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屹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调节蛋白
  • 2篇血栓
  • 2篇血栓调节
  • 2篇血栓调节蛋白
  • 2篇细胞
  • 2篇香烟提取物
  • 1篇单分子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动脉
  • 1篇心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超声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人脐
  • 1篇人脐静脉
  • 1篇人脐静脉内皮...
  • 1篇凝血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刘惠亮
  • 4篇李屹
  • 3篇张蛟
  • 2篇金至赓
  • 2篇魏玉杰
  • 2篇贾小伟
  • 1篇赖斌
  • 1篇赵亮
  • 1篇徐丽
  • 1篇张雪洁

传媒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香烟提取物对血栓调节蛋白与凝血酶结合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利用单分子力谱法检测香烟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对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与凝血酶间单分子水平相互作用,探讨吸烟致血管内血栓形成机制。方法构建TM-GFP质粒并转染至COS-7细胞,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分组测力:(1)空白质粒对照组(GFP-Thr);(2)TM-Thr对照组;(3)5%CSE孵育TM-Thr细胞组(CSE-TM-Thr);(4)5%CSE孵育空白质粒细胞组(CSE-GFP-Thr)。结果 (1)TM与凝血酶的相互作用力为(60.90±0.82)pN,成键几率为(22.58±3.95)%,抗体阻断后成键几率为(2.58±2.0)%。(2)与TM-Thr组比较,GFP-Thr组、CSE-TM-Thr组、CSE-GFP-Thr组,3组AFM成键几率明显减低,P<0.05;但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定量TM修饰的硅片表面检测证实CSE同样可减少TM与凝血酶的成键几率。结论吸烟可能通过减少TM与凝血酶结合几率,抑制TM的抗凝作用,从而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
魏玉杰刘惠亮李屹张蛟徐丽张雪洁
关键词:香烟提取物血栓调节蛋白凝血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香烟提取物对COS-7细胞表面血栓调节蛋白荧光表达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香烟提取物(CSE)是否对非洲绿猴肾成纤维细胞(COS-7)表面血栓调节蛋白(TM)荧光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功构建TM-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后,使其转染至COS-7细胞,用制备好的5%CSE孵育(5%CSE组);将无血清最低必需培养基(MEM,单纯培养基)加入一定体积的PBS进行同步培养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COS-7表面TM荧光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CSE在1h、6h对COS-7表面TM荧光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1h:(134.99±18.41)比(146.61±12.06),6h(116.89±27.28)比(123.89±39.24),P均>0.05]。结论:5%香烟提取物对非洲绿猴肾成纤维细胞表面血栓调节蛋白荧光表达没有影响。
魏玉杰刘惠亮李屹赖斌
关键词:血栓调节蛋白COS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指导主动脉-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支架精确定位被引量:2
2016年
主动脉-冠脉开口病变的介入治疗一直是冠状动脉(冠脉)介入领域的一大难题。与非开口病变相比,其手术成功率及远期临床预后也较差[1-3]。其中,支架定位不准确是影响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4-5]。传统二维冠脉造影是目前最常用最安全的指导主动脉-冠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的影像学技术,然而有文献报道,其支架异位发生率较高[6]。
贾小伟赵亮李屹张蛟金至赓韩好为刘惠亮
关键词:冠心病血管内超声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指导冠脉长病变串联支架精确定位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明确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subtract,SBS)在冠脉长病变(Longlesions,LL)行串联支架置入术中指导支架精确定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连续就诊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心内科并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弥漫性病变,需要两个以上支架串联植入覆盖病变,术中采用SBS指导支架间重叠部分精确定位,术后评价支架的定位效果。结果57处病变共有3(5.3%)处病变出现两支架间重叠范围〉2mm的情况,但均〈4mm;余54(94.7%)处病变支架间重叠范围均在1-2mm之间;未出现重叠范围〈1mm或支架间隔的情况。结论SBS通过增强支架的可视性,可以指导串联支架间支架精确定位,可很好地应用于冠脉弥漫性病变介入治疗。
贾小伟张蛟李屹金至赓金德奎刘惠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