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丽萍

作品数:25 被引量:137H指数:8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9篇蛋白
  • 5篇信号
  • 5篇真核
  • 5篇转导
  • 5篇转录
  • 5篇干细胞
  • 5篇肝损伤
  • 4篇真核表达
  • 4篇丝裂原
  • 4篇丝裂原活化蛋...
  • 4篇活化
  • 4篇活化蛋白激酶
  • 4篇急性肝
  • 4篇急性肝损伤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核表达
  • 3篇信号转导
  • 3篇鼠肝
  • 3篇通路

机构

  • 12篇军事医学科学...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市第三人...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5篇杨丽萍
  • 7篇马俊勋
  • 6篇姚咏明
  • 5篇叶棋浓
  • 5篇曾林
  • 5篇袁菊芳
  • 5篇张广州
  • 5篇方驰华
  • 5篇何忠杰
  • 4篇李杰萍
  • 4篇盛志勇
  • 3篇姜勇
  • 3篇熊志红
  • 2篇杨智洪
  • 2篇李敏
  • 2篇白杰英
  • 2篇邵军石
  • 2篇王朝云
  • 2篇赵爽
  • 2篇黎永明

传媒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实验动物与比...
  • 2篇感染.炎症....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全军第十一届...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199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周期蛋白B1、D1和E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为研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构建带FLAG标签的细胞周期蛋白B1、D1、E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乳腺cDNA文库为模板,分别扩增细胞周期蛋白B1、D1、E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克隆到pcDNA3-FLAG真核表达载体上;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瞬时转染法,将重组正确的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检测细胞中的FLAG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显示构建了正确的FLAG-Cyclin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克隆的载体都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分子大小相符的重组蛋白。结论:构建了FLAG-CyclinB1、FLAG-CyclinD1、FLAG-CyclinE真核表达载体,为细胞周期蛋白及其相关蛋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熊志红丁丽华袁斌王朝云李杰萍杨丽萍杨智洪叶棋浓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克隆真核表达
蛋白磷酸酶对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调节
2005年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是非常重要的生长信号调节蛋白,是细胞内一类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通过底物的特异性分为酪氨酸特异性磷酸酶、丝氨酸 /苏氨酸特异性磷酸酶、双位点特异性 (苏氨酸 /酪氨酸 )磷酸酶。其中酪氨酸特异性磷酸酶和双位点特异性磷酸酶的非催化性氨基末端介导的特异性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在底物特异性中起关键作用,它们通过与不同底物形成复合物而使蛋白激酶去磷酸化失活,从而对各种蛋白激酶活性进行调节。
杨丽萍姜勇
关键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底物特异性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类肝细胞移植修复急性肝损伤被引量:8
2008年
背景:对于肝衰竭或肝功能支持替代方法来讲,原位肝移植供体来源有限,肝细胞移植受供体缺乏和免疫排斥反应的困扰,肝脏干细胞存在数量少且体外增殖困难等限制。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为类肝细胞后移植对损伤肝脏的形态学修复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于2006-10/2007-09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诱导组、对照组,24只/组。另取Wistar大鼠3只用于分离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由Sigma公司生产。方法: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酶消化传代,传至第3代向细胞中加入含2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10g/L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D/F12培养液悬浮诱导,调整细胞密度为108L-1。两组大鼠均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建立肝脏损伤模型,造模后24h,诱导组门静脉移植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mL,对照组移植等量未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第l,7,14天,免疫组化检测CK18、CD34阳性细胞的分布迁移情况。透射电镜观察汇管区新增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诱导组汇管区CK18、CD34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并从汇管区向肝小叶内迁移,不断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同时汇管区新生的小胆管数量亦明显增多,且有部分向坏死区迁移,参与肝脏的修复。②透射电镜下对照组卵圆形细胞数量较少,而诱导组汇管区有新生内源性细胞,可发现数个细胞排列成的小胆管,并逐渐演变为体积较大的肝细胞。结论:从形态学角度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肝细胞诱导分化后移植于受损伤的肝脏,可一定程度上修复肝脏损伤。
马俊勋杨丽萍何忠杰方驰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类肝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学
结核分枝杆菌PE35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2011年
目的获得带FLAG标签的结核分枝杆菌PE35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293T细胞中检测其表达。方法用PCR方法从质粒上获得PE35基因全长,克隆到pCDNA3-FLAG真核表达载体上;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瞬时转染法,将构建正确的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的FLAG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显示构建了正确的FLAG-PE35真核表达载体,并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相对分子量大小相符的重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FLAG-PE35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得到表达。为研究PE35蛋白在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熊志红李仁德杨丽萍朱琰程小星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真核表达
Smad家族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索Smad蛋白在肺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构建带FLAG标签的smad1、2、3、4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人肺细胞cDNA文库为模板,分别扩增smad1、2、3、4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克隆到pCDNA3-FLAG真核表达载体上。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瞬时转染法,将重组正确的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的FLAG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显示构建了正确的FLAG-smad真核表达载体,并都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分子量大小相符的重组蛋白。结论:成功地构建了FLAG-smad1、2、3、4真核表达载体,为Samd蛋白及其相关蛋白在肺部肿瘤的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熊志红杨丽萍李国利庄玉辉
关键词:真核细胞SMAD蛋白克隆
小鼠肝脏磷酸化蛋白质组的二维液相色谱分离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利用二维液相色谱法分离小鼠肝脏磷酸化蛋白质组。方法取正常小鼠肝脏,裂解肝脏后利用金属磷酸盐亲和层析树脂提取磷酸化蛋白。将磷酸化蛋白用初始缓冲液置换后,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离,再将一维收集的pH值在8.5至4.0之间的组分分别进行二维无孔硅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最后利用ProteoVue软件将二维UV图转换成胶图进行分析。结果成功提取了小鼠肝脏磷酸化蛋白,并在浓缩除盐后通过二维液相色谱分离成功建立小鼠肝脏磷酸化蛋白质组pI/UV图谱。其中,一维色谱聚焦分离pH值在8.5至4.0之间共收集16个组分,每个组分的二维UV图转换成pI/UV胶图。结论磷酸化蛋白纯化技术与二维液相色谱技术的结合是研究磷酸化蛋白质组的有效方法,为下一步鉴定和研究磷酸化蛋白的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黎永明陈腾祥杨丽萍刘亚伟姜勇
关键词:磷酸化蛋白质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pET14b-His-TAT-ERK2和无活性突变体pET14b-His-TAT-ERK2(AF)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2008年
目的:构建基于转录激活因子(TAT)技术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2及其无活性突变体ERK2(AF)原核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pcDNA3-Flag-ERK2和pcDNA3-Flag-ERK2(AF)质粒中扩增出ERK2和ERK2(AF)基因,插入pET14b-His-TA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ET14b-His-TAT-ERK2和pET14b-His-TAT-ERK2(AF),并诱导原核表达、纯化融合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表达蛋白的His标签。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ERK2和ERK2(AF)基因正确,大小为1082bp;10%SDS-PAGE凝胶电泳可见原核表达纯化得到高纯度目的蛋白,大小为41 kD;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原核蛋白带有His标签。结论:成功构建了ERK2和ERK2(AF)的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得到了His-TAT-ERK2和His-TAT-ERK2(AF)蛋白,为研究ERK2蛋白的功能提供了重要工具。
杨丽萍姚咏明
关键词:转录激活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蛋白转导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肝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高血糖大鼠肝损伤模型,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和D-半乳糖胺(D-gal)注射建立高血糖肝损伤模型大鼠,分为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在6~8mmol/L)和常规治疗组(血糖控制在9-12mmol/L),分别于损伤模型制备前及制备后1、3、5、7d处死大鼠,经腹主动脉抽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总蛋白(TP)、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取上述处死的大鼠肝脏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取第7天大鼠肝组织行组织电镜观察。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鼠高血糖肝损伤模型。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的死亡风险,强化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O.01);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肝脏ALT、AST、T-Bil明显降低,ALB、TP升高,ALP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及透射电镜结果表明肝细胞变性坏死显著减少。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降低高血糖肝损伤大鼠的病死率,减轻肝脏损伤程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马俊勋赵晓东杜楠杨丽萍苏琴闫柏刚杨雪娇李东惠党伟张宪姚咏明
关键词:胰岛素血糖肝损伤
脓毒症发病的炎症反应与免疫紊乱机制被引量:17
2008年
近20年来,人们对脓毒症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识到早期和晚期炎症介质引起机体的失控性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又发现在脓毒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异常,主要原因在于淋巴细胞出现大量凋亡。在炎症和凋亡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同时在信号转导通路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交汇作用。本综述拟重点从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等方面阐述脓毒症的发生机制及其病理生理意义。
杨丽萍姚咏明盛志勇
关键词:免疫紊乱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信号转导通路晚期炎症介质脓毒性休克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表型鉴定与标记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表型鉴定和标记的方法,为临床进行细胞移植治疗心、肝、脑等器官急性衰竭提供种子细胞。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股骨、胫骨和腓骨,用冲洗法冲出骨髓,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MSCs,体外扩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对培养的MSCs进行鉴定,并检测第3代MSCs的细胞周期。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MSCs 72 h内可见有少量贴壁细胞,7 d左右达到汇合。免疫细胞化学示,MSCs CD29、CD44、CD73、CD105、CD166表达阳性,而CD14、CD34、CD45表达阴性。流式细胞仪示,CD14阳性率为0.19%、CD29为64.36%、CD34为0.17%、CD44为86.73%、CD45为0.18%、CD73为90.21%、CD105为74.25%、CD166为54.60%。细胞周期显示,第3代MSCs约有90%的细胞处于G0/G1期。结论MSCs在体外很容易分离培养和扩增,DAPI标记MSCs敏感性好,标记效率高,可作为标记细胞的一种有效手段,MSCs体外培养成功为细胞移植治疗急危重症器官衰竭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何忠杰马俊勋方驰华杨丽萍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