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作品数:21 被引量:156 H指数:9 供职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水利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RegCM3下1951-2100年江苏省热量资源及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 被引量:12 2015年 为揭示气候变化情景下江苏省热量资源及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规律,本研究根据江苏省1971-2000年逐日站点气象数据以及RegCM3模式模拟输出的格点气象数据,从中提取江苏省气象资料,对RegCM3下1951-2100年江苏省热量资源及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显示:(1)江苏省热量资源总体呈现年≥10℃积温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且随年份增加逐渐增加;一季稻适播期(≥10℃初日)空间上由西南向东北逐渐推迟,且随年份增加逐渐提前;一季稻生育期天数1951-2010年由东北向西南逐渐缩短,2011-2100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缩短。(2)随着热量资源的逐渐增加,江苏省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呈现出时间上低-高-低、空间上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的趋势,且苏南西南部一直为高值区。 褚荣浩 申双和 吕厚荃 李萌 喻丽 沙修竹关键词:REGCM3 热量资源 一季稻 气候生产潜力 一种基于行为识别的用户密码软安全保护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行为识别的用户密码软安全保护方法,针对现有技术增加了一种软安全机制,提供了三重保护:触发键盘保护,个人软键盘密码保护,密码输入时延保护。触发键盘的可选性以及软键盘的个人定制增大了探寻密码的难度;个人软... 钟水明 陆晓翔 鞠兴旺 杨萍 严璐绮 李雪 李萌 杨欣妍文献传递 基于格点积温指标的黄淮海冬麦区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预估 被引量:2 2016年 为宏观了解冬小麦产量及产量稳定度的变化规律,基于1991-2013年黄淮海冬麦区91个有冬小麦种植的农业气象站点的冬小麦发育期及对应年份100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格点积温指标划分生育期,通过逐步订正法对冬小麦的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变异系数进行估算,之后结合国家气候中心RegCM3模式模拟A1B情景下1951-2100年0.25°×0.25°格点气象资料,对未来情景下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变异系数进行预估。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黄淮海冬麦区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且该波动逐渐趋稳;各时段气候生产潜力基本介于6 277~7 044kg·hm^(-2),除2011-2040年有21.94kg·hm^(-2)·10a^(-1)的上升趋势外,其余时段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在空间上总体呈北部低、四周高,在时间上主要呈先平稳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其变异系数在空间上总体呈北高南低,在时间上呈北部先增后减、南部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光、温、水的匹配程度。 李萌 申双和 褚荣浩 李楠 吕厚荃关键词:冬小麦 气候生产潜力 UV-B辐射增强对河南省夏直播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014年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模拟地表UV-B辐射增强对花生(开农49号)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UV-B辐射设3个水平,即对照、增强20%和增强40%.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能显著降低花生产量,产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单位面积产量、株荚果数、百仁重减少造成的;花生品质受UV-B影响较为复杂,UV-B增强20%时,花生脂肪质量分数为51.02%,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2.34%,油酸/亚油酸质量比为1.19,较对照组提高了0.02;UV-B增强40%时,花生脂肪质量分数为51.82%,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2.56%,油酸/亚油酸质量比为1.28,较对照组提高了0.11.研究认为,UV-B辐射增强,不足以对花生的品质产生显著影响,这可能与设定的UV-B辐射强度、试验设计方案及花生的品种有关. 韩艳 娄运生 李萌 胡程达 刘荣花关键词:UV-B辐射 花生 夏玉米理化参数对连续水分胁迫的响应特征及遥感监测 随着科技、农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粮食安全、国家的宏观政策、干旱和洪涝监测等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急需大量快速精准的数据支持,而遥感的技术可以充分满足上述要求,可以对农作物对干旱、洪涝等极端事件的响应进行快速、高效... 李萌关键词:夏玉米 水分胁迫 辐射传输模型 文献传递 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淮海冬麦区降水量及其适宜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2015年 采用双线性插值法将RegCM3模式模拟的A1B情景下该区域1951-2100年0.25°×0.25°的格点数据插值到各站点位置,然后利用黄淮海冬麦区1971-2000年83个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对其进行误差订正,再将情景数据分为1951-1980年、1981-2010年、2011-2040年、2041-2070年和2071-2100年共5个阶段,计算各阶段冬小麦主要生育期降水量及其适宜度,并分析相应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黄淮海冬麦区在暖湿化的气候情景下,冬小麦各主要生育期降水量和降水适宜度总体上呈现南方多北方少的分布特点,返青-拔节期降水量最少,抽穗-成熟期降水量最多,相应各主要生育期的降水适宜度表现为返青-拔节期和抽穗-成熟期较高、拔节-抽穗期较低的特点。分时段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时间推延,各主要生育期内降水适宜度与降水量基本呈正相位的变化关系,即降水量越大,适宜度也相应增大。返青-拔节期的降水量和降水适宜度均呈现北部增加、南部明显减少的趋势,拔节-抽穗期降水量和降水适宜度均呈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抽穗-成熟期降水量和降水适宜度均呈先减少后相对稳定的变化趋势,全生育期内降水量和降水适宜度均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未来全球气候变暖情景下,黄淮海冬麦区北部可以考虑根据实际情况小幅扩大种植规模;南部可以考虑保持现有种植规模或小幅减小种植规模。 申双和 褚荣浩 吕厚荃 李萌 邵立瑛关键词:冬小麦 M 降水 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淮海冬麦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2015年 根据黄淮海冬麦区83个站点197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对比Reg CM3模式模拟输出的格点气象数据,对黄淮海冬麦区未来情景下气候变化特征、冬小麦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影响的冬小麦适播期、生长季长度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淮海冬麦区年平均温度呈现出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下降、时间上逐渐升高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变化气候倾向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黄淮海冬麦区≥0℃积温呈现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下降、时间上逐渐上升的趋势;80%保证率下冬小麦适播期(≥15℃终日)呈现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推迟、时间上逐渐推迟的趋势;生长季长度呈现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缩短、时间上逐渐缩短的趋势;3降水量呈现空间上由南向北先减少后增加、随时间南部明显减少、北部增加;参考蒸散呈现空间上由南向北先增加后减小、时间上逐渐减小的趋势;4日照时数空间由南向北逐渐增多、时间逐渐减少。 褚荣浩 申双和 吕厚荃 李萌 谭诗琪关键词:黄淮海 冬麦区 农业气候资源 REGCM3 2016年6月5日河南多地暴雨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2018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资料、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2016年6月5日河南多地发生的暴雨冰雹过程进行分析,以探讨强对流过程形成的天气形势及机制.结果表明:①当日高空形势有利于暴雨冰雹过程.高空为一槽一脊稳定环流形势,华北冷涡影响该省大部地区,全省位于低涡槽底,风场辐合区位于高空槽后.东移速度缓慢的低涡及切变线是主要影响系统,地面辐合线是对流触发系统.系统前倾,上干冷、下暖湿形势相配合.②水、热、动力配合较好为此次多地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水汽充沛区、辐合区均由西向东移动、水汽通量辐合强度增大;晋南对流性云团经太行山后迅速发展;华北冷涡、高空切变、地面辐合相配合,冷槽槽底存在下层暖湿气流.③雷达卫星观测表明:在晋南、豫西生成的相互独立强回波云系发展,最后形成多单体连成一片的带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冰雹天气过程的地区呈现强回波悬垂结构的典型特征. 沙修竹 杨敏 丁建芳 肖瑶 李萌关键词:低涡 切变 雷达回波 基于空气污染指数的太阳日总辐射计算方法 被引量:7 2015年 通过对2001—2012年全国23个站实测资料的分析,利用非线性回归法建立了以气温日较差、天文日照百分率和空气污染指数为主导因子的太阳日总辐射模型,这里简称为DSRM-Y模型(Daily Solar Radiation Model-Y),检验其效果并与已有的DSRM-C模型(Daily Solar Radiation Model-C)进行效果比对。结果表明:太阳日总辐射与空气污染指数呈显著负相关,DSRM-Y模型的太阳日总辐射估算值与实测值的散点图以及平均偏差、均方根误差、误差分析均表现出较好的拟合效果。将模型应用于西宁、上海、昆明3个代表站,空气污染指数上升后,3个站太阳日总辐射均呈减少趋势;23个站DSRM-Y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DSRM-C模型,即DSRM-Y模型的拟合效果好于DSRM-C模型。 喻丽 申双和 陶苏林 李萌 丁从慧关键词:空气污染指数 气温日较差 西北地区干旱趋势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5 2017年 选取西北地区1961~2014年124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分析该区域降水量及可能蒸散量变化特征,采用相对湿润度指数探讨分析该区域四季及喜温、喜凉作物生长季干旱趋势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降水量短缺呈增加趋势,可能蒸散量呈减少趋势,二者区域间差异均较大,其上升、下降趋势信度达99%及无明显变化站点分别占西北地区总站点的23.4%、0.8%、75.8%和18.5%、31.5%、50%。(2)西北地区相对湿润度表现为春季多特旱,夏秋两季多轻旱,冬季及喜温、喜凉作物生长季多中旱,且秋季呈变干趋势,其余各时段呈变湿趋势,春、夏、冬三季极为显著,空间上总体呈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后趋缓的趋势。(3)西北地区不同干旱发生频率总体呈现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喜温作物生长季>喜凉作物生长季,而干旱频率区域分布特征与相对湿润度基本一致。(4)西北地区各时段日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在秋季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余各时段均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在春季、喜温和喜凉作物生长季表现为增加趋势,而在夏、秋、冬三季表现为下降趋势;相对湿度、风速在各时段均表现为减少趋势。(5)相对湿润度指数M与各时段降水量、日照时数及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最大,与各时段风速及日平均气温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王磊 褚荣浩 申双和 李萌 韩艳关键词:干旱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