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 作品数:22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广东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伽玛刀治疗120例垂体泌乳素瘤疗效分析
- 目的:通过分析伽玛刀治疗垂体泌乳素瘤在控制肿瘤和改善内分泌方面的改变,评价伽玛刀治疗泌乳素瘤作用和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有120例垂体泌乳素瘤患者在我院接受伽玛刀治疗。治疗边缘剂量12-32G...
- 王伟李鹏王兴杨威钟琪昝昕
- 关键词:垂体泌乳素瘤血清泌乳素临床疗效
- 伽马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评价伽马刀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6月至2016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5例,其中男13例,女22例。术前均经MRI确诊,术后经组织病理证实或经MRI进一步验证。伽马刀肿瘤周边照射剂量为11~16 Gy,平均(14.3±1.1)Gy,45%~50%等剂量线覆盖,确保视交叉受照射剂量低于8 Gy。术后第1年,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进行随访,以后1次/年,患者来院进行临床疗效、手术相关并发症及肿瘤体积的评价。结果 35例患者随访12~77个月,平均(36±4)个月,全部病例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视神经损伤及新的颅神经损伤。有症状患者28例(80.0%),症状改善率为96.4%(27例),其中症状改善15例(53.6%),症状消失12例(42.9%),无变化1例(3.6%),未发生症状恶化。症状改善时间为术后2~7个月,平均(3.7±0.3)个月。影像学随访显示,35例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0.9)cm^3比(32.6±3.6)cm^3,t=8.492,P<0.01];肿瘤体积缩小率≤25%、26%~50%、51%~75%、≥75%分别有3(8.6%)、2(5.7%)、8(22.9%)和22(62.9%)例。结论伽马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性好,疗效明确,可作为该病首选的治疗方式,但需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
- 任海波王毅李鹏李鹏
- 关键词:海绵窦伽马刀
- 伽玛刀治疗垂体柄肿瘤12例报告
- 目的回顾分析伽玛刀治疗垂体柄肿瘤的近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探索和改进伽玛刀治疗垂体柄肿瘤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垂体柄肿瘤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临床表现...
- 王伟李鹏
- 文献传递
- 不同治疗计划优化方式在听神经瘤伽马刀治疗中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比较手动的正向计划(manual forward plan,M-FP)、手动靶点的逆向计划(manual shot inverse plan,MS-IP)和自动靶点的逆向计划(automatic shot inverse plan,AS-IP)在听神经瘤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接受伽玛刀治疗的26例听神经瘤患者,分别重新设计M-FP、MS-IP和AS-IP。比较靶区剂量分布、照射时间和OAR剂量参数。结果:靶区剂量分布两种IP的覆盖率、选择性、Paddick适形度指数(PCI)均好于M-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I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P的梯度指数(GI)略高于其余两种计划,与M-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S-I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计划的照射时间从高到低依次为M-FP、MS-IP、AS-IP,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AR的剂量两种IP耳蜗的D_(max)、D_(mean)均低于M-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I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计划脑干的D_(max)、D_(0.1 cc)、D_(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ksell伽玛刀GammaPlan中的IP在优化过程中可能是一种次优的计划,但与FP相比,IP的靶区剂量分布略优,对小体积OAR保护更好,治疗时间上也体现出明显优势。如果未来进一步完善优化模式,或许对临床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 蔡俊涛陈兢李鹏李杨张祝均徐云波
- 关键词:听神经瘤
- 全麻时下丘脑底核电刺激术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评估全身麻醉下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全麻DBS手术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全麻DBS手术及局麻DBS手术的各3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双侧丘脑底核电极植入,术中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和控制麻醉深度,利用微电极记录(microelectrode recording,MER)双侧丘脑底核特征性放电,验证靶点位置。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完成脑深部电极、延伸导线及刺激发生器(implantable pulse generator,IPG)植入,术后薄层CT扫描重建电极图像,验证电极植入精度。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评价手术前后运动症状改善情况,记录和分析术中MER结果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植入手术,电极位置准确,全麻组及局麻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UPDRS-Ⅲ评分、药物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未发生颅内出血、脑梗塞及感染,5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精神行为异常,均在术后48 h内消失。结论全麻STN-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术后疗效与传统局麻下电极植入手术疗效相当,在严格管理情况下,手术和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能提高患者的手术舒适度。
- 师艺峰张莹李鹏
-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深部刺激丘脑底核全麻
- 伏隔核联合内囊前肢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2例病例报告)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脑深部电刺激正逐步取代传统毁损手术用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然而,由于缺乏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最佳的刺激靶点及最优的刺激参数仍不甚明确。近年来,国际上涌现出一批采用内囊前肢或伏隔核为刺激靶点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小样本量报道,均提示不错临床疗效。为此,我中心采用伏隔核和内囊前肢同时刺激,探索更优多靶点组合及程控参数。方法 2015年12月到2018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完成2例双靶点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病例,两例病例分别完成27个月和12个月临床随访,包括术前、术后强迫症状和一系列认知功能评估。结果开机后经过多次程控参数调整,两例患者不仅强迫症状明显缓解,而且焦虑抑郁情绪也有所改善。长期随访提示,两例患者强迫症状分别缓解75%和83%,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及认知功能废损。结论内囊前肢联合伏隔核DBS刺激难治性OCD证实了较好临床疗效。通过手术前后靶点影响分析及程控测试提示:内囊前肢腹侧中段联合伏隔核刺激提示更优靶点组合,即以较低能量达到明显改善强迫症状目的。
- 王馨龚飞龙高远李登辉熊博韬文荣徐阳阳王梦琦史毅丰秦臻张时真张时真王伟
- 关键词:难治性强迫症脑深部电刺激内囊前肢伏隔核
- 不同MRI定位方式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对照研究
-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MRI定位方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探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MRI定位的最佳扫描成像序列.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对6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双靶点伽玛刀治疗,治疗中心剂量8...
- 王伟李鹏古艳李杨陈兢
- 关键词: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磁共振成像
- 文献传递
- 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近远期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术后症状缓解特点,为提高术后病人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34例帕金森病患者于我院接受丘脑底核电刺激手术治疗,其中单侧植入3
- 李鹏王伟钟琪任海波王兴毛伯镛
- 丘脑底核电刺激术后步态障碍患者的程控探索
- 李鹏
- pcDNA3.1-Egr.1p-p16重组质粒联合伽玛刀治疗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pcDNA3.1-Egr.1p-p16重组质粒联合伽玛刀治疗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并探讨最佳的放射剂量和质粒注射剂量。方法选取健康裸鼠110只,通过右腋皮下注射人胶质母细胞瘤T89G细胞株建立胶质母细胞瘤动...
- 李鹏王伟张祝均
- 关键词:伽玛刀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