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厚荃

作品数:21 被引量:35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气候
  • 6篇玉米
  • 4篇冬小麦
  • 4篇小麦
  • 4篇黄淮
  • 4篇黄淮海
  • 3篇土壤
  • 3篇农业
  • 3篇气候适宜度
  • 3篇气象
  • 3篇夏玉米
  • 3篇黄淮海地区
  • 3篇干旱
  • 2篇水分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农业干旱
  • 2篇农业气象
  • 2篇农业生产
  • 2篇气候生产潜力

机构

  • 14篇中国气象局
  • 8篇中国气象科学...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河南省人工影...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千叶大学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作者

  • 21篇吕厚荃
  • 5篇申双和
  • 5篇李萌
  • 4篇张艳红
  • 3篇李森
  • 2篇于贵瑞
  • 2篇侯英雨
  • 2篇毛留喜
  • 2篇钱拴
  • 2篇韩丽娟
  • 2篇王良宇
  • 1篇娄秀荣
  • 1篇刘庚山
  • 1篇庄立伟
  • 1篇苏永秀
  • 1篇张雪芬
  • 1篇王春乙
  • 1篇李政
  • 1篇沙奕卓
  • 1篇韩艳

传媒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气象科技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淮海地区40年干湿状况时空变化分析
以干燥度指数对黄淮海地区的干湿状况进行了分析.将黄淮海地区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和半干旱等5个干湿气候区.对该地区季节间干湿状况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以夏季最为湿润,而冬春两季最为干燥.对...
李森吕厚荃韩丽娟张艳红
关键词:黄淮海干燥度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的影响被引量:52
2014年
基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A1B)下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模拟的黄淮海地区1951-2100年0.25°×0.25°格点气象资料和1971-2000年逐日站点气象资料,结合夏玉米不同发育时段对温度、降水和日照的需求,在前人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模型,并对1951-2100年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951-2100年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11年之前黄淮海大部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高于0.80,河北南部、河南中东部、山东西部等地出现小幅上升;2011-2040年夏玉米气候适宜度开始下降,大部地区降至0.65~0.75,之后下降趋势越来越剧烈,至2071-2100年大部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仅为0.45~0.50。夏玉米拔节-抽雄和抽雄-成熟期对水热条件变化较其它发育期更为敏感,气候变化中这两个发育时段降水和温度适宜度的急剧下降是导致夏玉米气候适宜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徐玲玲吕厚荃方利
关键词: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气候变化
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被引量:66
2013年
农作物生长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因而作物生长的最适宜气象指标也是连续变化的.据此,本文提出作物生长日可利用降水量的推算方法和气象指标时间插值算法,构建了日尺度气候适宜度模型,利用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站的多年玉米观测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气候适宜度与株高、百粒重存在显著正相关;在春玉米营养生长期间,气候适宜度与株高的相关系数(R2)在0.58以上;春玉米生殖生长期间,气候适宜度与春玉米百粒重的R2在0.45以上.本文建立的日尺度气候适宜度模型能客观地反映营养生长阶段及生殖生长阶段作物与气候条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侯英雨张艳红王良宇吕厚荃宋迎波
关键词:春玉米气候适宜度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东北地区春玉米发育期模拟模型被引量:35
2012年
以春玉米的生理生态发育过程为基础,基于作物生理发育时间恒定原理,建立了可推广应用的作物发育期模拟模型。本文充分考虑光、温、水对作物生育进程的综合影响,设计了基于气候适宜度来动态确定作物生理发育日数的算法,为模型的大范围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利用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站2009、2010年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模型运行结果与实际观测情况比较吻合,全生育期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简称RMSE)为3.8d,营养生长阶段发育期模拟结果的相关系数在0.84以上,生殖生长阶段发育期模拟结果的相关系数在0.77以上。模型生物学意义明确、精度较高、数据易获、可操作性强,能够在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应用于玉米生育进程的模拟与预测。
侯英雨王良宇毛留喜吕厚荃王建林
关键词:春玉米气候适宜度生理发育时间
郑州冬麦田底墒推算方法初探被引量:5
1999年
根据1991~1996年郑州冬小麦播种前0~200cm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应用3次多项式模拟了底墒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呈增加的变化趋势,0~50cm土壤水分与0~200cm的底墒相关达到0.01显著水平,可以用0~50cm土壤水分推算0~200cm土层底墒.
吕厚荃安顺清刘庚山
关键词:土壤水分底墒冬小麦麦田
RegCM3下1951-2100年江苏省热量资源及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被引量:11
2015年
为揭示气候变化情景下江苏省热量资源及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规律,本研究根据江苏省1971-2000年逐日站点气象数据以及RegCM3模式模拟输出的格点气象数据,从中提取江苏省气象资料,对RegCM3下1951-2100年江苏省热量资源及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显示:(1)江苏省热量资源总体呈现年≥10℃积温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且随年份增加逐渐增加;一季稻适播期(≥10℃初日)空间上由西南向东北逐渐推迟,且随年份增加逐渐提前;一季稻生育期天数1951-2010年由东北向西南逐渐缩短,2011-2100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缩短。(2)随着热量资源的逐渐增加,江苏省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呈现出时间上低-高-低、空间上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的趋势,且苏南西南部一直为高值区。
褚荣浩申双和吕厚荃李萌喻丽沙修竹
关键词:REGCM3热量资源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
1998/1999年度全国冬小麦生长状况和产量形成的分析评价被引量:1
2000年
利用冬麦区冬小麦生长期间农业气象要素、气象卫星植被指数 ,地面观测站网的农情资料 ,对 1998/ 1999年度冬麦区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1998/ 1999年度冬麦区虽受秋冬季干暖天气气候的严重影响 ,小麦长势极不均衡 ,但入春以后小麦关键期的光温水条件利于小麦生长发育 ,尤以 4月份以后的气象条件最为优越 ,在产量结构中以粒重见长 ,最终获得了较好收成。
钱拴吕厚荃
关键词:农业气象条件冬小麦生产发育
水分盈亏指数及其在农业干旱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0
2008年
从广西农业生产特点和农业干旱监测业务实际需要出发,建立了综合考虑降雨量和同期作物需水量的基于作物水分盈亏原理的农业干旱监测模型,农业干旱监测等级指标,并用该指标分析了1961~2004年广西双季稻、甘蔗生育期间农业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用自治区农业厅同期旱情资料对2004年广西春旱发生情况进行监测验证,结果表明:水分盈亏指数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旱情,是一种实时的干旱监测方法,能运用于广西农业干旱监测业务,在每季干旱发生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上得到的结果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苏永秀李政吕厚荃
关键词:农业干旱动态监测水稻甘蔗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在农业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被引量:67
2008年
将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作为干旱识别指标,对其在我国不同农区适用性进行了探讨。通过计算1971~2000年全国18个气象站的逐日滚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以及春、夏、秋、冬各季节和逐年平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初步分析了该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为干旱监测指标,对代表站典型干旱年的干旱时段进行分析验证,与实况基本吻合。该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各站主要生长季作物水分亏缺与农业干旱情况,对监测不同区域的农业干旱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张艳红吕厚荃李森
关键词:农业干旱
黄淮海地区1961~2006年干湿状况时空变化被引量:18
2008年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黄淮海地区的气候出现了降水减少、气温升高的变化趋势,分析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对于合理规划水资源,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利用干燥度指数对该地区的干湿状况进行了分析,将该地区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和半干旱5个干湿气候区,其中以半干旱区范围最大。不同干湿类型区域间有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地势起伏亦对干湿区域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对季节间干湿状况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以夏季最为湿润,而冬春两季最为干燥。对年代间干湿状况变化分析表明,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半干旱区的范围相对较大,80年代半湿润和半湿润半干旱区的范围最大。对逐年干燥度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淮海地区干湿区域间的差异有变得更加显著的趋势,即半干旱区干燥度指数逐渐增大,而半湿润和湿润区的干燥度指数趋向减小。
李森吕厚荃张艳红韩丽娟杨霏云吴超
关键词:黄淮海地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