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宁

作品数:184 被引量:86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9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17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4篇细胞
  • 69篇蛋白
  • 58篇脓毒
  • 58篇脓毒症
  • 51篇高迁移率族蛋...
  • 45篇烧伤
  • 44篇迁移
  • 43篇迁移率
  • 41篇高迁移率族蛋...
  • 39篇免疫
  • 25篇烫伤
  • 25篇小鼠
  • 22篇脓毒症大鼠
  • 22篇节性
  • 20篇调节性
  • 18篇淋巴
  • 17篇严重烧伤
  • 17篇树突
  • 17篇淋巴细胞
  • 14篇调节性T细胞

机构

  • 79篇中国人民解放...
  • 74篇解放军总医院...
  • 3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空军总医院
  • 9篇温州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北京丰台右安...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解放军第30...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第30...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18...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84篇董宁
  • 160篇姚咏明
  • 96篇盛志勇
  • 90篇于燕
  • 30篇李红云
  • 27篇祝筱梅
  • 23篇张庆红
  • 19篇施志国
  • 18篇陆连荣
  • 15篇柴家科
  • 15篇贺立新
  • 15篇黄立锋
  • 14篇张立天
  • 11篇刘峰
  • 10篇贾晓明
  • 10篇蔡宏
  • 10篇鄢小建
  • 8篇徐姗
  • 7篇胡森
  • 6篇姚胜

传媒

  • 29篇感染.炎症....
  • 2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8篇中国危重病急...
  • 15篇中华烧伤杂志
  • 12篇中华实验外科...
  • 9篇中华急诊医学...
  • 9篇中华创伤杂志
  • 7篇中国急救复苏...
  • 4篇中国激光医学...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第八届全国创...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国美容整形...
  • 2篇第十届全国烧...
  • 2篇2010年第...
  • 2篇第五届全国烧...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3篇2013
  • 6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13篇2009
  • 14篇2008
  • 21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1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在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学疗法中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经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MME)诱导的凋亡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HSF分为对照组、HMME-光动力疗法(PDT)组和caspase 3抑制剂(Z-DEVD-FMK)组,经caspase 3-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啶(PI)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内caspase 3的荧光强度。收集各组细胞,在活性caspase 3-FITC单染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caspase 3阳性细胞百分率;在PI单染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对照组和caspase 3抑制剂组HSF胞质中caspase 3-FITC荧光微弱,PDT组荧光显著增强;对照组活性caspase 3阳性细胞百分率低,HMME-PDT组(30.86% ± 1.21%)上升,caspase 3抑制剂组(2.46% ± 0.18%)降低,后两组间比较,t = 21.76,P 〈 0.05。PI染色分析表明,对照组凋亡率(2.45% ± 0.22%)低,PDT组(30.54% ± 3.78%)显著升高,两组比较,t = 35.90,P 〈 0.05;caspase 3抑制剂组凋亡率(10.46% ± 2.15%)低于PDT组,但显著高于对照组(t = 27.97,P 〈 0.05)。结论 HMME-PDT诱导HSF发生的凋亡效应与caspase 3的激活密切相关,但该凋亡效应并不依赖于caspase 3。
蔡宏顾瑛曾晶孙强董宁
关键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学疗法HMME-PDT
m icroRNA-449b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介导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mi R-449b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刺激树突状细胞(DC)中的变化及其对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0、100、1 000 ng/ml剂量的HMGB1刺激小鼠脾脏来源的CD11c+DC,于48后检测DC表面分子CD80、CD86、MHC-II及细胞内mi R-449b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剂量HMGB1刺激对DC凋亡的影响。DC转染mi R-449b模拟物(mi R-449b)、抑制物(In-mi R-449b)及相应对照(mi R-NC、In-mi RNC)后,HMGB1(100 ng/ml)刺激48 h收取细胞,检测DC表面分子、凋亡改变以及与T细胞混合培养后T细胞增殖、分化功能的变化。结果:HMGB1刺激DC后,其表面分子随着剂量的增加表达上调,其中以100 ng/ml组上调最为明显,而大剂量(1 000 ng/ml)时表达有所下调;mi R-449b在48 h 100及1 000 ng/ml HMBG1组表达明显上调(P<0.05);随着HMGB1剂量的增加,DC在48 h凋亡逐渐增加(P<0.05)。转染mi R-449b可上调其在细胞内表达,而抑制物可抑制其表达;上调mi R-449b后HMGB1(100 ng/ml)刺激48 h DC表面分子CD86表达显著上调(P<0.05)、凋亡增加(P<0.01)、对T细胞的共刺激增殖效应减弱、混合性淋巴细胞反应中IL-4水平增多(P<0.01)、IFN-γ水平下降(P<0.05)。结论:mi R-449b可负性调控HMGB1介导DC免疫功能及促进其凋亡,进而在机体免疫反应障碍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
王勇涛董宁柴艳芬于燕齐安龙姚咏明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免疫功能
生物喋呤在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中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观察生物喋呤 (主要是四氢生物喋呤 ,BH4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脓毒症中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 ,并初步探讨BH4 的生成与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关系。 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10只 )、烫伤对照组 (TC组 ,10只 )和烫伤后金葡菌感染组(BF组 ,5 0只 )。TC组和BF组采用大鼠 2 0 %TBSAⅢ度烫伤模型 ,BF组在烫伤后 2 4h再用金葡菌攻击制成烫伤后脓毒症模型 ,检测各组心、肝、肺、肾组织中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Ⅰ (GTP -CHⅠ )mRNA的表达及组织BH4 的含量 ,同时测定上述器官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可导致动物心、肝、肺、肾组织GTP -CHⅠ基因表达明显升高 ,伤后 2 4h仍持续于较高水平(P <0 .0 5~ 0 .0 1)。与之相应 ,肝、肺、肾组织中BH4 的产生亦显著增加。烫伤后金葡菌攻击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 (Cr)、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1)。相关分析显示 ,心组织GTP -CHⅠmRNA表达和肾组织BH4 含量分别与血清CK -MB和C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分别为r =0 .892 ,P =0 .0 0 12和r =0 .942 3,P =0 .0 0 15 )。 结论 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可从基因水平诱导体内BH4 的从头合成 ,BH4 在介导多器?
李红云姚咏明施志国董宁于燕陆连荣盛志勇
关键词:烧伤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生物喋呤
严重烧伤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明确严重烧伤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在患者不良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6例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30%的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对所采集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试验分组:(1)按烧伤面积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41例(TBSA 30%~49%),Ⅱ组34例(TBSA 50%~69%),Ⅲ组31例(TBSA 70%~99%);(2)将59例并发脓毒症患者根据其预后分为死亡组(17例)与存活组(42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25位健康献血员)。分别于烧伤后1、3、7、14、21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T淋巴细胞孵育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分泌水平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严重烧伤患者各烧伤面积组外周血T淋巴细增殖活性及IL-2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Ⅰ组与Ⅲ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死亡组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IL-2表达水平在伤后3~21天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或P<0.05)。结论严重烧伤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受抑,机体免疫功能障碍程度与烧伤面积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黄立锋姚咏明龚平董宁于燕贺立新盛志勇
关键词:烧伤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免疫
IL‑35对脓毒症中效应性T细胞自噬的抑制作用
本发明公开了IL‑35抑制剂在制备促进效应性T细胞自噬的制剂中的应用。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促进效应性T细胞自噬的方法。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发现了IL‑35与效应性T细胞自噬存在相关性,通过抑制IL‑35可以促进效应性T细胞...
姚咏明吴田田张卉任超李俊聪董宁
文献传递
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致严重脓毒症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3
2001年
目的 :初步建立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感染所致严重脓毒症的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 Wistar大鼠行 2 0 %总体表面积 度烫伤 ,于伤后 2 4小时经腹腔注射对数生长期的金葡菌菌液 4ml/ kg(浓度为8× 10 1 2集落形成单位 / L)造成严重脓毒症。结果 :烫伤复合金葡菌攻击后 ,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干扰素 γ和一氧化氮水平均显著升高 (P<0 .0 5或 P<0 .0 1) ;同时反映动物肝、肾和心脏功能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 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肌酐 (Cr)、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增加 ,而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呈持续下降趋势。相关分析显示 :动物血清 CK MB、AL T和 Cr水平分别与心、肝、肾组织中肠毒素 B (SE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分别为 r1 =0 .789,P=0 .0 11;r2 =0 .846 ,P=0 .0 0 4和r3=0 .6 70 ,P =0 .0 48) ,而小肠组织 DAO活性与血浆葡萄球菌 SE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r4=0 .44 0 ,P =0 .0 17)。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 ,动物多个器官明显受损。结论 :大鼠 2 0 %总体表面积 度烫伤后合并金葡菌感染可致大鼠体内广泛炎症反应并伴有多器官损害 ,其改变符合严重脓毒症的标准与特征。
李红云姚咏明施志国董宁于燕陆连荣盛志勇
关键词:烫伤金黄色葡萄球菌严重脓毒症
衣霉素诱导内质网应激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内质网应激(ERS)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适应性应激反应,本研究应用ERS特异性诱导剂衣霉素(TM)体外刺激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观察DC功能状态的改变情况。方法:分离正常BALB/c小鼠脾脏DC进行体外培养,给予ERS特异性诱导剂TM刺激,观察不同剂量、不同作用时间TM刺激与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及分泌功能间的效应关系。结果:TM刺激后,DC表面共刺激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表达有明显上调(P<0.05),但未引起CD80、CD86表达水平的明显改变;TM刺激后DC分泌功能有所增强。结论:TM激发的药物性ERS不能有效诱导DC成熟分化。
祝筱梅姚咏明董宁张庆红于燕盛志勇
关键词:免疫树突状细胞内质网应激衣霉素
严重烧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DR抗原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 :探讨烧伤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 DR抗原受体 (HL A DR)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选取临床烧伤患者 30例 ,依据病程长短选取病程中 1~ 5个时间点静脉采血 ,以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 HL A DR的表达率 ,并根据烧伤程度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伤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HL A DR的表达率明显降低 ,降低程度及持续时间与伤情有关 ,特重烧伤患者与中度烧伤患者〔(4.30± 1.5 0 ) %比(13.86 %± 2 .4 0 ) %〕、中度烧伤患者与轻度烧伤患者〔(13.86± 2 .4 0 ) %比 (5 8.80± 5 .6 0 ) %〕比较差异均显著(P均 <0 .0 1)。结论 :单核细胞 HL A DR的表达率是反映免疫功能的简单实用的指标。重症烧伤后免疫麻痹可持续较长时间 ,必要的免疫加强治疗有重要意义。
刘静杰胡森董宁孙丹柴家科朱敬民盛志勇
关键词:烧伤外周血单核细胞
双单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浆及组织中金葡菌肠毒素B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细菌学研究表明,可溶性外毒素的产生是革兰阳性菌(G^+菌)感染的重要标志之一,在 G^+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肠毒素和中毒性休克毒素-1(TSST-1)因其"超抗原"特性,以及它们在脓毒症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中的特殊意义而倍受关注。本文建立了一种敏感、快速的酶免疫测定方法,用于定量检测动物体液及组织中金葡菌肠毒素 B(SEB)。方法:采用生物素-链亲素系统放大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以 SEB 单抗1D_2为包被抗体、生物素标记的另一种 SEB 单抗2D_1为标记抗体进行测定。结果:在0.039~10.000μg/L 浓度范围内将 SEB 标准品进行倍比稀释,平行测定4次。当 SEB 标准品浓度为0.039μg/L 时,测得的平均 A 值仍明显高于阴性对照(分别为0.193和0.108)。若以样品 A 值/阴性对照 A 值大于2(P/N>2)作为阳性判断标准,则最低检出限为0.078μg/L(A=0.220)。在0.078~10.000μg/L 的浓度范围内,SEB 标准品浓度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 r=0.9906,平均变异系数为5.32%。为了考察方法的精确度,在标准曲线适用的范围内选择3个 SEB 浓度(10.000μg/L、5.000μg/L和2.500μg/L),每个浓度重复测定4次,变异系数分别为6.82%、5.25%、和3.90%,平均变异系数为5.32%。回收实验显示,正常大鼠、家兔和人血浆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3%、97.34%和19.99%,正常人尿液中平均回收率为91.53%。上述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性较高,可用于定性及定量检测动物血浆及人尿液中的 SEB。结论:本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稳定性强,而且简便、快速,适用于动物血浆及组织中微量 SEB 的定量测定,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李红云姚咏明施志国董宁于燕陆连荣盛志勇
关键词:金葡菌单抗ELISA肠毒素
高迁移率族蛋白B1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及其受体机制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受体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HMGB1刺激后,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
刘峰姚咏明董宁徐珊盛志勇
文献传递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