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鹏

作品数:15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小麦
  • 5篇性状
  • 3篇选育
  • 3篇农艺
  • 3篇农艺性
  • 3篇农艺性状
  • 3篇小麦品种
  • 3篇秸秆
  • 3篇秸秆覆盖
  • 2篇性状分析
  • 2篇育种
  • 2篇育种法
  • 2篇土壤
  • 2篇农科
  • 2篇农科所
  • 2篇秸秆覆盖量
  • 2篇抗病
  • 2篇抗病小麦
  • 2篇抗性
  • 2篇旱区

机构

  • 1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镇平县农业技...

作者

  • 14篇李玉鹏
  • 6篇王成社
  • 5篇谢彦周
  • 3篇杨辉
  • 3篇张震
  • 2篇贾志宽
  • 2篇李金良
  • 2篇张震
  • 1篇郑明军
  • 1篇李少昆
  • 1篇孙道杰
  • 1篇韩清芳
  • 1篇张立军
  • 1篇李学军
  • 1篇李海涛
  • 1篇闫宇翡
  • 1篇杨保平
  • 1篇王昕
  • 1篇王玉霞

传媒

  • 3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中国种业
  • 1篇种子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现代农村科技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7
  • 5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病小麦新品种宛麦18选育与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宛麦18系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采用常规育种法,于2001年培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8018号)。
李金良侯明翠李玉鹏杨廷勤
关键词:选育抗病育种法农科所
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宛麦1326
2022年
宛麦1326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2009年以宛110160为母本、开麦21为父本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其于202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10024。1特征特性,宛麦1326属于弱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19.7 d,平均成熟期比对照种郑麦113早熟0.6~0.8 d。幼苗直立,苗期叶色浅绿,长势较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数多。
杨辉杨辉王清华谢彦周谢彦周李学军
关键词:早熟品种成穗率系谱法选育分蘖力
秸秆覆盖量对旱作小麦耗水特性及土壤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为了解秸秆覆盖量对旱作小麦耗水特性和土壤性质的调控作用,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区连续两年进行了0(CK),3 000,6 000,9 000 kg·hm^(-2)四种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覆盖量的增加,小麦在各个生育阶段的耗水量逐渐减少,3 000,6 000 kg·hm^(-2)和9 000 kg·hm^(-2)覆盖量处理的小麦全生育期的平均耗水量较CK分别减少了12.7%,21.6%和27.5%,秸秆覆盖量与耗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进行秸秆覆盖以后,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得到明显提升,3 000,6 000 kg·hm^(-2)和9 000 kg·hm^(-2)覆盖量处理的小麦收获后土壤平均含水量较CK分别增加了13.1%,19.8%和26.1%;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以覆盖量为9 000 kg·hm^(-2)的处理最大,水分利用效率较CK增加了42.4%(P<0.01);不同覆盖量处理的小麦平均产量较CK增加了2.9%~16.7%,仅覆盖量为3 000 kg·hm^(-2)的处理较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秸秆覆盖对表层土壤(0~10 cm)的温度变化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降低地温的日振幅,避免了地温的剧烈变化,能有效缓解地温的激变对作物根部产生的伤害。秸秆覆盖能够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而且有利于作物对土壤磷素的吸收。
李玉鹏贾志宽贾志宽韩清芳王成社谢彦周
关键词:秸秆覆盖量旱作小麦耗水特性土壤性质
抗病小麦新品种宛麦18的选育被引量:3
2010年
宛麦18系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采用常规育种法,于2001年培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8018号。
李金良侯明翠李玉鹏杨廷勤
关键词:选育抗病育种法农科所
2种物候型小麦品种晚播后产量性状、品质分析及优化栽培被引量:8
2020年
探究不同物候型小麦品种晚播后产量性状变化及品质差异,并优化栽培播期。在同一播量下晚播,以生殖物候极稳定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小偃81和生殖物候极不稳定的中筋品种西农1376为材料,研究晚播后产量性状及品质指标变化,并以基因环境互作分析软件对品质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播期与抽穗期极显著正相关,西农1376产量与播期及抽穗期极显著负相关,小偃81产量与播期极显著负相关,西农1376千粒质量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小偃81播期及抽穗期与蛋白质含量显著负相关。吸水率、最大拉伸阻力、容重和延伸性都表现较小的变异;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拉伸面积与沉降值都有一定的变异;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变异系数均较大,小偃81分别为9.21%、8.95%,西农1376分别为19.80%、19.63%。品种审定中品质六大指标的优化以稳定时间最易,蛋白质含量、拉伸面积及湿面筋含量次之,以吸水率及最大拉伸阻力最难。软件分析发现,适当晚播能够优化品质综合指标,小偃81最佳优质播期是T0~T2,西农1376最佳优质播期是T3。选育生殖物候稳定的优质品种、适当晚播是优质栽培的一种策略。
简俊涛张震张震魏红升李玉鹏杨玲谢彦周王成社
关键词:晚播产量性状优化栽培
宁南旱区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本研究连续两年在宁南半干旱区旱作农田通过设置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进行冬小麦和春玉米的栽培试验,通过对各处理下的土壤水分、养分、酶活性及作物生长响应的深入分析,旨在完善半干旱区秸秆覆盖栽培模式以及节水保墒综合技术。主要研究结...
李玉鹏
关键词:旱区秸秆覆盖水分含量土壤养分
文献传递
周8425B与小偃81的RIL品质、物候型及农艺性状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为探究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与物候稳定型强筋小麦品种小偃81的RIL的品质、物候型及农艺性状,对二者为亲本的102个家系分期播种,早晚播相差35d。达到强筋(中强筋)的家系,早播62个,晚播68个,综合评判家系,强筋(中强筋)家系56个。抽穗期差值越大物候越不稳定,中筋家系个数与抽穗期差值呈显著正相关,物候不稳定不利于品质形成。对33个强筋(中强筋)家系及亲本的11个农艺性状指标聚类,平方欧氏距离5.0处聚为4个群。第Ⅰ群株型偏紧,株高、穗长中等,穗下茎、节较亲本变长。第Ⅱ群中S35物候稳定,叶短宽。第Ⅲ群抽穗中早,株型中散偏紧,株高偏高,穗中长,旗叶长、宽介于亲本之间。第Ⅳ群中S33与S62株高中矮,抽穗早,抽穗期差值大。
简俊涛王清华杨辉杨辉张震魏红升张震谢彦周张立军谢彦周
关键词:小偃81RIL农艺性状
沙姜黑土地矮抗58小麦简化丰产技术
2010年
南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是河南省商品粮、油、棉、烟重要基地。境内沙姜黑土面积较大,沙姜黑土保肥保水能力强,土体深厚,钾含量丰富,非常适合优质高产小麦的种植和简化栽培管理。百农矮抗58小麦,近几年在南阳发展较快,其表现稳产高产,易管理。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几年来的播期播量、肥料试验和栽培实践,针对百农矮抗58的优良特性,总结出一套百农矮抗58简化丰产管理技术。
梁海功张震李玉鹏侯明翠郑明军李海涛
关键词:高产小麦黑土地丰产技术沙姜丰产管理技术
南阳地区“西农”系列、“宛麦”系列小麦新品系抗性与产量性状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对108份"西农"系列、"宛麦"系列小麦新品系在南阳地区的抗性、产量性状进行分析,探究适应南阳气候的小麦特征,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冬性品系容易遭受冬季冻害,春性品系容易遭受春季冻害;大部分品系对条锈病和叶锈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白粉病很少发生,全部品系均遭受赤霉病病害.对筛选出的16个抗性好、产量高的品系作进一步分析,发现冬前蘖与基本苗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春季蘖和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数与冬前蘖呈显著正相关.在满足综合抗病性好的基础上,冬前发育稳健且春发能力强的品系能够增强抗寒性、增加穗数、协调穗粒数,容易获得高产.
简俊涛李玉鹏张震魏红升胡卫丽李金良王成社
关键词:小麦新品系抗性产量性状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受气候波动的模拟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对国内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受气候波动的模拟分析,明确农艺性状选择策略,以135个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法(两播期相差40 d),以播期间农艺性状之间的差异模拟受气候波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倒二叶长、穗下茎、穗下节、倒二节有变长的趋势;单株成穗数减少,株高、千粒重降低,穗长、倒三叶长、倒三节变短,旗叶宽、倒二叶宽、倒三叶宽变窄,抽穗期推迟。在农艺性状稳定性方面,穗粒数与单株成穗数、穗长、小穗数、旗叶长、倒二叶长、倒三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抽穗期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单株成穗数、小穗数、穗粒数、倒三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旗叶长与倒二叶长、穗下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倒三节呈极显著负相关;旗叶宽与倒二叶宽、倒三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茎与穗下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倒三节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倒三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农艺性状在稳定性上聚为七类(D^2=15.11),抽穗期与千粒重各为一类,需单独选择,其他农艺性状根据需要部分可协同选择。
简俊涛李玉鹏张震魏红升杨玲孙道杰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气候波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