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启明

作品数:25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动脉
  • 8篇心肌
  • 7篇心脏
  • 7篇体外循环
  • 7篇外循环
  • 5篇血管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动脉旁路
  • 4篇动脉旁路移植
  • 4篇动脉旁路移植...
  • 4篇心肌梗死
  • 4篇移植术
  • 4篇手术
  • 4篇旁路移植
  • 4篇旁路移植术
  • 4篇先天
  • 4篇梗死
  • 4篇冠状动脉旁路
  • 4篇冠状动脉旁路...

机构

  • 24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24篇赵启明
  • 15篇高秉仁
  • 11篇杨堃
  • 4篇潘丽
  • 4篇李真真
  • 4篇李彩娥
  • 3篇吴向阳
  • 3篇宋铁牛
  • 3篇王石雄
  • 3篇柳德斌
  • 3篇魏万胜
  • 3篇戴余雷
  • 3篇张菁
  • 3篇盛开
  • 2篇徐志懿
  • 2篇宋瑞
  • 2篇张蓓
  • 2篇李斌
  • 2篇杨永珠
  • 2篇苟云久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甘肃科技纵横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外科(汉斯)
  • 1篇第二届全国老...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循环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研究循环内皮细胞(CECs)数量和形态的改变,探讨体外与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CECs的损伤有无差异。方法将48例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状粥样硬化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的手术治疗;在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d、3 d抽血,采用标记特异性抗体CD146的免疫磁珠技术分离CECs并计数;同时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观察CECs的DNA损伤程度。结果体外循环组CECs数量在手术结束及术后1天均显著高于非体外循环组(P<0.05),在术后3d,CECs数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体外循环组"彗尾"长度明显增长,荧光强度变大。结论体外循环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循环内皮细胞损伤严重;这些变化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宋铁牛赵启明高秉仁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冠心病体外循环
纳米载体转染VEGF基因修饰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张建华苟云久李斌赵宏周栋王成赵启明王志强杨永珠苏云峰高秉仁
该课题应用VEGF165基因的携带、转染和表达,纳米粒子移植有效地增强缺血心肌的成肌和血管生成效应,增加室壁运动幅度和左室射血分数,从而更加显著地改善心功能。基因修饰后的自体干细胞原位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具有比较严谨的科...
关键词:
关键词:VEGF165基因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基因转染
体外循环期间L-精氨酸对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L-精氨酸对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先天性房缺、室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精氨酸组(T组)(15例)于麻醉后切皮前将L-精氨酸20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ml中,经颈内静脉用微量注射泵以99ml/h的速度泵入体内。对照组(C组)(15例)中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泵入等量5%葡萄糖注射液,但未加任何药物。在麻醉后切皮前(基线值t1)、CPB后30分钟(t2)、CPB结束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24h(t5)检测两组病人血小板数(PLT),电镜观察血小板形态及超微结构;记录术后24h胸腔引流量。结果:切皮前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t1相比,两组血小板数于t2~t4各时点均下降(P<0.05);T组血小板数的下降幅度较C组低(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较C组明显减少(P<0.05)。C组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明显,T组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较C组明显减轻。结论: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超微结构异常改变,易致术后出血;L-精氨酸在CPB术中可以起到保护血小板、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
赵启明高秉仁杨堃戴余雷
关键词:体外循环L-精氨酸血小板超微结构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被引量:3
2017年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心肌损伤后细胞移植治疗的热门种子细胞,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研究的热点。目的:总结和分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新进展。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Ovid Embase、Pub Med Central、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文献数据库,语种限为中文和英文,检索时间为1985至2015年。纳入标准:(1)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或临床研究;(2)方法规范、思路严谨的综述论文。排除标准:观察性研究、个案报道、无标准合理设计方案的研究、无规范严谨的纳入排除标准的综述论文、交叉试验研究、整群随机试验、与论述主题无关的研究。结果与结论:通过检索文献,总结了间充质干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用机制、注射方式,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优劣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给临床带来了全新的方法,但仍存在许多需要去认识、解决的问题,如在细胞质量、细胞剂量、移植方法、移植时机和患者选择等各个方面仍未得到确切的答案,故局限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赵启明盛开张选奋
关键词: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
延胡索总生物碱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延胡索总生物碱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心肌梗死大鼠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只),A组大鼠采用ISO诱导心肌梗死,并使用1.0 mg/kg延胡索总生物碱预处理。B组大鼠采用ISO诱导心肌梗死,并使用2.0 mg/kg延胡索总生物碱预处理。C组大鼠仅用ISO诱导心肌梗死。对照组大鼠不接受ISO和延胡索总生物碱处理。检测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左心室功能参数。采集各组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标本,检测心肌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检测血浆标本中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损伤情况。结果与C组大鼠相比,延胡索总生物碱预处理可以有效抑制ISO引起的收缩动脉压、舒张动脉压及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同时能够缓解ISO引起的心率降低(P均<0.05)。A组和B组大鼠的左心室最大收缩压变化速率及左心室最大舒张压变化速率均高于C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均低于C组,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C组大鼠相比,A组和B组大鼠的丙二醛水平降低,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水平有所回升(P均<0.05)。A组和B组大鼠血浆中的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MB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低于C组(P均<0.05)。光镜下对各组心肌组织的形态学检查可见,A组和B组大鼠心肌组织的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及心肌细胞水肿情况轻于C组。Western blot分析可见,A组和B组大鼠心肌组织的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高于C组,而促凋亡蛋白Bax低于C组。结论延胡索总生物碱可减轻ISO诱导心肌梗死大鼠的氧化应激,稳定血流动力学参数,保护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和凋亡。
杨堃李真真潘丽张菁魏万胜赵启明徐志懿高秉仁
关键词:心肌梗死延胡索总生物碱异丙肾上腺素
比较两种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的Meta分析
2013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完全胸腔手术(totally thoracoscopic surgery,TTS)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median sternotomy,MS)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7期)、VIP、CNKI、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TTS和MS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与临床对照研究(controlled clincal trials,C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6月。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最后将提取的资料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包括3个RCT和6个CCT;共748例患者,其中TTS组364例,MS组3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TS组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加权均数差[(WMD)=-1.17,95%CI(-2.15,-0.20),P=0.02]、ICU时间[WMD=-12.22,95%CI(-17.34,-7.10),P<0.01]、胸腔闭式引流量[WMD=-2.36,95%CI(-3.42,-1.18),P<0.01]和住院时间[WMD=-1.92,95%CI(-2.69,-1.16),P<0.01]上都明显低于MS组,而主动脉阻断时间[WMD=5.70,95%CI(1.33,10.07),P=0.01]和CPB时间[WMD=13.08,95%CI(3.48,22.69),P<0.01]长于MS组,但是在手术时间[WMD=0.25,95%CI(-0.18,0.69),P>0.05]和术后并发症[OR=1.21,95%CI(0.50,2.92),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TS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王石雄赵启明曹云华李宁荫高秉仁吴向阳柳德斌
关键词:胸骨正中切口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META分析
ECMO结合经右侧胸骨旁小切口左心减压治疗心脏术后心肌顿抑1例被引量:3
2020年
1病例资料患者,女,66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伴偶发胸痛10余年入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体检:体重55kg,身高162cm,脉搏122次/min,血压128/77mmHg(1 mmHg=0.133kPa)。心律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心前区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第2音增强。辅助检查:心脏超声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漏斗型狭窄(中-重度)并关闭不全(中度),三尖瓣反流(轻度),左心增大(左房增大为主).
王炜潘丽马麒张菁赵启明李真真柳德斌魏万胜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小切口心肌顿抑
附子总碱对大鼠心功能及离体心脏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探讨附子总碱对大鼠心功能、离体心脏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选取50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B组(附子药液提取物2.72 g/kg灌胃)、C组(附子药液提取物3.68 g/kg灌胃)、D组(附子药液提取物4.28 g/kg灌胃)、E组(附子药液提取物4.98 g/kg灌胃)各10只,每天灌胃1次,连续3 d后分别取静脉血清备用:(1)取出大鼠心脏后分别给予不同组别的含药血清实施Langedorff离体心脏灌流实验,记录给药5 min后各组离体心脏的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心输出量(CO)、心率(HR);(2)采用不同组别的含药血清Wistar大鼠心肌细胞,检测各组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心肌细胞的存活率。A组、B组、C组、D组大鼠离体心脏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大鼠离体心脏的HR显著低于A组、B组、C组、D组(p<0.05);A组、B组、C组、D组大鼠离体心脏的CO值均逐渐升高(p<0.05),E组大鼠离体心脏CO值较D组减小(p<0.05);A组、B组、C组、D组大鼠离体心脏的LVSP、+dp/dt、-dp/dt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大鼠离体心脏的LVSP、+dp/dt、-dp/dt低于A组、B组、C组、D组(p<0.05);A组、B组、C组、D组大鼠离体心脏的LVEDP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大鼠离体心脏的LVEDP较D组减小(p<0.05);A组、B组、C组、D组含药血清培养的心肌细胞上清液中MDA测定值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含药血清培养的心肌细胞上清液中MDA测定值高于A组、B组、C组、D组(p<0.05);A组、B组、C组、D组含药血清培养的心肌细胞活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含药血清培养的心肌细胞活性低于A组、B组、C组、D组(p<0.05)。低剂量的附子总碱对大鼠心功能、离体心脏均具有一定的正性�
盛开田强强汪浩浩赵启明
关键词:心功能离体心脏毒性作用
一个新的ACTC1基因5'端剪切位点突变可能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ACTC1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候选基因,且与人类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有关。目的:对110个先天性心脏病核心家系中ACTC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方法:在110个先天性心脏病核心家系与300例无报道有心脏畸形的正常人之间进行对照试验。使用5对引物将ACTC1基因的6个编码区片段进行PCR体外扩增,从PCR产物中筛查基因突变。结果与结论:在ACTC1基因的第五外显子下游5’端剪切位点第3个碱基发现了1个G-A的全新的突变。这个突变存在于1个患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女孩和她30岁的没有报道过心脏畸形的父亲,且该突变没有在300例正常对照组中筛出。提示该突变可能与人类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有关。
李航王彬彬高秉仁柳江燕赵启明陈文胜王炜杨堃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剪切位点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再血管化率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系统评价采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再血管化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10.3)、EMbase(1984~2010.3)、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0年第2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0.3),同时手工检索所有纳入试验的参考文献,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2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组的再血管化率高于单用非体外循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OR=1.78,95%C(I1.40,2.26)]。结论:当前的证据表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冠心病时,再血管化率比非体外循环高;评价患者长期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由于纳入研究随访时间较短,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长时间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宋铁牛赵启明戴玉雷杨堃高秉仁
关键词:体外循环冠心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