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珊

作品数:118 被引量:214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专利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农业科学
  • 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9篇芽孢
  • 23篇芽孢杆菌
  • 22篇杆菌
  • 16篇液体制剂
  • 16篇制剂
  • 13篇菌株
  • 13篇核桃
  • 12篇病害
  • 11篇杂交竹
  • 10篇生防菌
  • 10篇防菌
  • 10篇斑病
  • 9篇微生物
  • 9篇链霉菌
  • 9篇枯病
  • 9篇分子鉴定
  • 7篇试剂
  • 7篇试剂盒
  • 7篇桉树
  • 7篇桉树焦枯病

机构

  • 11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成都农业科技...
  • 1篇四川省林业和...

作者

  • 111篇韩珊
  • 98篇朱天辉
  • 71篇谯天敏
  • 27篇张丽娜
  • 21篇张静
  • 20篇李姝江
  • 18篇刘应高
  • 9篇郑磊
  • 6篇万雪琴
  • 6篇邵宝林
  • 6篇刘洋
  • 5篇王米力
  • 5篇石大兴
  • 5篇李芳莲
  • 4篇杨春琳
  • 4篇李琳
  • 4篇王明
  • 3篇杨伟
  • 3篇黄琼
  • 3篇刘韩

传媒

  • 6篇四川林业科技
  • 5篇林业科学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植物保护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菌物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9篇2023
  • 7篇2022
  • 14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10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1篇2015
  • 12篇2014
  • 10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核桃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核桃抗病性评价被引量:4
2020年
为鉴定引起四川盆地地区核桃黑斑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依据菌株形态学和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利用分离的菌株对18个栽培品种(无性系)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与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相似,其16S rDNA序列与树生黄单胞杆菌(X.arboricola)的(登录号为KP340804.1)同源性高达99%,因此,将引起四川盆地地区核桃黑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树生黄单胞杆菌。18个核桃栽培品种(无性系)的田间侵染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5.07%~78.57%和17.71%~51.96%,变异系数分别为17.62%和28.78%,并以此为基础评价出5个高抗病品种(无性系)。这为核桃黑斑病致病机理研究和抗病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杨汉波韩珊何丹蒋时姣曹广黎万雪琴
关键词:核桃黑斑病黄单胞杆菌病原菌抗病性
一种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18及其菌剂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 cus)B18及其菌剂和应用,该菌株已经于2017年9月18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641...
朱天辉朱涵明月李姝江谯天敏韩珊
文献传递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发酵参数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优化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以提高其菌落数和抗菌活性,为该菌株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基、pH、温度、转速对ZJ20菌落数和抗菌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菌落数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pH、温度、转速3个因素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得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最佳培养条件;最后在温室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最佳培养条件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对杂交竹梢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供试培养基中,NB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氯化钠5g,琼脂20g,蒸馏水1L,pH 7.0~7.2)上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最高,分别为4.11×108 CFU/mL和6.10mm,且显著高于其余培养基,说明NB培养基更有利于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长。当pH为4~10时,随着pH的增加,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先增后降,其中当pH为7~8时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此基础上的复筛结果显示,7.0~7.4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最优pH。当转速为140~200r/min时,随着转速的增加,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先增后降,其中当转速为160~180r/min时,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较高。温度为22~3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先增加后下降,其中当温度为22~28℃时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较高。响应面试验结果显示,3个因素中,转速对菌落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影响最小的是pH,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最优培养条件为:pH 7.27,转速160r/min,温度28℃,在此条件下测定的菌落数为769×107 CFU/mL。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优化培养条件下得到的ZJ20悬液防治效果明显提高,均超过50%。【结论】得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这不仅使其菌落数增加,而且�
李姝江王淋敏谯天敏韩珊朱天辉
关键词:抗菌活性
新林科背景下“森林保护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年
“森林保护学”是四川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森林保护学”课程改革是实现新林科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分析了国内相关农林院校课程开设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环节入手,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以期为国内相关农林院校开展“森林保护学”课程提供借鉴,也为森林保护专业其他核心课程进行改革提供参考。
韩珊朱天辉刘应高李姝江林恬恬
关键词:森林保护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一种便于调节的生防菌灭菌接种箱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生防菌灭菌接种箱,包括壳体、外壳、内壳和螺栓,所述壳体内侧壁固定有滑杆,所述外壳外壁设有滑块,所述外壳上设有滑槽,所述内壳上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中,内壳内空间用于存放物品,内壳置于外壳内部,...
李姝江位文健韩珊朱天辉
文献传递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对川硬皮肿腿蜂繁殖和搜寻行为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药膜法研究了3种杀虫剂对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us sichuanensis Xiao成蜂的毒力和对繁殖的亚致死效应,并采用EthoVision3.1行为仪分析了杀虫剂对其搜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对啶虫脒最敏感,致死中浓度LC50和亚致死浓度LC10分别为7.71和4.46 mg/L,其次为吡虫啉(11.22和6.68 mg/L)和功夫菊酯(27.72和9.36 mg/L)。经啶虫脒、吡虫啉和功夫菊酯亚致死浓度(LC10)处理的肿腿蜂,亲代、F1和F2代的寄生成功率均受到抑制;经功夫菊酯处理的肿腿蜂,亲代单蜂产卵量显著增加(P<0.05);经啶虫脒和吡虫啉肿腿蜂,亲代的出蜂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F1代影响显著(P<0.05)。经啶虫脒和吡虫啉亚致死浓度(LC10)处理的肿腿蜂搜寻行为变弱。结果表明,功夫菊酯对川硬皮肿腿蜂较安全;啶虫脒和吡虫啉对川硬皮肿腿蜂的繁殖和搜寻行为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评估3种药剂对川硬皮肿腿蜂的安全性,为指导合理用药,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杨桦杨伟杨春平王熊莉黄琼朱天辉韩珊
关键词:川硬皮肿腿蜂杀虫剂亚致死效应繁殖
核桃对炭疽病菌抗性相关的生理生化响应差异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评价不同核桃品种/无性系的炭疽病抗性强弱,探讨不同抗性材料受到炭疽病菌胁迫后的生理响应差异,为选育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8个核桃品种/无性系为材料,通过田间人工接种炭疽病菌鉴定其抗性强弱,测定炭疽病菌侵胁迫下不同抗性材料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几丁质酶活性及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结果】不同核桃品种/无性系间炭疽病病情指数差异显著(P<0.05),鉴定获得具有高抗病特性材料12份,高感材料3份。接种炭疽病菌后,=高抗品种/无性系较高感和感病品种/无性系表现为POD活性增强幅度高,SOD活性较高,MDA含量和增幅较低,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较轻。接种后PPO活性最高的为高感无性系‘65’(2 991.79 U/g),但增强幅度较高的为感病品种‘硕星’和高感无性系‘86’。几丁质酶活性仅感病无性系‘100’和‘91’之间差异显著(P<0.05)。高抗品种/无性系接种炭疽病菌后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增幅也处于较高水平。可溶性糖含量和增幅在高感和高抗品种/无性系间差异均不显著,表明可溶性糖与核桃叶片的抗病性关系不明显。【结论】筛选了12个炭疽病高抗病性材料,在炭疽病菌胁迫下核桃叶片在生理生化上表现出多方面的综合防御机制,对核桃抗病品种选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杨汉波曹广黎韩珊何丹蒋时姣万雪琴
关键词:核桃炭疽病抗性评价生理响应
杂交竹抗梢枯病诱导因子筛选及其持续期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利用病原毒素同源异质的特点诱导杂交竹抗病潜力,筛选出抗梢枯病的最佳诱导因子并排除其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经琼脂玻片萌发法测定3种诱导因子(温度灭活毒素、蛋白酶降解毒素和细胞壁成分)对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暗孢节菱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经过60℃灭活毒素浓度为40μg/mL处理的孢子萌发效果最为理想。通过最佳诱导因子对杂交竹不同品种诱导持续期进行测定,采用针刺法先接种诱导因子后挑战接种病原菌,1~40 d内观察抗感品种对诱导因子响应的差异,症状上杂交竹8#的感病程度重于3#和6#,40 d时叶片和枝干变黄干枯,病情指数结果表明,3个杂交竹品种接种诱导因子后感病程度降低,诱抗效果显示杂交竹6#的诱抗指数高于3#和8#。以上结果证明诱导因子使不同杂交竹品种均产生了一定的抗性且抗性越强的品种诱导抗性越好。
何倩倩刘雨欣方馨玫朱天辉谯天敏韩珊李姝江
关键词:杂交竹梢枯病抗病性孢子萌发
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菌剂在防治油橄榄果实腐烂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菌剂在防治油橄榄果实腐烂病中的应用,该菌株的分类命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完整命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4,已于2013年9月12日保藏在...
朱天辉朱涵明月李姝江张静刘洋韩珊谯天敏张丽娜
文献传递
培养条件对栗疫菌毒素产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以中国板栗当年生幼嫩枝条作为栗疫菌粗毒素生物检测材料,对该病菌的产毒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疫菌在不同培养液的产毒能力有明显的差异,7种培养液中C(PD+板栗煎汁)培养液产毒能力最强;栗疫病菌产毒能力以培养温度为26℃,培养基pH值为6的条件下培养18 d生物活性最强;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较好的碳源为糊精。
韩珊朱天辉李芳莲
关键词:真菌毒素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