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恬

作品数:25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语言
  • 3篇汉语
  • 2篇动因
  • 2篇心智
  • 2篇意象
  • 2篇语义
  • 2篇语用特征
  • 2篇少林
  • 2篇少林武术
  • 2篇双关
  • 2篇思维
  • 2篇武术
  • 2篇现代汉语
  • 2篇构式
  • 2篇LP
  • 2篇V
  • 1篇地图
  • 1篇地图模型
  • 1篇动补结构
  • 1篇多义

机构

  • 22篇河南大学
  • 8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宁波大学
  • 1篇解放军信息工...
  • 1篇上海海事大学
  • 1篇郑州升达经贸...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3篇李恬
  • 3篇张立飞
  • 2篇张继东
  • 2篇徐盛桓
  • 1篇牛保义
  • 1篇刘辰诞
  • 1篇华鸿燕
  • 1篇郭晓峰

传媒

  • 2篇决策探索
  • 2篇外语教学
  • 2篇外语研究
  • 2篇芒种(下半月...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外国语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宁波教育学院...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 1篇重庆与世界(...
  • 1篇语料库语言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被引量:4
2014年
第八届全国认知语言学讲习班暨研讨会于2013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河南大学隆重召开。此次讲习班和研讨会由中国认知语言学会主办、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承办。会议邀请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R.W.Langacker教授、凯斯西储大学MarkTurner教授、英国诺森比亚大学EwaDabrowska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沈家煊教授、河南大学徐盛桓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等中外学者做主题发言。本次会议参会人数130人,共收到论文摘要96篇,内容包括认知语言学研究当前的重大主题和发展趋势、认知语法理论的进展及语言情景化研究、
李恬牛保义徐盛桓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言学研究LANGACKER
中原少林武术文化国际化推广研究
2013年
2010年8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包括少林寺建筑群在内8处11项历史建筑——“天地之中”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原”这个古老文明的发源地再次聚焦在世人的眼中。如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传承华夏文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李恬
关键词:少林武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文化资源优势华夏文明
解析《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成长中的青春与阵痛
2013年
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著名演员赵薇的导演处女作,它以一群大学生挥别青春大胆的追求爱情作为背景,讲述了这部分人的爱情故事与青春成长过程,影片风格清新,情节浪漫,通过独特的呈现方式与艺术手段,将影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充分展现了出来。该影片极富有渲染力,有效地将青春的张扬与个性展现出来,同时在张扬的背后,那些迷茫、躁动不安与沉闷等复杂的情感也得到了一定的宣泄。
李恬
关键词:青春阵痛
从心智视角看内隐教学与外显教学的协同效应被引量:4
2014年
Tomasello提出"意图解读"和"句型认定"作为两种一般性的认知能力能够促进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不断加深和熟练化的过程,语法教学和学习最重要就是把握这两个方面。意图解读主要是基于内隐教学,而句型认定则可以通过外显教学将其中的语法规则讲出来,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并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加深,使之熟练。本文借用心智哲学研究中的相关概念,对内隐教学与外显教学的协同效应做出尝试性的探索,试图解决如何有效地利用两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将内隐的语法知识转化为外显的语法能力,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内隐教学的过程与心智哲学中"原初意识"的获得有相似之处。语言的运用是将一个自然的事件通过语言表征为合适的"用例事件"的过程,同时也是从"原初意识"上升为"反思意识"的过程。
李恬
仿体对应和双关——自主-依存分析框架的新应用被引量:11
2009年
双关现象是语言交际者为了交际的需要利用一个语言表达式传递两(多)个交际意向的一种方式,在双关表达式建构过程中,必然会牵涉到说话人利用一般听话人在接受时所表现出的心理建模特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说话人寻找依存于自在的表达意向的合适表达形式,建构识解过程可能出现的两(多)种可能世界,确立可以作为桥梁链接两(多)个可能世界的"仿体对应"表达式,将该表达式作为"铰链"沟通两(多)个可能世界,使双关表达式具有可以做出两(多)种解读的潜势。这个过程是"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范式"和可能世界仿体理论刻画的心理建模特征共同作用于语言表达式组织的结果。
李恬
关键词:双关
心理模型与歌词误解被引量:1
2010年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人们对歌词的误解现象。以徐盛桓提出的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范式理论为基础,研究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歌词的误解现象,并探讨歌词误解产生的动因,希望有助于人们在欣赏歌曲时减少对歌词的误解。
李恬
关键词:心理模型动因
心物随附性和意识的涌现——以句式“‘(NP)身体部位’+疼”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NP(身体部位)+疼句式看似在表达NP(身体部位)的疼,但本质上是在表达人的主观感受,这一句式的形成是疼感受质的突显和感受主体的隐现造成的。本文拟在心智哲学的视角下,运用属性二元论和心物随附性的相关理论探讨NP(身体部位)+疼句式的生成过程和特点。NP(身体部位)+疼句式的生成体现了心物随附性和意识的涌现属性,这一过程是人们的心理感受"随附"于身体的物理感受的结果,同时也是人们将认识世界的原初意识逐渐上升为反思意识的过程。
李恬
基于ToRCH2009语料库的“V在+LP”构式多义性考察被引量:1
2016年
出现在动词后的'在+LP'结构,功能已经发生了嬗变。其中,'在'不再作为介词引介处所短语,对动作发生的处所进行说明,而是依附在动词上的附着词,帮助动词引介处所宾语。相应地,'V在+LP'可看作是汉语的一个构式。本文秉承基于使用的语言观的基本理念,利用语料库方法,通过对具体语境中的用例进行分析,归纳出了'V在+LP'的5个子构式,即'V在单动+LP'、'V在达成+LP'、'V在暂状+LP'、'V在活状+LP'以及'V在永状+LP'。这5个子构式不仅表达了不同的处所意义,在形式上也各有特点,具体体现在动词分布以及与其他成分的兼容性上。
张立飞张继东李恬
关键词:多义性
汉语“V在+LP”构式的论元识解功能被引量:2
2017年
"V在+LP"构式包含5个子构式,它们表达的意义均与处所有关。"V在+LP"构式作为一个论元结构构式,与汉语中其他可对相同场景进行编码的结构相比,其独特性在于它可将场景中的处所角色识解为句法上的核心论元,并成为语义表达的焦点,而不管该角色是否为事件的参与者角色。处所角色在不同动词所描绘的场景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不同的动词进入"V在+LP"结构后,整个结构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从而导致了"V在+LP"构式的多义性。
张立飞张继东李恬
语义地图模型观照下的英汉语双及物结构对比研究
2020年
英语和汉语中均存在多个构式来表达双及物的概念,各个双及物构式均是一个多功能语言形式,表达多种"给予"概念,并能以语义地图方式呈现。英汉语中不同双及物构式在概念空间中所切割出来的空间都是连续的,符合语义地图连续性假说,进一步证明语言形式的语义扩展是渐进式的。就双及物构式所涵盖概念节点多寡来看,英语表达"给予"概念的优势构式是双宾构式,但汉语则是以"VP—给—NR—NT"为代表的与格构式。与英语相比,汉语的双及物构式更加多样,各构式所涵盖的概念节点多有重叠。尽管如此,汉语双及物的语义地图呈现出比较明显的规律性:1)从所涵盖的概念节点来看,多个间宾并齐的双及物构式可清晰地分为两组,即受益组和朝向组,每组中的构式都形成一个蕴含等级;2)每一扩展路径上的概念节点,从里往外,能与之结合的双及物构式的种类依次减少。
张立飞张立飞
关键词:双及物结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