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伟

作品数:95 被引量:70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43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4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7篇波速
  • 35篇地震
  • 22篇层析成像
  • 18篇地幔
  • 17篇地震层析
  • 17篇上地幔
  • 17篇P波
  • 17篇P波速度
  • 16篇地震层析成像
  • 14篇地壳
  • 10篇各向异性
  • 10篇P波速度结构
  • 10篇S波
  • 9篇岩石
  • 9篇面波
  • 9篇PN波
  • 9篇PN波速度
  • 9篇S波速度
  • 8篇地壳上地幔
  • 8篇反演

机构

  • 93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国科学技术...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浙江海洋大学
  • 2篇湖南工商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95篇李志伟
  • 39篇郝天珧
  • 37篇胥颐
  • 23篇刘劲松
  • 21篇刘建华
  • 19篇徐亚
  • 10篇包丰
  • 7篇倪四道
  • 5篇黄松
  • 4篇胡卫剑
  • 4篇江为为
  • 3篇黄润秋
  • 3篇崇加军
  • 3篇张森琦
  • 3篇游庆瑜
  • 3篇张岭
  • 3篇郑德高
  • 3篇杨晓涛
  • 3篇张宝龙
  • 3篇王元

传媒

  • 25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2015中国...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学前缘
  • 2篇2014年中...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遥感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黄海深部构造的地球物理认识被引量:26
2010年
利用黄海海区重磁观测数据,以最新的地震层析成像和浅层反射地震探测结果作为约束,并利用小波分解、纹理特征图像处理等手段,对研究区进行了地球物理场特征分析、岩石物性总结、断裂信息提取和磁性基底埋深反演计算,同时对南黄海海域三条剖面进行了广义逆重磁数据拟合反演和地震P波速度成像.根据地球物理数据的各种处理结果,提出在南黄海西部存在一条串珠状地球物理线性构造带,并将这条NNW向断续延伸的构造带称之为南黄海西缘断裂带.该断裂带延伸长,断裂两侧前新生代地层差异较大,有可能是造成陆区和南黄海南部盆地区前新生代油气远景差异的原因之一.文中得到南黄海磁性基底埋藏分布具有"中间浅四周深"的分布特征,与地震层析成像结果相吻合.磁性基底的局部起伏和局部构造的边界断层共同控制了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的格架和残余厚度分布,反映出"区域控制局部,深层约束浅层"的规律.
郝天珧黄松徐亚李志伟张丽莉王家林Suh MancheolKim Kwangkee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像南黄海
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卤水蒸发速率预测模型
2024年
卤水的蒸发速率是盐田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通过搭建室外卤水蒸发实验装置,分析了辐照强度、风速、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卤水温度、卤水浓度与卤水蒸发速率的关系。利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训练构建了卤水蒸发速率预测模型,并与传统的应用回归方法构建的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02和0.884,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5.723%和18.943%,BP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均优于非线性回归模型。说明应用BP神经网络构建卤水蒸发速率预测模型是可行的,能够实现蒸发速率的快速估测。
李志伟李志伟付振海李生廷
关键词: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一种基于方向小波分析的重磁异常处理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方向小波分析的重磁异常处理方法,是利用具有方向表征特性的方向小波函数对重磁异常等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小波分析的方法。本方法通过选取方向小波函数并进行多尺度小波分析可直接提取特定方向的异常特征,有效提取与地下...
徐亚郝天珧黄松胡卫剑李志伟
文献传递
地球中微子:来自地球深部的信使被引量:1
2018年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单元之一,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正在建设的江门中微子实验站(JUNO)是我国第二个大型国际领先的中微子实验站.地球中微子(geo-neutrino)是地球内部天然放射性元素(主要是^(238)U,^(232)Th和^(40)K三种同位素)衰变产生的反电子中微子.它们在衰变过程中也同时释放出大量热能,是驱动地球演化的主要地热能来源之一.地球中微子的通量和产生的热能成固定比例.因此,测量地球中微子的通量,可以获得放射性元素分布及其对地热能的贡献.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的探测器质量为2万吨,运行一年所获取的地球中微子事例数达到400个以上,超过全球已有地球中微子探测器10年所探测事例的总和.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周围500 km以内贡献50%以上的地球中微子事例数,利用地球科学手段可合理、有效估算实验站周围及邻区地壳的贡献,实验站测量总数减去地壳贡献,可得到地幔的贡献.因此,有效充分利用实验站可望帮助解决放射性元素衰变对地热能的贡献、测量Th/U比值和来自地幔的放射性地热等问题,并推动国内中微子地球科学研究的交叉领域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地球内部有关热量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及地球中微子可能的贡献,其次介绍了地球中微子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及精确地壳结构模型研究的重要意义,随后着重介绍了江门中微子实验的地球中微子探测潜力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探测优势对地球科学研究的意义,最后给出总结和展望.
韩然牛耀龄李玉峰李志伟徐亚习宇飞高若菡王安东曹俊赵亮赵亮冒鑫
基于微动方法研究五大连池火山区尾山火山锥浅层剪切波速度结构被引量:15
2016年
为了研究五大连池火山区尾山火山锥浅层三维波速结构特征,在尾山火山锥附近区域布设了无线地震检波器密集台阵,记录连续地震背景噪声波形数据.基于微动方法(拓展空间自相关方法)提取了台站间2~5 Hz频率范围的Rayleigh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利用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获得2~5 Hz Rayleigh面波二维相速度图像,基于每一个网格节点的频散曲线,进一步反演获得了尾山火山锥附近区域地表至700m深度的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成像结果显示:在0~150m较浅深度,靠近尾山火山锥区域显示为相对高速异常,远离火山锥区域则显示为相对低速异常.而至150~700m较深深度,波速异常特征与浅部相反,靠近尾山火山锥的区域显示为相对低速异常,远离火山锥的区域显示为相对高速异常.在远离尾山火山锥区域,浅层的相对低速异常可能与松散沉积层有关,深部的高速异常则反映了结晶变质岩的影响.在靠近尾山火山锥区域,浅部的相对高速异常应该反映了出露地表的玄武岩,而深部的相对低速异常则可能反映了火山通道周围广泛发育的破碎裂隙结构及其火山喷发后孔隙流体填充的影响.
张宝龙李志伟包丰邓阳游庆瑜张森琦
关键词:剪切波面波层析成像
南海东北部及邻区深部结构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被引量:64
2008年
南海东北部及邻区,特别是洋陆转换带地区的复杂地壳结构特征一直是南海岩石层结构研究的热点.本文在Pn波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和深部地震探测剖面的约束下,利用重力数据建立该区两条剖面的密度模型.两条重力剖面二度半密度正反演的拟合结果支持琼粤隆起至吕宋岛弧区一带的地壳结构中存在下地壳高速层的观点,同时认为台西南盆地的拟合结果表明南部凹陷区仍属于过渡型地壳.本文认为剖面AA′和剖面BB′的构造属性虽然均总体倾向于火山岩型,但二者的地质结构并不完全一致,表明了北部陆缘深部结构的横向差异与构造属性的复杂.
郝天珧黄松徐亚李志伟胥颐雷受旻杨金玉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反演
渤海湾地区壳幔结构重磁综合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渤海湾盆地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中心,其东部渤海海域深部结构研究对认识华北克拉通破坏范围及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选取自河北新城经天津静海沿东南方向进入渤海海域的剖面进行重磁反演,研究其地壳结构特征.通过对该地区文献调研及2010年渤海海陆联测初步结果建立初始模型,结合本地区密度、磁化率特征进行二度半体重磁异常反演,获得了该剖面地壳结构及其物性分布.反演结果表明莫霍面自陆地向海域逐渐抬升,海域莫霍面较浅,且有局部隆起(沙垒田隆起部位),幅度约2 km.莫霍面总体变化特征与华北克拉通地区岩石圈向东部减薄总体类似,表明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破坏对岩石圈及莫霍面结构的影响具有一致性.通过深部隆起模型重力异常模拟实验表明,渤海海域存在地幔柱或大规模隆起的可能性较小,莫霍面微隆可能与上地幔局部小规模异常体有关.
徐亚郝天珧黄松李志伟吕川川赵百民胡卫剑
台湾地区的壳幔P波速度和V_p/V_s波速比结构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中国台湾地震台网1992-2004年间记录到的P波和S波到时数据,使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台湾及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的P波速度和Vp/Vs波速比结构。与已有结果相比,采用的球坐标系有限差分算法适合于地壳波速结构强烈不均匀的情况,能够提高走时计算和三维射线追踪的准确程度,而联合反演得到的P波速度、Vp/Vs波速比及其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分布为揭示壳幔结构的横向变化和深部特征提供了更多约束。结果表明:在地壳浅表层,沉积盆地和造山带具有明显不同的波速特征,沉积盆地P波速度偏低、Vp/Vs波速比偏高,造山带P波速度偏高、Vp/Vs波速比偏低;台东纵谷作为欧亚大陆和菲律宾海板块的碰撞缝合带,Vp/Vs波速比明显偏高,并延伸至中、下地壳和上地幔,反映了岩石破裂、部分熔融和流体活动对壳幔深部物质的影响;台湾东北部琉球岛弧附近的P波速度、Vp/Vs波速比和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分布勾画出了菲律宾海板块俯冲至欧亚大陆下方的形态,高速的海洋俯冲板片及板片上方P波低速和高Vp/Vs波速比的特征一直延伸至80km;沿着东西向的纵向波速剖面,地壳厚度在中央山脉东侧达到60km左右,并呈现向东倾的趋势,反映出欧亚大陆板块的向东俯冲和挤压使造山带中下地壳物质变形增厚。
李志伟胥颐郝天珧徐亚
关键词:P波速度岩石层结构地震层析成像
腾冲火山区的地震层析成像及其构造意义
利用滇西南临时台网和固定台站的地震数据反演了腾冲及邻近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着重分析了腾冲火山区和龙陵7级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下方10~20 km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低速区,其横向尺度大约在20...
杨晓涛胥颐刘建华李志伟
关键词:腾冲火山区地震层析成像P波速度结构
南海东北部及其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和ISC台站记录的P波到时数据,采用球坐标系有限差分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南海东北部及其邻近地区壳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并分析了不同地质单元的构造差异及其深部特征。结果表明:南海东北部表现出陆架地区的岩石层特性,属于华南大陆向海区的延伸,岩石层厚度较大,现今不存在大规模的地幔热流活动,推测大陆边缘张裂作用仅限于地壳内部而没有延伸进入上地幔,具有非火山型大陆边缘的深部特点。中央海盆附近上地幔P波速度明显降低,与海盆下方地幔热流活动密切相关。不同的速度异常特征表明:华南大陆暨台湾地区属于欧亚大陆的正常地壳或是与菲律宾海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增厚型地壳,冲绳海槽则是弧后扩张产生的减薄型地壳。滨海断裂带作为华南大陆高速异常和南海北部高速异常的分界,代表了一定地质时期华南地块和南海地块的拼合边界。断裂附近的上地幔低速异常揭示了闽粤沿海岩浆作用的深层动力机制。吕宋岛弧、马尼拉海沟、东吕宋海槽的速度异常与其所处的特殊构造位置有密切的关系,清晰地反映出岛弧俯冲带的地壳结构差异;台湾南部至吕宋岛弧的上地幔低速异常揭示了两个重要火山链的深部构造特征,北吕宋海脊下方100km深度的条带状高速异常有可能代表了俯冲下沉的岩石层板片。
李志伟胥颐郝天珧徐亚刘劲松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P波速度结构层析成像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