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诱发肌电图监测技术在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手术中应用的可靠性。方法选取50例给予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中均应通过实时神经电生理监测,观察此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共监测172根椎弓根螺钉,分析讨论监测阳性结果以及阴性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 161个螺丝(34.8%)在打开的锥在监测肌肉的过程中,相应的提取肌电活动,至少1个有意义的。最初的刺激电流为15 mA,相应的监测肌的肌电活动较明显,刺激电流1 mA/次。刺激电流小于10 mA共3枚奖牌的肌电活动。将攻丝后重新调整评分,大于15 mA 2例未诱发肌电图反应,肌电图诱发12 mA 1例。无其他异常肌电图反应,在没有新的神经系统症状。术后CT显示这3个椎弓根内侧皮质骨骨折1侧皮质骨。灵敏度75%,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9.41%,正确率99.42%。结论诱发肌电图监测技术应用到脊椎手术中,能帮助手术医生及时发现位置不良的椎弓根螺钉,提醒术者进行必要的校正,是手术中是一种监测神经根功能的有效手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68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吸烟时间长、术前下肢静脉有病变者、有糖尿病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术前体质量指数>27 kg/m2、术中失血量>500 m L、术后未进行下肢辅助锻炼、术后卧床时间>4 d、血液高凝、有心房颤动史、合并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单因素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下肢病变、术中失血量>500 m L、血液高凝、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病史、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较多,因此应重视这些高危因素。
目的探讨术中诱发肌电图监测在腰椎椎弓根钉植入术中的监测作用。方法接受神经电生理监测患者共35例,患者均给予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于手术过程中进行电刺激诱发的肌电图监测。共监测神经根116根,将术中神经根监测为阳性结果以与阴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该监测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患者在减压手术中未见异常肌电,2例患者在植入椎弓根钉后到手术完成间断产生自发性肌电活动,但与手术操作行为无关联,术后观察亦未见其他神经症状。对测116根神经根行电刺激肌电图监中,36枚螺钉(31.03%)在开路锥置入的过程中至少产生一次有意义的肌电活动。刺激电流在10 m A以下时共有4枚引出了肌电活动。取出攻丝调整方向重新攻入后,2例刺激电流在15 m A以上未诱发出肌电反应,2例在12 m A诱发出肌电图。其余无异常肌电反应,术后亦均未出现新的神经症状。本研究的116个螺钉,出现阳性4例,阳性率3.45%。监测灵敏度100%,特异度97.39%。术后行CT检查发现监测阳性改道的患者椎弓根的内侧壁部分破损。所有患者均未见新发的神经症状。结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进行自发和持续诱发肌电图监测能及时发现螺钉位置的异常,避免神经损伤的发生,是监测神经根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