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术后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外科
  • 2篇夹层
  • 1篇动脉弓
  • 1篇心房
  • 1篇心房肌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手术
  • 1篇心脏外科
  • 1篇心脏外科术后
  • 1篇修复术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杂交
  • 1篇手术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4篇李岩
  • 3篇常谦
  • 3篇孙晓刚
  • 3篇钱向阳
  • 2篇张海涛
  • 2篇于存涛
  • 1篇袁昕
  • 1篇宋云虎
  • 1篇孙寒松
  • 1篇张士举
  • 1篇王立清
  • 1篇郑哲
  • 1篇王巍
  • 1篇孙殿珉
  • 1篇杨克明
  • 1篇唐跃
  • 1篇刘立群
  • 1篇樊红光
  • 1篇杨戎
  • 1篇魏华

传媒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心房肌葡萄糖转运体-3的水平对冠心病患者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风险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心房组织葡萄糖转运体-3(GLUT3)水平与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相关性,并评估影响GLUT3水平的风险因素。方法前瞻性人选79例窦性心律且接受冠脉搭桥的冠心病患者,其中22例患者出现术后新发房颤。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资料,在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保存备分析。POAF由心电图评定,而且必须有抗心律失常治疗。GLUT3的在心肌组织中的浓度用ELISA方法测定。对可能与GLUT3有关的诸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分析GLUT3与POAF的相关性和影响GLUT3水平的风险因素。结果CLUT3水平在发生术后房颤的患者组中明显较低,与POAF明显相关(P<0.05)。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低GLUT3水平与糖尿病明显相关(95%CI,8171.804-12402.757;P<0.05)。结论心房肌组织GLUT3水平低的患者存在更多术后新发房颤的风险。心房肌组织能量代谢障碍是导致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可能机制。
孙殿珉郑哲杨克明袁昕张士举李岩王巍唐跃孙寒松宋云虎王立清魏华樊红光刘立群
关键词:房颤冠脉旁路移植心房肌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细化分型、外科处理策略和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A型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是血管外科的挑战.冠脉受累程度对于手术策略至关重要.目前国际上对于A型夹层冠脉受累仅有Neri分型,但该分型对于指导手术作用有限.因此,本研究通过总结我中心A型夹层累及冠脉患...
李岩常谦于存涛钱向阳孙晓刚张海涛
床旁开胸紧急体外循环术抢救心脏外科术后恶性心律失常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床旁开胸紧急体外循环术(ECPB)抢救心脏外科术后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因心脏术后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而接受床旁紧急体外循环术抢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特点、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两种主要术式;术后10 min^18 h是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时间段;冠脉缺血事件和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是导致术后恶性心律失常的两个常见原因。全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6.6%,高龄、低体重和延缓的体外循环建立时间是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床旁开胸紧急体外循环术是抢救心脏外科术后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有效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岩常谦钱向阳孙晓刚张海涛杨戎
关键词:心脏手术恶性心律失常床旁
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受累的围术期和中期随访结果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总结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受累的临床经验。方法累及主动脉弓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50例,在杂交手术室完成一期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分别采用正中开胸、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替换和(或)主动脉瓣置换和(或)冠脉旁路移植术,顺行或逆行主动脉弓部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比较体外循环组与同期采用传统深低温停循环手术行主动脉弓置患者的围术期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全组均成功同期完成手术并置入覆膜支架。体外循环(130.7±22.6)分钟,主动脉阻断(48.6±12.8)分钟;支架直径(33.8±0.6)mm,支架长度(187.9±6.3)mm;1例术后12d死于严重腹腔缺血,1例术后30d死于肺部严重感染,1例术后32d死于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杂交手术者ICU时间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杂交手术组患者术后脑卒中和肺部感染发生率也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47例患者存活出院接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8.4±10.9)个月,3例患者随访死亡,随访死亡率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受累安全、有效,与传统手术比较,手术时间和CUI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旧术期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随访结果亦不劣于传统手术组。
李岩常谦于存涛钱向阳孙晓刚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杂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