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新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电图
  • 4篇腰椎
  • 4篇肌电
  • 4篇肌电图
  • 3篇诱发肌电图
  • 3篇骨折
  • 2篇植入
  • 2篇内固定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监测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压缩
  • 1篇胸腰椎压缩性
  • 1篇胸腰椎压缩性...
  • 1篇胸椎
  • 1篇胸椎结核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压缩性
  • 1篇压缩性骨折

机构

  • 11篇秦皇岛市第一...
  • 3篇秦皇岛市北戴...

作者

  • 11篇李永新
  • 10篇李燕莉
  • 8篇牛增广
  • 7篇宋长兴
  • 3篇李国新
  • 2篇徐凤云
  • 2篇许凤云
  • 2篇张静
  • 1篇刘红卫

传媒

  • 3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体间融合术中肌电图监测刺激阈值与螺钉位置的关系分析
2014年
目的:评价腰椎体间融合术中的肌电监测结果并探讨术中诱发肌电图监测刺激阈值与螺钉位置的关系。方法对56例行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实时神经电生理监测。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39~78岁。监测122根椎弓根螺钉。讨论刺激阈值与螺钉位置的关系。结果122枚椎弓根螺钉,阳性监测结果4例,其中1例患者术中探查发现螺钉异位并进行了改道;另1例患者术后CT扫描提示螺钉出现异位;其余2例术后 CT检查螺钉位置正常。研究中肌电监测方法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建立预测模型, y=0.445 x-2.30,用于预测推算患者螺钉位置,与术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122颗螺钉预测位置为(2.5±0.9)mm,实际测量值为(2.5±0.5)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诱发肌电图监测技术能及时发现位置不良的椎弓根螺钉;且提示可以经实验获得的预测方程,用于估算推测螺钉位置;肌电监测方法是手术中一种监测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醒术者。
宋长兴李永新李燕莉徐凤云李国新单冰竹牛增广
腰椎椎弓根钉植入术中肌电图监测的临床研究
宋长兴李永新李燕莉许凤云刘红卫牛增广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疾病发生率及需要手术干预的病例逐年上升,应用腰椎椎弓根固定手术普遍开展。由于腰椎椎弓根紧邻神经根,在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过程中通常采用解剖标志定位及X线透视技术术中监测,术中穿破椎弓...
关键词:
关键词:腰椎疾病
SEP、TES-MEP、EMG监测技术在胸椎结核患者行结核病灶清除及植骨内固定术中联合应用的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SEP、TES-MEP、EMG监测技术在胸椎结核患者行结核病灶清除及植骨内固定术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1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胸椎结核患者44例,所有患者术中均行经头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自发肌电图(EMG)监测,根据患者手术前后MEP和SEP波幅降低程度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分析SEP、TES-MEP、EMG监测在其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4例患者术后cobb角(17.69±7.25)低于术前(31.08±12.14),术后血沉(ESR)(20.19±6.13)低于术前(43.47±25.5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患者手术前后ASIA分级,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明显得到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4患者手术后3个月影像学评价为优者29例,良者9例,尚可者6例;术后6个月时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评价优良率达100%;术后3月MEP波幅降低程度<50%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91.43%)高于MEP波幅降低程度≧50%者,SEP波幅降低程度<50%者(96.97%)大于SSEP波幅降低程度≧50%(54.5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3例患者出现下肢肌肉肌电反应,均即时提醒医生避免刺激神经根,3例患者术后均未见明显的神经功能损伤。结论 :术中TES-MEP和SEP波幅变化程度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密切相关,TES-MEP、SEP、EMG监测可及时提醒医生进行脊髓功能和神经根的保护。
李永新尹利荣李燕莉宋长兴牛增广
关键词:胸椎结核神经电生理监测运动诱发电位
四肢骨折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状况及其危险因素
2024年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创伤后出现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2022年6月80例四肢骨折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event scale-revised,IES-R)进行PTSD评估,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比较有无PTSD患者的一般资料、焦虑以及抑郁情绪,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调查PTSD危险因素。结果80例四肢骨折患者发生PTSD 18例;有无PTSD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受伤原因、是否残疾等一般资料差异显著(P<0.05),性别、婚姻、住院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PTS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残疾、年龄<40岁、焦虑、抑郁为四肢骨折患者PTSD危险因素。结论四肢骨折患者PTSD发生率较高,焦虑、抑郁情绪等因素会增加PTSD发生风险,应重视四肢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
刘永权李永新安文李嘉麒白波
关键词:四肢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
腰椎椎弓根钉植入术中肌电图监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术中诱发肌电图监测在腰椎椎弓根钉植入术中的监测作用。方法接受神经电生理监测患者共35例,患者均给予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于手术过程中进行电刺激诱发的肌电图监测。共监测神经根116根,将术中神经根监测为阳性结果以与阴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该监测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患者在减压手术中未见异常肌电,2例患者在植入椎弓根钉后到手术完成间断产生自发性肌电活动,但与手术操作行为无关联,术后观察亦未见其他神经症状。对测116根神经根行电刺激肌电图监中,36枚螺钉(31.03%)在开路锥置入的过程中至少产生一次有意义的肌电活动。刺激电流在10 m A以下时共有4枚引出了肌电活动。取出攻丝调整方向重新攻入后,2例刺激电流在15 m A以上未诱发出肌电反应,2例在12 m A诱发出肌电图。其余无异常肌电反应,术后亦均未出现新的神经症状。本研究的116个螺钉,出现阳性4例,阳性率3.45%。监测灵敏度100%,特异度97.39%。术后行CT检查发现监测阳性改道的患者椎弓根的内侧壁部分破损。所有患者均未见新发的神经症状。结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进行自发和持续诱发肌电图监测能及时发现螺钉位置的异常,避免神经损伤的发生,是监测神经根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宋长兴李永新李燕莉许凤云李国新单冰竹牛增广
关键词:肌电图
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胫骨干骨折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2例(采用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和B组62例(采用髌下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统计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足甲襞微循环指标(襻顶血管直径、管襻畸形率)、影像测量结果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Lysholm膝关节评分、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襻顶血管直径、管襻畸形率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襻顶血管直径、管襻畸形率组间、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6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呈升高趋势,术后3、6个月A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高于B组,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6个月两组ROM呈升高趋势,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ROM组间、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6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呈升高趋势,活动时VAS评分呈降低趋势,术后3、6个月A组Lysholm评分高于B组,活动时VAS评分低于B组,两组Lysholm及活动时VAS评分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方面改善效果优于髌下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可作为胫骨干骨折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重�
李燕莉张静王晓唐高阳李婷李永新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足甲襞微循环
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中的诱发肌电图监测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诱发肌电图监测技术在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手术中应用的可靠性。方法选取50例给予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中均应通过实时神经电生理监测,观察此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共监测172根椎弓根螺钉,分析讨论监测阳性结果以及阴性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 161个螺丝(34.8%)在打开的锥在监测肌肉的过程中,相应的提取肌电活动,至少1个有意义的。最初的刺激电流为15 mA,相应的监测肌的肌电活动较明显,刺激电流1 mA/次。刺激电流小于10 mA共3枚奖牌的肌电活动。将攻丝后重新调整评分,大于15 mA 2例未诱发肌电图反应,肌电图诱发12 mA 1例。无其他异常肌电图反应,在没有新的神经系统症状。术后CT显示这3个椎弓根内侧皮质骨骨折1侧皮质骨。灵敏度75%,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9.41%,正确率99.42%。结论诱发肌电图监测技术应用到脊椎手术中,能帮助手术医生及时发现位置不良的椎弓根螺钉,提醒术者进行必要的校正,是手术中是一种监测神经根功能的有效手段。
宋长兴李永新李燕莉徐凤云李国新单冰竹牛增广
续断壮骨胶囊联合依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续断壮骨胶囊联合依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64例)。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依降钙素注射液,10 U/次,2次/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续断壮骨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用药2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腰椎L2、腰椎L4、股骨颈的骨密度(BMD),血清炎性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白细胞介素-6(IL-6)和骨碱性磷酸酶(BSA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8.43%),明显高于对照组(84.38%,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而腰椎L2、腰椎L4、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骨疼痛程度及骨密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IL-6、TRACP-5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IGF-1和BSAP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1%)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P<0.05)。结论依降钙素联合续断壮骨胶囊治疗效果确切,对骨质疏松临床症状缓解明显,骨疼痛状态减弱,血清标志物水平显著改善。
李燕莉张静王晓唐高阳李婷李永新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骨碱性磷酸酶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68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吸烟时间长、术前下肢静脉有病变者、有糖尿病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术前体质量指数>27 kg/m2、术中失血量>500 m L、术后未进行下肢辅助锻炼、术后卧床时间>4 d、血液高凝、有心房颤动史、合并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单因素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下肢病变、术中失血量>500 m L、血液高凝、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病史、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较多,因此应重视这些高危因素。
李永新尹利荣李燕莉宋长兴牛增广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下肢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完成1年随访的102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保守组(32例)、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35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35例),治疗1年后评估3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结果PKP组、PVP组治疗优良率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与PVP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3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JO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PKP组、PVP组VAS评分低于保守组,JOA评分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VAS评分低于PVP组,JOA评分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3组Cobb角小于治疗前,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治疗前,其中PKP组、PVP组Cobb角小于保守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Cobb角小于PVP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PVP组,椎体前缘高度差值大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可提高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PKP在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腰椎功能、改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方面优于PVP,且安全性较好。
李永新尹利荣刘永权李嘉麒李燕莉牛增广
关键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