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志刚

作品数:340 被引量:759H指数:16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6篇专利
  • 13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9篇交通运输工程
  • 67篇建筑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9篇隧道
  • 135篇公路
  • 85篇交通安全
  • 62篇公路隧道
  • 56篇高速公路
  • 43篇驾驶
  • 36篇标线
  • 35篇车道
  • 33篇隧道入口
  • 33篇交叉口
  • 32篇行车
  • 30篇视觉
  • 30篇突起路标
  • 27篇减速
  • 27篇高速公路隧道
  • 26篇逆反射
  • 25篇轮廓标
  • 25篇反光
  • 24篇交通安全技术
  • 21篇视线

机构

  • 320篇武汉理工大学
  • 30篇同济大学
  • 12篇贵州省交通规...
  • 9篇金华市公路管...
  • 7篇杭州市城市规...
  • 6篇西南交通大学
  • 6篇云南省公路科...
  • 3篇武汉市公安局
  • 2篇重庆交通大学
  • 2篇中铁第四勘察...
  • 2篇杭州市地铁集...
  • 2篇中交一公局集...
  • 2篇浙江星宗新能...
  • 2篇安徽中益新材...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逢甲大学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作者

  • 338篇杜志刚
  • 37篇郑展骥
  • 27篇孟爽
  • 24篇韩磊
  • 22篇潘晓东
  • 19篇陈鑫
  • 16篇陈灿
  • 16篇陈国俊
  • 16篇黄发明
  • 15篇陈莹
  • 15篇万红亮
  • 13篇徐良杰
  • 12篇杨柳
  • 11篇刘启远
  • 9篇余金林
  • 9篇刘婷
  • 9篇陶鹏鹏
  • 8篇蒋旭
  • 7篇罗莹
  • 7篇黄婷

传媒

  • 25篇武汉理工大学...
  • 16篇公路
  • 12篇交通科技
  • 10篇中国安全科学...
  • 7篇隧道建设(中...
  • 5篇公路交通科技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同济大学学报...
  • 4篇交通信息与安...
  • 3篇交通科技与经...
  • 3篇中外公路
  • 3篇中国公路学报
  • 3篇浙江交通职业...
  • 2篇现代隧道技术
  • 2篇公路与汽运
  • 2篇中南公路工程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中国科教创新...
  • 2篇道路交通科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年份

  • 34篇2023
  • 43篇2022
  • 32篇2021
  • 37篇2020
  • 28篇2019
  • 27篇2018
  • 25篇2017
  • 22篇2016
  • 22篇2015
  • 14篇2014
  • 11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0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3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路隧道中部视错觉减速标线的优化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改善隧道中部的减速效果,提出了高、低频视觉信息组合的设计方法。利用3ds Max软件制作公路隧道仿真场景的视频,并在隧道侧墙上设置高频8~16 Hz和低频0.2~4 Hz的视错觉组合标线,采用E-prime2.0软件对设置单一频率和高、低频组合的视觉信息进行了心理物理学试验,得出不同信息下的驾驶员的速度错觉程度,进而分析了视错觉标线的减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多频率组合信息使驾驶员对速度的感知产生高估,其中设置高频信息为12 Hz和低频信息为0.2 Hz相组合的视觉信息使驾驶员的速度高估程度为8.21%较合理,同时驾驶员的反应时最短为2.09 s。在此基础上,通过行车安全距离模型,计算得出隧道中部在限速80 km/h下的车辆安全距离最少为67 m,与传统的行车安全距离90 m相比减小25.6%,更符合实际的行车状况。
史晓花杜志刚郑展骥吴超仲
关键词:隧道工程交通安全公路隧道反应时
长隧道韵律型视觉环境设计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采用心理物理试验分析公路隧道内部视觉环境对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影响,将E-prime 2.0软件与仿真驾驶模拟器相结合,对驾驶员在隧道内长时间行车中的速度判断准确率及反应时间两个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标志标线构建公路隧道内韵律型标线系统的改善措施,以改善隧道内视觉环境,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及Logistics拟合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公路隧道内韵律型标线系统能提升隧道内驾驶员的速度判断准确率3.33%~11.66%;2)普通公路隧道场景中,被试者反应时间与隧道内行车时间存在显著关系,公路隧道内韵律型标线系统的场景中,反应时间与隧道内的行车时间没有显著关系,能有效缓解视觉疲劳现象;3)被试者反应时间的增加同时受隧道内视觉环境与行车时间的影响。公路隧道内韵律型标线系统能有效提高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适用于行驶速度为80 km/h、大于1 333 m的隧道。
郑展骥杜志刚李平凡
关键词:安全工程行车安全
一种可提高驾驶注意力的公路隧道中部诱导装置
本发明涉及道路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可提高驾驶注意力的公路隧道中部诱导装置;包括若干反光环和反光条,所述若干反光环沿隧道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反光环之间间隔设有若干反光条,下部反光区的接续部上设有应急诱导灯;所述道路两侧...
杜志刚雷川汪勇飞刘梦
文献传递
强背景光T型交叉口视线诱导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背景光T型交叉口视线诱导系统,包括设置在T型交叉口的转弯道路外侧的广场和设置在T型交叉口的直行道路中间的隔离栏,所述广场上远离转弯道路的边缘处横向设置有发光大屏,还包括低位诱导优化系统、中位诱导优化系统、...
杜志刚陈莹秦小琳王雨璇罗莹
一种基于多级防护的避险车道系统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基于多级防护的避险车道系统,包括设于避险车道上的制动体与防护组、设于避险车道入口位置的防撞组与指示组、设于避险车道两侧位置的避险车道护栏以及设于救援车道两侧位置的救援车道护栏,避险车道...
杜志刚焦方通倪玉丹何锐金筱雯
文献传递
一种高速公路长大桥梁弯道路段视觉诱导系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附属设施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高速公路长大桥梁弯道路段视觉诱导系统,包括弯道指示标志、线形诱导标、黄黑立面标线、箭头标识、轮廓标、猫眼道钉、黄色震荡标线以及双白实线,弯道指示标志设于接近弯道段位置处,线形诱...
杜志刚雷艺为闵玥诗
低等级公路隧道应急诱导系统设置方法
2023年
依据低等级公路隧道应急诱导现状及问题,结合线性视线诱导(简称“线性诱导”)理念,构建了基于线性诱导的低等级公路隧道应急诱导优化框架,提出了人行横洞、车行横洞、紧急停车带的应急诱导方案.结果表明:现阶段大部分低等级公路隧道的应急诱导设置存在路权缺失或不明确、应急照明可靠性差、逃生路线不清晰、设施可视性差等问题.通过线性诱导设施的短/中/长线条、环等主要元素,辅以点状元素,融合自发光诱导技术,形成对人行横洞、车行横洞、紧急停车带的多层轮廓诱导与多层线形诱导,与照明、多点诱导等应急方式相比,基于线性诱导的应急诱导方案可保障路权的清晰明确、强化逃生疏散方向诱导性;同时,对视距视区优化作用显著,停电后疏散标志的可视距离仍然保持较好水平.
雷凯婷杜志刚许富强梅家林韩磊
关键词:交通工程
基于视觉负荷指标的隧道进口合理遮光设施设置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文中多次测量隧道进口瞳孔照度,利用视觉负荷指标,获得理想照度曲线,并用于对6种不同形式的正削竹、反削竹遮光设施的遮光效果进行分析和比选.结果显示,隧道微缩模型能较好模拟真实隧道进口瞳孔照度过渡;遮光设施遮光效果由优及劣的顺序依次为:30°反削竹、45°反削竹、30°正削竹、45°正削竹、60°反削竹、60°正削竹、端墙式.结论:30°反削竹遮光设施遮光效果最佳;相同角度遮光设施形式,反削竹遮光设施比正削竹遮光效果好.
陶鹏鹏冯超杜志刚王明年
关键词:隧道进口
山区公路桥头行车安全评价指标及改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山区公路桥涵运营中的桥头跳车现象,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山区公路桥头行车安全性为研究对象,选取行车中车辆振动加速度变动作为驾驶员危害程度定量评价指标,实验表明,桥头跳车的危害程度与车辆经过桥头时的行驶速度呈正相关,并表现为加速度最大瞬态振动值(Maximum Transient Vibration Value,MTVV)的大小。因此,提出通过在桥梁位置设置合理指示标志及限速标志,提醒驾驶员降速行驶,可期望来降低桥头跳车的危害程度,并为公路部门的养护管理提供方便。
杜志刚潘晓东邱超
关键词:桥头跳车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交通标志养护管理
不同时段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入口视觉特性研究
2022年
为研究驾驶人在特长隧道入口不同时段、不同区段行驶时的视觉状态变化,分别在正午、傍晚和夜晚时段在高速公路特长隧道上进行实车实验.选取注视特性和扫视特性的参数,分析行驶时段、行驶区段对驾驶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段、不同区段的垂直注视点范围和注视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行驶的时段和区段会对驾驶人的水平注视点范围、注视持续时间、扫视幅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正午驾驶人行驶时的区段会对平均注视时间产生影响;行驶的时段会对平均扫视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
梅家林杜志刚王首硕
关键词:特长隧道隧道入口交通工程视觉特性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