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咏明

作品数:875 被引量:6,444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17篇期刊文章
  • 132篇会议论文
  • 22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24篇医药卫生
  • 22篇生物学
  • 5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70篇脓毒
  • 355篇脓毒症
  • 233篇细胞
  • 200篇蛋白
  • 158篇免疫
  • 131篇烧伤
  • 120篇高迁移率族蛋...
  • 108篇迁移
  • 107篇迁移率
  • 99篇器官
  • 99篇高迁移率族蛋...
  • 83篇内毒
  • 83篇内毒素
  • 78篇器官功能
  • 76篇炎症
  • 76篇烫伤
  • 76篇创伤
  • 73篇休克
  • 70篇节性
  • 68篇多器官功能

机构

  • 348篇中国人民解放...
  • 31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89篇中国人民解放...
  • 24篇解放军第30...
  • 2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0篇温州医科大学
  • 13篇中南大学
  • 1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2篇天津市天和医...
  • 1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10篇军事医学科学...
  • 9篇解放军第一八...
  • 8篇天津中医药大...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875篇姚咏明
  • 289篇盛志勇
  • 172篇于燕
  • 160篇董宁
  • 72篇柴家科
  • 60篇赵晓东
  • 47篇施志国
  • 46篇祝筱梅
  • 46篇申传安
  • 46篇张庆红
  • 42篇陆连荣
  • 36篇李红云
  • 32篇苏琴
  • 32篇刘辉
  • 32篇黄立锋
  • 28篇林洪远
  • 24篇方文慧
  • 24篇贺立新
  • 24篇杨红明
  • 23篇尹会男

传媒

  • 97篇中国危重病急...
  • 62篇解放军医学杂...
  • 56篇感染.炎症....
  • 50篇中华急诊医学...
  • 47篇中华烧伤杂志
  • 34篇中华实验外科...
  • 29篇中华创伤杂志
  • 26篇中华外科杂志
  • 25篇中国急救医学
  • 22篇生理科学进展
  • 2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7篇中国中西医结...
  • 13篇中国病理生理...
  • 13篇中华危重病急...
  • 1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0篇创伤外科杂志
  • 10篇中华整形烧伤...
  • 9篇中华老年多器...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8篇军医进修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20篇2023
  • 17篇2022
  • 13篇2021
  • 11篇2020
  • 17篇2019
  • 24篇2018
  • 16篇2017
  • 28篇2016
  • 19篇2015
  • 24篇2014
  • 35篇2013
  • 35篇2012
  • 43篇2011
  • 42篇2010
  • 49篇2009
  • 55篇2008
  • 74篇2007
  • 62篇2006
  • 42篇2005
8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多糖诱导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蛋白酶活化受体1的表达及血必净注射液的干预作用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并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Wistar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1周后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内皮细胞纯度。按1:3传代至3~4代时,随机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1mg/L)、血必净干预组(LPS1mg/L,血必净注射液10g/L),活化蛋白C(APC)干预组(LPS1mg/L,APC0.1mg/L)。分别在12、24、48、72h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内皮细胞EPCR和PAR1的mRNA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PCR和PAR1的蛋白表达。结果12h时各组间EPCR和PAR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PS刺激组EPCR和PARlmRNA表达则均降低,APC和血必净干预后两值均升高(P〈0.05或P〈0.01)。24-72hLPS刺激组EPC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EPCR的表达随LPS作用时间延长而减少,呈明显的负相关;而血必净干预组EPCR表达明显高于LPS刺激组(P均〈0.01)。LPS刺激组PA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或P〈0.01),用血必净干预后,PA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增加(P均〈0.01)。与APC干预组比较,血必净干预组EPCR和PAR1的蛋白表达增加更为明显。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增加由LPS诱导大鼠主动脉EPCR和PAR1的表达作用,可能与其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抑制其凋亡有关。
郑贵军武子霞李银平姚咏明
关键词:脂多糖主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血必净注射液
脓毒症老年小鼠树突状细胞高尔基体应激和自噬水平变化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探究脓毒症状态下老年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功能状态的异常改变及其与高尔基体应激反应和自噬反应的内在联系。方法 不同年龄小鼠(青年鼠8周龄,老年鼠18月龄)分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脓毒症模型组(CLP组)(n=4)。CLP组小鼠于术后24 h处死并取脾脏组织。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脾脏DC,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表面标志物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MHC-Ⅱ)表达水平。分离纯化不同年龄小鼠脾脏DC,各自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1μg/mL)(n=4)。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高尔基体应激反应相关蛋白——高尔基体磷蛋白3(Golgi phosphoprotein 3,GOLPH3)、高尔基体重组堆积蛋白2(Golgi reassembly stacking protein of 55 kDa,GRASP55)以及高尔基体自噬相关蛋白高尔基体蛋白亚家族A成员2(Golgi matrix protein,GM130)、微管相关蛋白1A和1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 1A and 1B,MAP1LC3B)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高尔基体红色荧光探针(Golgi-tracker Red)在各空白对照组中的显示情况。进一步应用抑制高尔基体蛋白转运的莫能菌素(monensin,MON)(1μg/mL)预处理,检测扰乱高尔基体稳态对小鼠DC功能分化的影响。结果 与青年小鼠比较,老年脓毒症模型小鼠脾脏DC活化障碍显著。CLP术后24 h老年小鼠脾脏DC表面标志分子CD80、CD86、MHC-Ⅱ表达升高水平明显低于青年小鼠(P<0.05)。对比健康小鼠脾脏DC胞内高尔基体的结构功能状态发现,与青年小鼠比较,老年DC胞内高尔基体结构蛋白GRASP55、GM130呈高表达(P<0.001),提示高尔基体结构肿胀;高尔基体外膜蛋白GOLPH3表达减弱(P<0.001),提示蛋白修饰及转运功能低下。分离提取不同年龄小鼠脾脏DC进行体外培养并给予LPS刺激,发现脓毒症老年小鼠DC胞内高尔基体应激反应增强、自噬明显,与DC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给予MON抑制高尔基体蛋白转运,观察到青年、老年小鼠DC
樊琪董宁吴瑶童森贺鹏翼祝筱梅姚咏明
关键词:脓毒症莫能菌素
脓毒症和多器官损害临床与基础研究动态
脓毒症(sepsis)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脓毒症及MODS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十分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日益受到国内外广大...
姚咏明盛志勇
关键词:脓毒症多器官损害并发症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
文献传递
过氯酸新法预处理血浆定量检测微量内毒素的鲎试验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71
1993年
本文介绍采用改良过氯酸新法预处理血浆,应用国产鲎试剂定量检测血液中微量内毒素的偶氮显色法。该方法灵敏度高,组内及组间变异系数小,分别为2.9%、3.8%,且回收率比传统的稀释加热法显著提高。可推广应用于临床及动物实验中有关內毒素研究。
姚咏明田惠民王亚平于燕施志国盛志勇
关键词:内毒素鲎试验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与细胞免疫功能障碍被引量:5
2016年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itochondria-associ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MAM)是线粒体和内质网发生交互作用功能平台。研究发现有几十种蛋白质富集于两细胞器外膜之间,与钙信号传导、脂质代谢、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影响病生理状态下免疫细胞的增殖、活化和凋亡。细胞免疫功能障碍是严重创(烧)伤感染、脓毒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病生理过程,本文综述MAM功能异常研究进展及其在免疫细胞功能障碍中的意义。
许碧磊祝筱梅董宁姚咏明
关键词:脓毒症内质网应激
提高对创伤感染及其并发症的认识被引量:14
2011年
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外科大手术等应激状态常常会对机体造成强烈刺激,并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sep-si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
姚咏明栾樱译
关键词:创伤并发症
CD14基因多态性与烧伤后严重脓毒症易感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探讨内毒素受体 CD14 C 15 9T基因多态性与烧伤后严重脓毒症易感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118例健康献血员和 16例烧伤面积大于 6 0 %全身体表总面积的患者 ,通过分析Hae 消化聚合酶链反应 (PCR)产物的片段 ,对其进行 CD14 C 15 9T基因多态性检测。研究 CD14基因型的分布与严重脓毒症易感性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16例烧伤患者的等位基因频率 (C4 3.7% ,T5 6 .3% )及基因型分布 (C纯合子占 12 .5 % ,C/T占 6 2 .5 % ,T纯合子占 2 5 .0 % )与健康献血员一致。发生严重脓毒症患者与非脓毒症患者基因型分布明显不同 ,严重脓毒症组 T等位基因频率 (71.4 % )高于非脓毒症组 (44 .4 % ) ,TT纯合子患者发生严重脓毒症的比例有所增高。结论  CD14 C 15 9T基因多态性可能对烧伤后严重脓毒症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
蔺静姚咏明黄志红侯晓霞朱敬民柴家科
关键词:烧伤CD14基因多态性严重脓毒症易感性预后
烧伤诱导凝溶胶蛋白在小鼠大脑的表达和断裂被引量:2
2013年
脓毒性脑病(septic encephalopathy,SE)是全身性炎症反应所致的弥漫性大脑功能障碍和意识改变。烧伤SE的病因包括循环和代谢异常、大脑自我调节紊乱以及血脑屏障破坏,炎症对胶质细胞的直接作用和导致的神经损伤可能也发挥重要作用。凝溶胶蛋白(gelsolin)是一种与肌动蛋白结合的蛋白,能影响细胞结构、分化、运动、黏附、侵袭以及凋亡。
张庆红李俊聪董宁汤鲁明祝筱梅盛志勇姚咏明
关键词:小鼠大脑烧伤全身性炎症反应大脑功能障碍血脑屏障破坏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活化T细胞核因子2之间存在直接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protein box1,HMGB1)与活化T细胞核因子2(nuclearfactor of activating T cells2,NFAT2)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方法:首先观察HMGB1与NFAT2在细胞外的相互作用,构建pET28a(+)-HMGB1、pGEX-KG-NFAT2质粒,应用网织红细胞系统进行体外翻译得到带有放射性硫同位素35S的His-HMGB1融合蛋白。应用蛋白纯化技术得到的GST-NFAT2融合蛋白,利用GST-pulldown实验检验二者在体外是否可直接结合;然后观察HMGB1与NFAT2在细胞内能否直接结合,构建HMGB1和NFAT2的真核表达质粒,共同转染人胚胎肾293T细胞系,刺激之后裂解细胞,应用相应的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检测,观察二者在细胞内直接结合的情况。结果:利用GST-pull down实验及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HMGB1全长蛋白与NFAT2全长蛋白在细胞内、外有直接结合的条带,而对照组没有结合条带,说明HMGB1可与NFAT2特异性结合。结论:HMGB1与NFAT2之间存在直接相互作用。
刘辉姚咏明宋青丁丽华王晓辉袁斌叶棋浓盛志勇
关键词:活化T细胞核因子蛋白纯化免疫共沉淀
烧伤后回肠组织二胺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动态观察被引量:4
2000年
采用大鼠烫伤模型对烧伤后回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和肠道内容物IgA水平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探讨烧伤后肠道机械屏障与肠道免疫屏障变化及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烧伤后回肠DAO活性和肠道内IgA含量均明显降低 ,但二者变化趋势有所不同。提示烧伤后肠道屏障损伤与肠源性脓毒症关系密切 ,而且肠道机械屏障损伤较重 ,持续时间较长。
于勇黎君友姚咏明于燕陆连荣
关键词:二胺氧化酶IGA肠道屏障烧伤
共8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