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玉杰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动脉
  • 3篇细胞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调节蛋白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动脉重构
  • 2篇血栓
  • 2篇血栓调节
  • 2篇血栓调节蛋白
  • 2篇香烟提取物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分子
  • 1篇单分子
  • 1篇蛋白

机构

  • 8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8篇魏玉杰
  • 7篇刘惠亮
  • 4篇荆丽敏
  • 2篇张蛟
  • 2篇田蕾
  • 2篇李屹
  • 1篇任素梅
  • 1篇杨胜利
  • 1篇房丹珺
  • 1篇严莲珍
  • 1篇何玉辉
  • 1篇罗建平
  • 1篇马东星
  • 1篇韩玮
  • 1篇段媛媛
  • 1篇蔺艺红
  • 1篇金至赓
  • 1篇金海英
  • 1篇张旭毅
  • 1篇宋晶晶

传媒

  • 5篇中国急救复苏...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 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干预组(术前、术中、术后接受健康教育、言语疏导、音乐疗法等心理干预).术前和术后3 d分别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结果 干预组治疗前焦虑评分为(47.2±4.8),与对照组[(47.4±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治疗后焦虑评分为(29.5±4.3),显著低于对照组[(41.4±6.7),P〈 0.01].干预组治疗前抑郁评分为(44.5±6.1),与对照组[(43.3±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治疗后抑郁评分为(28.5±6.2),显著低于对照组[(39.8±7.4),P〈 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对于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和术后恢复有很大帮助.
荆丽敏金海英严莲珍任素梅郑莉莉魏玉杰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焦虑抑郁围手术期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指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11例患者介入治疗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明确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tB)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院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11例均接受StB检查。根据图像质量效果分为三组:优,次优,差。结果本研究中81.1%的病例图像质量优,18.9%的病例图像质量次优,无图像质量差病例。结论StB成像简便快速,能增强支架的可视性,对支架的膨胀及贴壁情况进行评价,可以很好地应用于STEMI患者PCI中。
贾小伟张蛟金至赓魏玉杰蔺艺红杨胜利罗建平马东星韩玮荆丽敏刘惠亮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压昼夜节律与动脉重构及左室肥厚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比较杓型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重构、左室结构的参数变化,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类型对动脉重构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10%以上或以下的标准分为杓型组(56例)与非杓型组(72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IVS)、左室后壁(PW)厚度,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脉搏波速度测定仪同时检测颈动脉-桡动脉(C—RPWV)、颈动脉一股动脉(C—FPWV)的脉搏波速度。比较两组间上述检测指标。结果非杓型组IMT较杓型组明显增厚(P〈0.05);C~RPWV、C—FPWV及LVMI在非杓型组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结论非杓型血压较杓型血压对动脉重构和左室肥厚的影响可能更明显。
孟涛疆魏玉杰刘惠亮张旭毅马春梅段媛媛宋晶晶荆丽敏
关键词:昼夜节律动脉左心室肥厚
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干预作用。方法取88只新西兰纯种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24只,喂以正常饲料;模型组(AS组)32只,喂以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组(D组)32只,除高脂饮食外,同时予阿托伐他汀灌胃。分别于2、4、6、8周末随机抽取6~8只处死,采血检测血脂,取胸主动脉制作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VCAM-1的表达。结果C组血脂在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而AS组和D组血浆血脂TC、TG、LDL水平在2、4、6、8周末时与实验前及C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同期D组均明显低于AS组(均P〈0.01),高于C组(均P〈0.01)。在C组胸主动脉VCAM-1无表达,AS组随时间的延长不仅内皮细胞表达增强,且斑块内和中膜平滑肌表达逐渐增强,表达范同逐渐增大;而D组胸主动脉VCAM—1免疫反应阳性范围及程度均低于同期AS组。结论VCAM-1在胸主动脉的表达随AS病变加重而增强,其参与了AS的发生和发展。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发挥其抗炎作用.从而延缓AS的发生发展。
魏玉杰刘惠亮何玉辉田蕾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
香烟提取物对血栓调节蛋白与凝血酶结合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利用单分子力谱法检测香烟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对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与凝血酶间单分子水平相互作用,探讨吸烟致血管内血栓形成机制。方法构建TM-GFP质粒并转染至COS-7细胞,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分组测力:(1)空白质粒对照组(GFP-Thr);(2)TM-Thr对照组;(3)5%CSE孵育TM-Thr细胞组(CSE-TM-Thr);(4)5%CSE孵育空白质粒细胞组(CSE-GFP-Thr)。结果 (1)TM与凝血酶的相互作用力为(60.90±0.82)pN,成键几率为(22.58±3.95)%,抗体阻断后成键几率为(2.58±2.0)%。(2)与TM-Thr组比较,GFP-Thr组、CSE-TM-Thr组、CSE-GFP-Thr组,3组AFM成键几率明显减低,P<0.05;但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定量TM修饰的硅片表面检测证实CSE同样可减少TM与凝血酶的成键几率。结论吸烟可能通过减少TM与凝血酶结合几率,抑制TM的抗凝作用,从而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
魏玉杰刘惠亮李屹张蛟徐丽张雪洁
关键词:香烟提取物血栓调节蛋白凝血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尿毒症患者发生颈动脉重构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0年
目的采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来评价颈动脉重构程度,分析尿毒症患者发生颈动脉重构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20例,按有无动脉重构分为颈动脉重构组(A组,n=74例),非颈动脉重构组(B组,n=46例),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年龄、血压、吸烟、脉搏波传导速度及生化指标。结果采用二分类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方法,筛选出5个危险因素:收缩压(OR=1.85)、吸烟(OR=1.77)、年龄(OR=1.74)、甘油三酯(OR=1.08)、总胆固醇(OR=1.05),上述指标回归系数均为正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收缩压、吸烟、年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可能是尿毒症患者发生颈动脉重构的危险因素。
魏玉杰张敏刘惠亮田蕾
关键词:尿毒症颈动脉
血清sVCAM-1和vWF的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o lub le vascu lar ce ll adhes ion m o lecu le-1,sVCAM-1)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 illebrand F actor,vW 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 ISA方法测定5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VCAM-1和vW F浓度,记录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支数,并用G ens in i积分进行系统评价。结果:ACS组sVCAM-1和vW F水平较SAP组、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急性心肌梗塞(AM I)组sVCAM-1水平又高于不稳定心绞痛(UAP)组(P<0.05),vW F水平在UAP组与AM I组之间无显著差异。sVCAM-1和vW F水平与G ens in i积分呈正相关(分别r=0.642,P<0.001;r=0.501,P<0.01)。结论:sVCAM-1和vW F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性。
魏玉杰刘惠亮荆丽敏房丹珺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细胞粘附分子冠状血管造影术
香烟提取物对COS-7细胞表面血栓调节蛋白荧光表达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香烟提取物(CSE)是否对非洲绿猴肾成纤维细胞(COS-7)表面血栓调节蛋白(TM)荧光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功构建TM-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后,使其转染至COS-7细胞,用制备好的5%CSE孵育(5%CSE组);将无血清最低必需培养基(MEM,单纯培养基)加入一定体积的PBS进行同步培养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COS-7表面TM荧光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CSE在1h、6h对COS-7表面TM荧光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1h:(134.99±18.41)比(146.61±12.06),6h(116.89±27.28)比(123.89±39.24),P均>0.05]。结论:5%香烟提取物对非洲绿猴肾成纤维细胞表面血栓调节蛋白荧光表达没有影响。
魏玉杰刘惠亮李屹赖斌
关键词:血栓调节蛋白COS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