe))以及人工合成的橄榄石单晶Fa_(22);橄榄石单晶的水溶性实验在300MPa围压和1273~1473K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每隔50K进行一组实验,氧逸度被控制在Ni NiO水平上。实验结束后,对橄榄石单晶沿b面进行双面研磨抛光,用电子探针分析确定橄榄石单晶成分,采用EBSD精确测量橄榄石的单晶方向,使用红外光谱仪(FTIR)的非偏振光路测试橄榄石单晶在b轴上的吸收光谱。对FTIR吸收光谱进行积分得到富铁橄榄石的水溶性实验结果:当温度由1273K升至1473K时,橄榄石单晶Fa_(17)的水溶性变化为600~1200H/10^(6) Si,橄榄石单晶Fa_(24.7)的水溶性变化为1000~1300H/10^(6) Si,人工合成的橄榄石单晶Fa_(22)的水溶性变化为500~900 H/10^(6) Si。因此,相同铁含量橄榄石单晶的水溶性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温度条件下,天然形成的橄榄石的水溶性随着铁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百分之一的铁含量的增加,可以导致约百分之十的水溶性的增加。本文所研究的不同铁含量的橄榄石可以为更好地估算上地幔水溶性提供依据。
杨家英张琼张琼赵永红KOHLSTEDT David L
关键词:橄榄石水溶性温度铁含量
用数字相关方法研究滑坡变形场被引量:7
2016年
三峡大坝建成及动态蓄水运行后,滑坡成为库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库区滑坡发育受大坝每年的蓄水泄洪周期及降水等因素影响.本文选择湖北秭归县卧沙溪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码相机作为采集设备采集了2015年4月和5月的滑坡图像观测滑坡地表,用数字相关方法对滑坡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滑坡位移场.位移量达到50 cm,但滑坡体表面各部分的位移量和方向不尽相同,滑坡运动是不均匀性的、非刚体运动.综合运用散斑法、灰度特征搜索等系列相关方法,成功处理了小形变关系、大位移量移动等滑坡特征问题,采用数码相机观测作为一种新的观测手段,还解决了采集图像的配准、灰度同级化等问题,并计算出滑坡体上各个点的方向和位移变化量,得到所有点的滑坡位移分布图,通过室内标定实验,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在满足滑坡监测要求的前提下,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采集数据信息量大、可同时获取滑坡地表变形信息,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赵永红王航张琼谢雨晴杨家英
关键词:位移场
断层边坡地震动载效应的数值模拟
2023年
地震荷载作用下,断层两侧边坡稳定性一直是研究重点,本文主要探讨动态加载对不同位置坡体产生的地震动效应。首先,建立一个截面大小为500 km×100 km的有限元二维动态铲形断层模型,在地表断层两侧构建对称边坡来模拟滑坡地形。然后加载脉冲震源,通过对震源(深度为14 km)处节点指定加速度的方法,模拟计算地震发生后100 s内地震波传播对距断层分别为1 km,30 km及100 km的不同边坡震动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边坡震动强度随着震源距的增加而快速衰减,下盘的衰减比上盘更为强烈;距断层相同位置处,上盘比下盘振动幅度大;相同山体的不同位置上,水平方向振幅随断层距增大而衰减;垂直方向振幅,相同高程处的振幅相近,高程越高振幅相对减小;随着断层距的增加,山体的水平和垂直方向振幅都逐渐变小;震源距较远位置处的振幅比近震源位置小很多,说明近震位置处振动强度大,即在同等地质条件下,近断层的上盘区域更易发生滑坡。
惠红军杨家英赵永红李小凡
关键词:有限元地震边坡稳定性
地热水氢氧同位素分布特性被引量:9
2017年
地热水的流动和运移可以带来深部地质、地层信息,可以反映地应力场的变化.对地热水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下结构,为地震预测提供一种方法和依据.地热水与雨水、河水等有不同的氢氧同位素分布,根据分布的不同,可以对地热水补给源进行探讨.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地热水的可能补给源有大气降水、卤水、岩浆水等,大部分地热水的补给源被认作是当地大气降水,但地热水氢氧同位素组成与当地大气降水不同,不同的可能原因有多种,如地热水的大气降水补给源不在当地、大气降水与围岩的氧同位素交换、大气降水的不平衡蒸发、大气降水与氢氧同位素组成不同的水混合等等.为了验证前人成果,本文根据前人研究,利用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总结地热水可能的补给源,并利用有限元方法构建台湾仁泽2号井理想渗流模型,计算得到地热水渗流速度场,再结合氢氧同位素分布值,讨论地热水的可能来源.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当地下水源处于饱和状态时,地表水的最大下渗速度为1.3×10-8m/s,因此,地热水的补给源并非当时当地的大气降水,综合考虑氢氧同位素背景值与海拔的线性关系,水源有可能是几千年前的远距离的高山大气降水,补给过程中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且可能还有另一个补给源,该源为氢同位素值与高山大气降水相近,氧同位素值较之稍高的岩浆水.
赵永红杨家英王航谢雨晴李嘉轩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补给源有限元
可操作的地震预报/预测被引量:2
2013年
与地震预报/预测以及地震危险性评估有关的可操作和决策问题是当今争议非常大的问题,特别是因为对近期大多数破坏性地震的概率性的地震危险性评估的总体表现令人非常不满意。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必须通过严格的检验和验证过程来证实可操作的手段预测大地震与相关的地面震动的能力,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几种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鉴于对可预测性的预测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任何地震预报/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只有在考虑到(从加强戒备到撤离的)不同层次的大范围的可能减灾行动后才能够得到判断。本文旨在展开讨论,并对拉奎拉地震(M=6.3,2009年4月6日)后建立的国际地震预报委员会所做报告的总结和建议部分做补充。所讨论的问题涉及地震预报/预测方法论的定义、验证和可能的应用,并着重以意大利现有的可操作实践予以说明。
A.PeresanV.G.KossobokovG.F.Panza杨家英徐少川宫健华
关键词:地震预测地震预报地震危险性
对国际民防地震预报委员会“可操作的地震预报”报告的评论
2013年
最近由国际民防地震预报委员会(ICEF)出版的报告《可操作的地震预报:认知状态与应用指南》预先假定迄今还没有哪一种大地震的短期预测方法已被证明是可靠且有效的。这已经不再正确了。通过使用剪切波分裂来监测震源区周围岩体内的应力积累可以确定性地由应力预报地震。这种对流体—岩石的新理解意味着ICEF报告中的建议不再合适。这篇评论是对这种新认识的综述,并建议在意大利今后开展可操作地震预报的方法是安装一个或多个可控源三孔应力监测点并利用剪切波分裂方法监测应力的积累,用应力方法预报意大利所有的破坏性(M≥5)地震。
斯图尔特·克朗平杨家英冯力理
关键词:地震预报民防剪切波分裂
动态应变估计地震的准确性:用加利福尼亚州皮尼翁弗拉特观象台应变仪和地震仪数据的估计
2017年
地震波引起的动态应变也许对于地震触发、水文和岩浆的变化、地震破坏以及地面破裂起到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地震仪数据和弹性波理论来估算动态应变,对这样估计的应变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皮尼翁弗拉特观象台的三分量长基线应变仪测量的应变进行对比,得到动态应变的准确度。我们利用3个区域地震(犹他州圣乔治Mo=4×10^(17) N·m,内华达州小斯卡尔山Mo=4×10^(17) N·m和加利福尼亚州北岭M0=1×1019N·m地震,震中距分别为470km,345km,206km)的交叉谱分析量化不确定性和误差。我们的分析表明,大部分情况下估算的应变相位与观测的应变匹配相当好(不确定性大约±0.1~±0.2个周期)。然而,振幅的系统性不确定常常超过约20%的水平。在一个案例中,预测应变振幅接近观测值的两倍。我们也观测到明显的εφ应变(φ为切线方向),理论上应该是0;最糟糕的情况下,εφ应变均方根超过其他非零分量。这些非零εφ应变不可能是面波传播路径与预期角度的偏差造成的,也不可能是平面波的近似造成的。我们认为地形或材料的非均质性导致的应变场畸变提高了问题的复杂性。
Joan GombergDuncan Agnew杨家英张丹肖彦君(译)赵永红
关键词:应变仪地震仪观象台不确定性
地震预测方法Ⅱ:评述被引量:9
2014年
本文分析了各种地震预测方法对地震的预测情况.首先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和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含裂纹岩石材料的变形破坏过程;其次,将实验室岩石破坏过程的观测结果和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外推到地壳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从地震发生的物理力学机理出发,对多种地震预测方法进行了评述,研究这些地震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对利用物理化学方法预测地震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赵永红王航杨家英惠红军
关键词:地震预测方法有限元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