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堃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体外循环
  • 6篇外循环
  • 5篇心肌
  • 4篇心脏
  • 3篇动脉
  • 3篇缺损
  • 2篇对异丙肾上腺...
  • 2篇心病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缺血
  • 2篇心肌缺血再灌
  • 2篇心肌缺血再灌...
  • 2篇血管
  • 2篇血小板
  • 2篇异丙肾
  • 2篇异丙肾上腺素
  • 2篇再灌注
  • 2篇肾上腺
  • 2篇肾上腺素
  • 2篇室间隔

机构

  • 13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3篇杨堃
  • 11篇赵启明
  • 10篇高秉仁
  • 4篇潘丽
  • 3篇戴余雷
  • 3篇张菁
  • 3篇李真真
  • 2篇徐志懿
  • 2篇宋瑞
  • 2篇张蓓
  • 2篇宋铁牛
  • 2篇魏万胜
  • 2篇李彩娥
  • 2篇王炜
  • 1篇岳凤珍
  • 1篇王石雄
  • 1篇柳江燕
  • 1篇李宁荫
  • 1篇柳德斌
  • 1篇陈文胜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甘肃科技纵横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循环期间L-精氨酸对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L-精氨酸对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先天性房缺、室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精氨酸组(T组)(15例)于麻醉后切皮前将L-精氨酸20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ml中,经颈内静脉用微量注射泵以99ml/h的速度泵入体内。对照组(C组)(15例)中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泵入等量5%葡萄糖注射液,但未加任何药物。在麻醉后切皮前(基线值t1)、CPB后30分钟(t2)、CPB结束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24h(t5)检测两组病人血小板数(PLT),电镜观察血小板形态及超微结构;记录术后24h胸腔引流量。结果:切皮前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t1相比,两组血小板数于t2~t4各时点均下降(P<0.05);T组血小板数的下降幅度较C组低(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较C组明显减少(P<0.05)。C组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明显,T组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较C组明显减轻。结论: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超微结构异常改变,易致术后出血;L-精氨酸在CPB术中可以起到保护血小板、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
赵启明高秉仁杨堃戴余雷
关键词:体外循环L-精氨酸血小板超微结构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再血管化率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系统评价采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再血管化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10.3)、EMbase(1984~2010.3)、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0年第2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0.3),同时手工检索所有纳入试验的参考文献,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2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组的再血管化率高于单用非体外循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OR=1.78,95%C(I1.40,2.26)]。结论:当前的证据表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冠心病时,再血管化率比非体外循环高;评价患者长期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由于纳入研究随访时间较短,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长时间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宋铁牛赵启明戴玉雷杨堃高秉仁
关键词:体外循环冠心病
法洛氏五联症合并左右冠状动脉共干畸形并起源异常1例被引量:1
2010年
患儿男,3岁,体重7kg。紫绀2年,哭闹时加重。于2009年9月10日收住入院。入院查体:发育不良,营养欠佳。心脏专科情况:心率90次/min,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Ⅲ/6级杂音。手指、脚趾发紫。超声心动图提示:法洛氏四联症(轻型):室间隔缺损(嵴下型),室水平双向分流。
赵启明高秉仁杨堃戴余雷宋铁牛
关键词:右冠状动脉畸形共干法洛氏四联症入院查体室间隔缺损
一个新的ACTC1基因5'端剪切位点突变可能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ACTC1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候选基因,且与人类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有关。目的:对110个先天性心脏病核心家系中ACTC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方法:在110个先天性心脏病核心家系与300例无报道有心脏畸形的正常人之间进行对照试验。使用5对引物将ACTC1基因的6个编码区片段进行PCR体外扩增,从PCR产物中筛查基因突变。结果与结论:在ACTC1基因的第五外显子下游5’端剪切位点第3个碱基发现了1个G-A的全新的突变。这个突变存在于1个患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女孩和她30岁的没有报道过心脏畸形的父亲,且该突变没有在300例正常对照组中筛出。提示该突变可能与人类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有关。
李航王彬彬高秉仁柳江燕赵启明陈文胜王炜杨堃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剪切位点
延胡索总生物碱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延胡索总生物碱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心肌梗死大鼠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只),A组大鼠采用ISO诱导心肌梗死,并使用1.0 mg/kg延胡索总生物碱预处理。B组大鼠采用ISO诱导心肌梗死,并使用2.0 mg/kg延胡索总生物碱预处理。C组大鼠仅用ISO诱导心肌梗死。对照组大鼠不接受ISO和延胡索总生物碱处理。检测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左心室功能参数。采集各组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标本,检测心肌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检测血浆标本中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损伤情况。结果与C组大鼠相比,延胡索总生物碱预处理可以有效抑制ISO引起的收缩动脉压、舒张动脉压及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同时能够缓解ISO引起的心率降低(P均<0.05)。A组和B组大鼠的左心室最大收缩压变化速率及左心室最大舒张压变化速率均高于C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均低于C组,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C组大鼠相比,A组和B组大鼠的丙二醛水平降低,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水平有所回升(P均<0.05)。A组和B组大鼠血浆中的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MB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低于C组(P均<0.05)。光镜下对各组心肌组织的形态学检查可见,A组和B组大鼠心肌组织的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及心肌细胞水肿情况轻于C组。Western blot分析可见,A组和B组大鼠心肌组织的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高于C组,而促凋亡蛋白Bax低于C组。结论延胡索总生物碱可减轻ISO诱导心肌梗死大鼠的氧化应激,稳定血流动力学参数,保护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和凋亡。
杨堃李真真潘丽张菁魏万胜赵启明徐志懿高秉仁
关键词:心肌梗死延胡索总生物碱异丙肾上腺素
白藜芦醇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梗死动物的保护及抗心律失常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梗死的保护和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3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皮下注射大剂量ISO(20mg·kg^(-1))建立大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实验组每日腹腔注射白藜芦醇20 mg·kg^(-1)·d^(-1)。观察大鼠心电图的变化,测定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分布和表达,并做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能对抗梗死心肌大鼠心电图ST段抬高(P<0.01),正常组、模型组及实验组的大鼠血清LDH含量分别为(1462.42±30.02),(2976.48±159.29),(2078.64±135.68),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LPH明显降低(P<0.01),CK-MB及MDA含量也同样表现出相应趋势(P<0.01)。另外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及Cx43 AOD值,正常组为(148.15±4.76)和(0.32±0.01),模型组为(99.48±8.66)和(0.27±0.01),通过白藜芦醇干预其表达明显改善,实验组为(123.31±3.14)和(0.31±0.01),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结论白藜芦醇对ISO诱导的大鼠心肌梗死有保护作用,对心肌组织Cx43表达减少和分布紊乱有逆转作用,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杨堃李真真张菁赵启明潘丽徐志懿李勇男魏万胜
关键词:白藜芦醇异丙肾上腺素心肌梗死缝隙连接蛋白43
HTK液与STH液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
王石雄李宁荫柳德斌高秉仁王炜潘丽张菁杨堃
L-精氨酸对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的保护作用
2008年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ASD)患者随机分为2组:L-精氨酸组(15例)于麻醉后切皮前将L-精氨酸20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ml中,经颈内静脉用微量注射泵以99ml/h的速度泵入体内;对照组(15例)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泵入等量5%葡萄糖注射液,但未加任何药物。在麻醉后切皮前(基线值t1)、体外循环(CPB)后30min(t2)、CPB结束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24h(t5)检测2组患者血小板数(PLT)、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62P阳性表达率的变化,并记录术后24h心包纵隔引流量;电镜观察血小扳形态及超微结构。结果切皮前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1相比,2组血小板数于t2-t4各时点均下降(均P〈0.05);L-精氨酸组血小板数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低(P〈0.05)。与t1相比,2组CD62P于t2-t4各时点均升高(均P〈0.05);L-精氨酸组cD62P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P〈0.01),术后心包纵隔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明显,L-精氨酸组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超微结构、功能异常改变,易致术后出血;L-精氨酸在体外循环术中可以起到保护血小板、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
赵启明高秉仁岳凤珍宋瑞张蓓杨堃
关键词:体外循环L-精氨酸血小板
体外循环手术期间精氨酸对红细胞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手术期间L-精氨酸对患者红细胞的影响。方法择期在CPB下行瓣膜置换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L-精氨酸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于麻醉后切皮前,L组L-精氨酸按200mg/kg的剂量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ml中,经颈内静脉用注射泵以99ml/h的速度泵入体内。C组用等量5%葡萄糖注射液,用法同L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基线值T1)、转流30min(T2)、转流结束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24h(T5)五个不同时段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血中游离血红蛋白(FHb)、丙二醛(MDA)、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结果 (1)MDA、FHb、RBC-ICR:转机前,L、C组间无差异,两组转机30min后的各标本含量均明显高于转机前(P<0.01),于CPB结束时各含量开始下降,转机30min后L组含量又明显低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RBC-C3bRR:转机前两组RBC-C3bRR无明显差异,转机30min后两组RBC-C3bRR均明显低于转机前(P<0.01),于CPB结束时各含量开始回升,但转机30min后L组RBC-C3bRR又明显高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内直视手术时CPB可导致红细胞损伤及其免疫功能下降。围手术期应用精氨酸对CPB中RBC及其免疫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可促进CPB术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赵启明罗雷高秉仁杨堃戴余雷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瓣膜假体植入精氨酸红细胞手术期间
锌对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锌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与补锌组(Zn组),每组10例。补锌组于手术前按常规剂量口服葡萄糖酸锌片不少于7d,气管插管后嘱麻醉师将加少量水研磨成悬浊液的葡萄糖酸锌片(35 mg/片)按10mg/kg(相当于锌1.5mg/kg)由胃管注入。于切皮前(t0)、主动脉开放后6 h(t1)、12 h(t2)、24h(t3)分别采中心静脉血2.5 ml,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 MB,CK-MB)、心肌肌钙蛋白T (cardiac troponin T,cTnT)浓度。取两组心肌标本进行超微结构比较,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复跳情况以及术后心律失常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前血清cTnT浓度及CK-MB活性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nT:P=0.478;CK-MB:P=0.976)。Zn组血清cTnT浓度在t1(3.66±1.71)ng/ml、t2(4.43±1.76)ng/ml和t3(5.52±3.15)ng/ml时间点较t0(1.20±0.23)ng/ml显著升高(P<0.01),C组血清cTnT浓度在t1(8.56±4.80)ng/ml、t2(8.53±3.25)ng/ml和t3(6.82±2.86)ng/ml时间点较t0(1.29±0.31)ng/ml显著升高(P<0.01),且C组较Zn组在t1和t2升高更加显著(P<0.01)。血清CK-MB数据在两组间的表现与血清cTnT相似。术后心律失常C组7例,明显多于Zn组2例(P<0.05)。结论术前补锌能减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宋瑞高秉仁赵启明张蓓杨堃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体外循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