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栋

作品数:18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广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腹泻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6篇急性
  • 6篇急性腹泻
  • 6篇腹泻病
  • 5篇野外驻训
  • 5篇某部队
  • 4篇急性腹泻病
  • 2篇流行病学研究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卡介苗
  • 2篇克隆
  • 2篇弧菌
  • 2篇副溶血弧菌
  • 2篇D2
  • 2篇病原
  • 1篇单胞菌
  • 1篇新亚型

机构

  • 1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州市东山区...

作者

  • 18篇李建栋
  • 15篇俞守义
  • 14篇聂军
  • 11篇陈清
  • 8篇白杨
  • 7篇芮勇宇
  • 6篇吴敏
  • 3篇李志峰
  • 3篇王红
  • 3篇吴爱军
  • 3篇戴迎春
  • 2篇王雅贤
  • 2篇甄蓓
  • 2篇刘凤娟
  • 2篇江晓玲
  • 2篇王红
  • 1篇刘传暄
  • 1篇张艳红
  • 1篇吴彩云
  • 1篇楚心唯

传媒

  • 4篇解放军预防医...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疾病控制杂志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人民军医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旅行医学科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方某部队野外驻训期间急性腹泻病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对野外驻训期间我军腹泻病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对某部队野外驻训期间腹泻病发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统计方法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判别分析。结果 参训部队腹泻发病率较同期该地常年驻军显著增高 (7.32 %vs 0 .98% ,P <0 .0 5 ) ;干部发病率低于战士 (0 .99%vs 8.2 0 % ,P <0 .0 5 ) ;腹泻的发生贯穿整个非常时期 ,但高峰期常见于初期 ,此后逐渐趋于平稳 ,并可时有大小不等的散在暴发 ;发病率的单位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经回归和判别分析 ,结果显示发病率与参训单位的苍蝇密度和人均日供开水量有关 ,判别模型总的判别正确率达91.9%。
白杨聂军陈清王红芮勇宇李建栋俞守义
关键词:急性腹泻流行病学野外驻训
112株福氏志贺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向前王红吴爱军李建栋王勇俞守义
关键词:志贺菌耐药性抗生素
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的表达与纯化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表达和纯化融合表达的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方法 将表达载体 pET3 2a + -tlh转化大肠杆菌BL2 1(λDE3) ,诱导表达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 ,表达产物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鉴定 ,8mmol/L的尿素溶解包涵体 ,用 6×his组氨酸蛋白质镍亲和层析树脂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结果 诱导表达的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其含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10 % ,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融合表达的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结论 转化有重组质粒pET3 2a + -tlh的BL2 1(λDE3)可稳定高效地表达目的蛋白 ,采用低浓度的咪唑、β -巯基乙醇和Tritonx -10 0等方法减少杂蛋白污染 ,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 。
李志峰聂军戴迎春李建栋陈清俞守义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包涵体
两株诺瓦克样病毒新亚型的鉴定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对在广州检出的人类杯状病毒(HuCVs)毒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确定其是否为新亚型。方法选择检出的HuCVs进行克隆、转化和序列分析,使用PHYLIP进行核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经Treeview1.5绘制进化树。结果206份病毒性腹泻标本检出HuCVs18份,检出率为8.74%(18/206),经序列分析证实均为NVs GⅡ毒株。任选其中6株进行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与GenBank中的参考株比较并绘制遗传进化树,其中HuCV/NVGⅡ003/2003/CHN(32282)、HuCV/NVGⅡ004/2003/CHN(32283)与基因文库中病毒的最高同源性分别为83%和87%。结论广州存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没有报道过的诺瓦克样病毒新亚型毒株。
戴迎春聂军刘翼李志峰白杨李建栋俞守义江熙
关键词:人类杯状病毒诺瓦克样病毒基因亚型腹泻
某部野外驻训期间腹泻病的临床与病原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了解部队野外驻训期间发生急性腹泻病的临床情况及病原特点 ,为部队制订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 2 637名参加野外驻训的指战员 ,调查他们发生腹泻病的诊疗情况 ,并按WHO推荐的方法进行粪标本中的细菌分离和鉴定以及致泻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腹泻病的就诊率、及时就诊率、接受治疗率和隔离率分别为 54.0 %、30 .3%、4 3.5%和 0 %。经治疗的患者多采用抗生素疗法 ( 91.2 % ) ,无一例应用口服补液盐 (ORS)治疗。共检出6属 72株致泻病原菌 ,检出率为 63.1% ( 65/ 10 3) ,检出率最高的是产毒性大肠杆菌 ( 35.0 % ) ,其次为类志贺邻单胞菌 ( 16.5% )。各种致泻病原对氟哌酸和头孢他啶的平均敏感率分别为 95.8%和 10 0 % ,对新诺明、复方新诺明、土霉素、强力霉素、痢特灵、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应提高部队野外驻训期间腹泻病患者的就诊率和及时就诊率 。
聂军白杨芮勇宇李建栋俞守义
关键词:野外驻训急性腹泻病病原特点
华南某部队野外驻训期间急性腹泻病的诊疗和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急性腹泻病(简称腹泻)是我军指战员平、战时期的多发病,近年对华南驻营区部队的研究表明其年发病率为45.9-64.0%,病原以ETEC和EPEC为主[1,2].为探讨部队离开营区在所谓"非常时期"(即不能按照有关的条令条例执行正常生活卫勤保障制度的一种非正常生活状态,如战争、军事演习、抢险救灾和野外驻训等)腹泻病的流行特征、病原特点、主要危险因素、临床诊治等问题,为部队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于1997年9-10月间在华南沿海某地对野外驻训部队的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有关临床方面的几个问题报告如下.
聂军白杨芮勇宁李建栋俞守义
关键词:野外驻训急性腹泻病营区EPEC指战员
华南某部队野外驻训期间急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部队野外驻训期间腹泻病的流行特征、病原特点和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腹泻病发病监测、危险因素调查、病原菌分离。结果 驻训部队发病率为 4.36 % (10 6 / 2 433) ,高于同期常驻分队 0 .98% (2 / 2 0 4)的发病率。干部发病率低于战士的发病率。研究过程中出现两个与部队运动过程有关的发病高峰。患者粪便标本致泻菌检出率为 6 3.1% (6 5 / 10 3) ,检出最多的是产毒性大肠杆菌 ,其次为类志贺邻单胞菌。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喝生水、外出就餐等 7个同腹泻病发生有关的因素。结论 该部队在野外驻训期间腹泻病明显增多 ,病原以产毒性大肠杆菌和类志贺邻单胞菌为主 ,且腹泻病的发生同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聂军白杨芮勇宇李建栋俞守义
关键词:急性腹泻病流行病学
口服霍乱疫苗O_(139)rBS-WC后肠道菌群的改变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O139 rBS-WC口服霍乱疫苗对健康受试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利用直接快速涂片法分别于服苗前、服苗后2周末、服苗后3个月末收集受试者的粪便,检查粪便的细菌分布特点。结果共检查了458份粪便标本,服苗后细菌总数、G+b、G+c、G-c呈下降趋势,而G-b呈显著的增高趋势;口服疫苗后各免疫组之间及与安慰剂组比较,以G+b及G-c变化明显,其中0、14、28 d各服1粒O139 rBS-WC 疫苗的免疫组与其他各组间的差异较大;各免疫组在不同采样时间,肠道菌群值有不同的改变,以G-b表现明显。不同性别的受试者在服苗后,G+b、G-b、G-c占总菌群数比值的改变有统计差异。结论冻干口服O139霍乱rBS-WC疫苗对受试者的肠道菌群有一定的影响。
吴辉绪陈清李建栋黄秀芬
关键词:口服霍乱疫苗肠道感染
一起由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的腹泻病暴发被引量:1
2000年
白杨聂军李建栋芮勇宇俞守义
关键词:类志贺邻单胞菌腹泻流行病学
某部一起食物中毒暴发的调查
1998年
1997年9月16日清晨,某部突然出现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患者50余名。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查结果,证实为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特征(1)单位分布:9月16日...
甄蓓陈清李建栋白杨吴敏王红俞守义
关键词:食物中毒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