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龙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细胞
  • 4篇灌注
  • 3篇肾脏
  • 3篇缺血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缺血再灌注损...
  • 3篇灌注损伤
  • 2篇蛋白
  • 2篇肾小管
  • 2篇肾小管上皮
  • 2篇肾小管上皮细...
  • 2篇小管
  • 2篇小管上皮细胞
  • 2篇干细胞
  • 1篇凋亡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机构

  • 8篇复旦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李龙
  • 6篇戎瑞明
  • 5篇林淼
  • 4篇朱同玉
  • 3篇许明
  • 3篇黎力平
  • 2篇郑龙
  • 1篇侯嘉云
  • 1篇闵智慧
  • 1篇曹东明
  • 1篇武多娇
  • 1篇李晓慧
  • 1篇戚贵生
  • 1篇宋东莉
  • 1篇王继纳
  • 1篇唐群业
  • 1篇钱梦佳
  • 1篇吴擘頲
  • 1篇杨橙
  • 1篇裴海涛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移植杂志...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壳聚糖/明胶三维模型的建立
2013年
目的:观察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壳聚糖/明胶三维支架培养系统中的生长特性,构建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三维培养生长模型。方法:将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三维支架中培养,电镜观察培养不同时间后的细胞形态。用Annexin V&PI双染检测三维培养的细胞凋亡率。结果:电镜观察显示人肾小管细胞在壳聚糖/明胶三维支架中紧贴支架生长。三维培养细胞早期自发凋亡细胞率为2.53%,与二维培养细胞的3.26%相比显著减少(P<0.05);三维培养和二维培养细胞晚期凋亡细胞率分别为1.81%和2.61%,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说明壳聚糖/明胶三维支架能够保持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早期凋亡率是进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有效途径。
宋东莉侯嘉云王玲燕李龙武多娇钱梦佳闵智慧许明戎瑞明朱同玉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凋亡
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130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局灶性脑缺血再罐注损伤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P-7治疗组。在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对各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皮质区神经细胞凋亡,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10tting)分别检测皮层区凋亡活化因子-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Apaf-1)和Bcl-2/腺病毒E1 B 1 9kDa相互作用蛋白3(Bcl-2/adenovirus E1B 19 kDa 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BMP-7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缺血侧皮层Apaf-1和BNIP3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结论:BMP-7可能通过下调Apaf-1和BNIP3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曹东明李晓慧李龙裴海涛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骨形态发生蛋白-7BCL-2
大鼠肾脏皮质中分离出新型间质细胞——特络细胞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SD大鼠肾脏皮质中特络细胞(TC)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手术获取4周雄性SD大鼠肾脏皮质,使用二型胶原酶等消化酶获取细胞,利用显微切割的方法分离纯化并原代培养TC。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并鉴定原代培养的TC。免疫荧光检测TC、成纤维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MSC)中CD34、CD117、CD63、Ⅳ型胶原蛋白及层黏连蛋白(LN)的表达情况。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TC形态学特征。结果肾脏皮质中能分离出TC,且可以体外原代培养,其形态学特征与其他器官中发现的TC相似。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发现TC表达CD117、CD34及CD63 3种细胞表面分子,以及肾小管和肾小球基底膜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蛋白及LN,明显与成纤维细胞及MSC不同。TEM检测结果发现,TC位于肾脏皮质的间质区域、肾小管及血管周围。结论大鼠肾脏皮质存在TC,由于其表达CD117、CD34、CD63、Ⅳ型胶原蛋白及LN,提示其可能在促进基底膜再生及肾脏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功能。
黎力平林淼李龙郑龙朱同玉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肾脏皮质
黄芩苷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黄芩苷处理组.黄芩苷处理组又根据药物浓度分为1mg/kg组,10mg/kg组,100m...
林淼李龙黎力平戎瑞明朱同玉
关键词:肾脏缺血再灌注黄芩苷炎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exosome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来源外泌体(exosome)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鉴定大鼠BM-MSC.提取BM-MSC来源exosome,使用电镜观察exosome,并检测其表面CD63表达.构建雄性SD大鼠IRI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MSC处理组(IR+MSC组)、MSC来源exosome处理组(IR+MSC-ex组)、成纤维细胞来源exosome处理组(IR+F-ex组),每组6只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TUNEL染色评价细胞凋亡,RT-PCR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s-3)表达水平.结果 (1)成功分离培养大鼠BM-MSC,其表面高表达CD29、CD44,低表达CD34,可成功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2)透射电镜下观察鉴定exosome,其表面标志CD63表达阳性;(3)与IR组相比,IR+MSC组、IR+MSC-ex组血肌酐、尿素氮均显著降低,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凋亡细胞数减少,部分炎症因子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减少(IR组:4 310±616,IR+ MSC组:2569±530,IR+MSC-ex组:3144±343,均P<0.05).结论 大鼠BM-MSC来源exosome对大鼠肾脏IRI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炎症和凋亡水平.
王汝霖林淼黎力平李龙戚贵生戎瑞明许明朱同玉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外泌体
组蛋白甲基化抑制剂DZNep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化抑制剂DZNep在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对肾脏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治疗组(IR+DZNep组)。后两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DZNep组双侧腹股沟皮下注射DZNep(1mg/kg)100μL。假手术组游离双侧肾蒂但不阻断。术后36h采集标本,评价肾功能和肾组织病理学损伤;通过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通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评价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肾脏组织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6h,与IR组相连,IR+DZNep组小鼠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下降(69.17±3.49 vs 103.83±14.62,9.56±1.07 vs 0.75±15.83;P<0.05);病理损伤减轻,肾小管细胞凋亡减少,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降低(P<0.05)。结论:DZNep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等方式降低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的损伤程度,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李佳蔚李龙张潮王继纳戎瑞明
关键词:表观遗传修饰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硫醚环化B螺旋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HK-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2015年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硫醚环化B螺旋肽(thioether-cyclized helix B peptide,CHBP)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renal proximal tubular cell line,HK-2)并分为Control组、H2O2组和CHBP组。H2O2组和CHBP组均通过500μmol/L H2O2刺激4 h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CHBP组在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1 h前加入20 nmol/L的CHBP。500μmol/L H2O2刺激4 h后,检测细胞的活性、凋亡情况以及氧化应激损伤程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PCR技术检测连接免疫球蛋白(binding immunoglobulin protein,BiP)、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以及下游NF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信号通路中的分子表达水平,判断内质网应激水平。结果:CHBP预处理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细胞毒性损伤;CCK-8试剂盒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发现,CHBP预处理后细胞活性增加,凋亡减少,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水平下降。CHBP组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水平较H2O2组显著升高。结论:CHBP预处理可以减轻HK-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这一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和激活下游Nrf2信号通路实现的。
李龙郑龙胡超林淼龙亚秋戎瑞明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
全身淋巴照射联合ATG在致敏患者肾移植及逆转AMR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全身淋巴照射联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用于高致敏患者肾移植脱敏治疗及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13例肾移植受者的资料,其中2例为术前致敏患者,均接受全身淋巴照射+血浆置换+低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ATG的脱敏方案;11例为经移植肾穿刺病理检查诊断的AMR,7例接受全身淋巴照射+血浆置换+低剂量IVIG+ATG的治疗方案,4例接受全身淋巴照射+IVIG+ATG的治疗方案。结果术前脱敏治疗2例均治疗成功,并接受活体供肾移植,术后随访1年未出现病理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术后B淋巴细胞数量呈持续抑制趋势,随访期间未超过脱敏治疗前水平,术后各时间点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百分率较脱敏治疗前明显升高。术后AMR患者中,10例治疗后排斥反应成功逆转,1例因治疗失败行移植肾切除。治疗成功的AMR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数呈持续抑制趋势,neg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1年行移植肾程序性活检均未发现AMR。结论全身淋巴照射联合ATG用于高致敏患者的脱敏治疗及肾移植受者AMR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机制可能与诱导Treg细胞的产生有关。
李龙戚贵生杨橙林淼赵梓彤吴擘頲唐群业许明戎瑞明
关键词:肾移植移植物排斥血浆置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