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芳莲

作品数:18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项目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粘帚霉
  • 6篇绿粘帚霉
  • 5篇生物防治
  • 5篇物防
  • 4篇杂交竹
  • 4篇杂交竹梢枯病
  • 4篇梢枯病
  • 4篇枯病
  • 3篇芽孢杆菌
  • 3篇抗菌
  • 3篇坚强芽孢杆菌
  • 3篇病原
  • 2篇毒素
  • 2篇原生质
  • 2篇原生质体
  • 2篇真菌
  • 2篇真菌毒素
  • 2篇植物检疫
  • 2篇质体
  • 2篇枯斑盘多毛孢

机构

  • 18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保护大熊...
  • 1篇天全县林业局
  • 1篇雅安市林业局
  • 1篇南充市林业局

作者

  • 18篇李芳莲
  • 17篇朱天辉
  • 9篇谯天敏
  • 6篇韩珊
  • 3篇李姝江
  • 2篇杨伟
  • 2篇闫晓星
  • 2篇黄琼
  • 2篇黄宗超
  • 1篇牟永强
  • 1篇刘富平
  • 1篇陈其兵
  • 1篇吴炳蓉
  • 1篇洋仁敏
  • 1篇何西川
  • 1篇徐春花
  • 1篇李涛
  • 1篇杨莉
  • 1篇陈瑶
  • 1篇冯民富

传媒

  • 6篇四川林业科技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林业科技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中南林学院学...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坚强芽孢杆菌的筛选及抗菌活性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兰层琼脂法初选对枯斑盘多毛孢Pestalotia funerea有抗生作用的细菌苗株共10株,4株Pseudomonas spp.对枯斑盘多毛孢的抗生作用小于6株Bacillus spp.;在Bacillus spp.中,以B5菌株拮抗带最大,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的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对峙培养显示B5对枯斑盘多毛孢有明显的抑菌圈(平均6mm);B5产生的非挥发性物质对枯斑盘多毛孢菌落的抑制总的表现为稀释度越小,菌落直径生长越小.抑制作用越大,抑制中量为1:1000~1:10000;B5产生的多糖、粗脂肪、蛋白质对枯斑盘多毛孢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粗脂肪可完全抑制枯斑盘多毛孢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多糖在24h可完全抑制孢于萌发,蛋白质相对较差,48~72h抑制率为85%左右.
谯天敏朱天辉李芳莲
关键词:生物防治坚强芽孢杆菌枯斑盘多毛孢抗生作用
杂交竹梢枯病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朱天辉李姝江洋仁敏牟永强吴炳蓉李晓东韩珊黄宗超杨莉李芳莲陈其兵杨伟黄琼李涛刘广海
该研究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技术方案更系统,研究内容更全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其成果有较高的创造性和先进性。该项目采取基础研究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在天全县建立了杂交竹梢枯病及综合防治示范区。自示范区建立以来,天全县林业...
关键词:
关键词:杂交竹梢枯病
球孢白僵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被引量:4
2011年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amo)Vuillemin]经液体培养后,采用酶解方法制备其菌丝原生质体,并采取单因素实验对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纤维素酶制备球孢白僵菌原生质体后,再生的最佳条件是:用L-broth培养基培养球孢白僵菌78h,KCl 0.8mol/L(再生用蔗糖0.6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为缓冲系统,纤维素酶:蜗牛酶:溶菌酶=5:2.5:2.5(mg/mL),在32℃水浴中酶解3h(pH自然)。
李姝江朱天辉韩珊谯天敏闫晓星李芳莲冯民富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原生质体
培养条件对栗疫菌毒素产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以中国板栗当年生幼嫩枝条作为栗疫菌粗毒素生物检测材料,对该病菌的产毒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疫菌在不同培养液的产毒能力有明显的差异,7种培养液中C(PD+板栗煎汁)培养液产毒能力最强;栗疫病菌产毒能力以培养温度为26℃,培养基pH值为6的条件下培养18 d生物活性最强;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较好的碳源为糊精。
韩珊朱天辉李芳莲
关键词:真菌毒素
绿粘帚霉F051产几丁质酶条件优化及其对三种病原菌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系统研究了碳源、氮源、温度、起始pH值、培养基装量和接种量等因素对绿粘帚霉(Gliocladium virens)F051产几丁质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粉最好,并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发酵条件。优化后的产酶条件为:温度为28℃,pH值7,瓶装量为100 ml,每100 ml接种1 ml孢悬液,且碳源和氮源的量分别为1.5%和0.2%。从时间对菌丝生长和几丁质酶活的影响来看,培养第4天酶活便达到最高。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几丁质对病原菌细胞壁的作用,结果显示,该几丁质酶粗酶液对3种病原真菌细胞壁有一定的降解效果,使病原真菌出现细胞壁变薄、断裂,质壁分离,原生质空泡等现象。
李姝江朱天辉徐春花韩珊李芳莲谯天敏杨伟黄琼
关键词:绿粘帚霉几丁质酶发酵条件正交试验
生物除草剂原型菌株的选育
朱天辉李芳莲罗孟军谯天敏李才进卿晓鱼何西川
《生物除草剂原型菌株的选育》以生态平衡及生物防治的原理为依据,以林木(森林植物、经济林植物、园林植物)苗圃、栽培地中的菟丝子、列当、空心莲子草为目标杂草,通过自然和诱变方法定向选育生物除草剂原型菌株,探索其有毒代谢物发酵...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防治杂草
杂交竹梢枯病菌拮抗细菌筛选及其抗菌物质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本文以杂交竹梢枯病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为生防目标,从健康杂交竹上筛选拮抗细菌,并对其发酵条件及抗菌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所得88株细菌中菌株ZB27对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有较好拮抗作用,平均抑制率达75.52%。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分析将其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根据正交试验方差分析得出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5g,蛋白胨5g,蔗糖1g,(NH4)2SO40.05g,蒸馏水1000ml;最优发酵条件为:25℃,pH7.5,接种量1ml且装液量50ml于300ml三角瓶。其产生的抗菌物质具有耐热、耐酸碱、耐紫外、对氯仿不敏感等特点。
李姝江朱天辉李芳莲谯天敏韩珊
关键词:拮抗细菌发酵条件抗菌物质
绿粘帚霉(Gliocladium virens)厚垣孢子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3
2006年
主要研究绿粘帚霉厚垣孢子的诱导因素及其生物学特性。营养条件和生态因子试验表明。PD为绿粘帚霉产厚垣孢子的最佳培养基,厚垣孢子产生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光照、振荡、pH3、30℃,在此条件下可完全抑制其分生孢子的产生,并在1周内可产生厚垣孢子8.00×10^6个/mL;厚垣孢子萌发试验显示,25℃、pH为6~8为绿粘帚霉厚垣孢子的最佳萌发条件,48h时可达90%以上的萌发率,在5℃下贮存比较适宜。
谯天敏朱天辉李芳莲刘富平张毓红
关键词:绿粘帚霉厚垣孢子生物防治生物学特性
森林保护学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浅析与对策被引量:6
2004年
对森林保护学实验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概括与分析,如学生相关基础知识欠缺、分析能力较弱、考核流于形式、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和验证性实验太多,并提出了相应的初步改革建议或方法,许多方法在实践中已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建立了"探索性实验+生产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新型实验模式,从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朱天辉李芳莲
关键词:教学改革森林保护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及发生规律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病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朱天辉黄宗超高强章李芳莲罗力嘉李晓东
关键词:杂交竹梢枯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