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东
- 作品数:52 被引量:41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段食管鳞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被引量:4
- 2016年
- 我们筛选了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现代二野或三野淋巴结清扫的食管癌的患者,探讨胸段食管鳞癌上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规律。
- 李振轩王瑞琦杨弘胡祎张中超林鹏戎铁华李小东
-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规律胸段食管鳞癌上纵隔肿瘤防治中心淋巴结清扫纵隔淋巴结
- 术前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探讨术前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2-2013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术前同期放化疗并手术治疗的63例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放化疗前后肺功能的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放化疗后,63例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较治疗前明显降低(83.7±17.7比96.4±17.8,P<0.01),而其他肺功能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4.9%(22/63),其中肺炎19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术前肺弥散功能正常者(DLco%大于或等于80)和异常者(DLco%小于80),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7%(11/37)比41.7%(10 /24),P=0.338].放疗后DLco%明显下降者(DLco%下降大于或等于15%)和无明显下降者(DLco%下降小于1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1.6%(6/19)比37.8%(14/37),P=0.664].结论 术前放化疗会降低食管癌患者肺弥散功能,但并不损伤肺通气功能,亦不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 胡荣贵傅剑华罗孔嘉张旭杨弘刘孟忠刘慧李群胡永红李小东林婷
- 关键词:食管肿瘤术前放化疗肺功能肺部并发症
- 利用病理大切片进行食管癌壁内浸润长度的研究
- <正>研究目的:利用病理大切片研究探讨食管癌壁内浸润长度,为手术以及放射治疗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于1999年7月至2000年12月间食管鳞癌手术标本70例,术中测量肿瘤长度,肿瘤上缘至上切缘长度,肿瘤下缘至下切缘长度。...
- 马国伟傅剑华龙浩林鹏张兰军吴秋良张旭王军业李小东戎铁华
- 文献传递
- p53功能失活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建立一种评价肿瘤生物学特性的新方法——p53功能失活检测法并探讨p53功能失活与食管鳞癌TNM分期tumornodesmetastasisstaging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p53功能测定法对45例新鲜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进行p53功能检测(p53基因突变检测作为对照)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的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53功能失活率为64%,明显高于p53基因突变率49%。p53功能失活和食管鳞癌的TNM分期有关,分期越高,p53功能失活率越高;p53功能失活和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分级越高,p53功能失活率越高。结论:p53功能失活有望成为一种评价食管鳞癌生物学特性的新指标;p53功能失活与食管鳞癌的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
- 李小东戎铁华傅剑华龙浩
- 关键词:P53基因突变功能失活食管鳞癌
- 5号染色体长臂食管鳞癌相关基因的初步筛选
- 为了探索5号染色体长臂上可能存在的抑癌基因,我们通过微卫星杂合性丢失和基因mRNA表达研究对该区域的食管癌抑癌基因进行初步筛选.目的1、寻找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微小缺失区域,为筛选食管癌抑癌基因缩小范围.2、通过基因mRN...
- 李小东
- 关键词:食管癌杂合性丢失
- 文献传递
- 应用病理大切片确定食管癌主瘤周围原位癌分布情况的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利用病理大切片对食管癌主瘤周围原位癌分布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可为确定手术的适宜切除长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食管鳞癌手术标本70例,制成病理大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食管癌主瘤周围原位癌的分布情况,根据等比回缩法将镜下长度推算为术中实际长度。结果(1)70例中有22例(31.4%)患者有主瘤周围原位癌,其中近端4例,远端10例,两侧均有8例。近端有7例主瘤相连,远端有8例与原发肿瘤相连。(2)近端原位癌长径最长者为4.00 cm,近端原位癌灶内缘距主瘤最远者为4.43 cm,近端原位癌灶外缘距主瘤最远者为4.83 cm。远端食管癌周围原位癌长径最长者为12.00 cm,远端原位癌灶内缘距主瘤最远者为7.73 cm,远端原位癌灶外缘距主瘤最远者为12.00 cm。结论食管癌主瘤周围原位癌的发生率高,分布范围广,确定食管癌手术的适宜切除长度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
- 马国伟王军业张旭吴秋良龙浩傅剑华林鹏黄植藩曾灿光张兰军李小东戎铁华
- 关键词:食管肿瘤外科手术原位显微切片术
- 陈旧性肺结核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临床N分期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合并陈旧性肺结核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CT为基础的淋巴结临床分期(N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探讨陈旧性肺结核对CT临床N分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在本中心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73例合并陈旧性肺结核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比CT临床N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的符合程度;并对CT常规所用的以形态学为主的预测指标(淋巴结直径、肿大淋巴结站数、淋巴结有无融合、淋巴结有无钙化)能否预测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χ2检验。【结果】CT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61.1%、60.0%、33.3%、82.5%及60.3%,其中特异性(60.0%)明显低于文献报道中CT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体评估(74%~85%);在对合并有陈旧性肺结核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的分站分析中,CT预测显示出较高假阳性率及较低的假阴性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T常规的预测指标(淋巴结直径、肿大淋巴结站数、淋巴结有无融合、淋巴结有无钙化)与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陈旧性肺结核降低了CT预测肺门纵隔淋巴结状态的特异性,是影响CT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分期评估的重要影响因素。CT常规所用的以形态学为主的预测指标并不能有效预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 佘科霖李小东李振轩杨弘刘立志郑列林鹏傅剑华
- 关键词:肺癌肺结核淋巴结分期CT
- 支架置入术后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Cox回归分析被引量:11
- 2003年
- 背景和目的: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哪些是主要因素,目前尚不明了。本文分析影响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探索晚期食管癌姑息治疗的合理方案。方法:对1997~2001年连续收治符合入组条件的、经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102例,以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长度、食管狭窄程度、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N、M)、术前治疗、术后治疗(放疗和/或化疗)等12个因素作为分析因子,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结果:全组支架置入成功率98.3%。所有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P=0.000)、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明显提高(P=0.000),并发症发生率43.1%(44/102)。术后3、6、9、12个月生存率分别是67.53%、40.59%、27.43%、18.65%。Cox回归分析结果:影响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子是原发肿瘤浸润程度(P=0.0410)和远处转移情况(P=0.006),两者的OR值分别为1.750(95%CI,0.996~3.074)和1.527(95%CI,1.126~2.069),支架置入术后放疗或/和化疗对生存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生存期的因素,主要是原发肿瘤的浸润情况及远处转移情况;支架置入术后进一步放疗和/或化疗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 傅剑华戎铁华李小东马国伟胡睧
- 关键词:支架置入术晚期食管癌预后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
- 应用肺癌细胞株筛选抗肺癌多肽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应用核糖体多肽表达法结合肺癌活体细胞从设计的多肽库中筛选出特异性抗肺癌多肽,以建立1种简便、更有效的寻找抗肺癌多肽方法。方法选择已知可在肿瘤细胞膜上穿孔的阳性对照多肽Mast21和MastoparanX与肺癌细胞株(NCI-H460)进行筛选可行性试验,证实核糖体多肽表达法结合肺癌活体细胞可筛选出肺癌穿孔多肽。组建可直接用于体外多肽表达的DNA库,应用核糖体表达法结合肺癌细胞株(NCI-H460)进行抗肺癌多肽筛选,应用MTT法检测筛选的多肽在体外抗肿瘤效果。结果应用核糖体体外表达法和肺癌细胞株(NCI-H460)成功地从设计的肽库中筛选出一些肽,分析DNA序列编码多肽,选择合成肽链进行抗肺癌试验,证实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60)生长,而对正常人体红细胞影响有限。结论核糖体表达法结合肺癌细胞株,可从肽库中筛选出选择性抗肺癌多肽。从而有望建立1种简便、有效的寻找抗肺癌多肽的方法,为开发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抗肺癌新药奠定基础。
- 温浙盛韦尉东陈晓勤肖勇梅李小东戎铁华
- 关键词:肺癌细胞株
- 非自扩支架与自扩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对照研究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评价非自扩支架及自扩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及其优缺点。方法按应用食管支架类型的不同,分成非自扩支架组(23例)、自扩金属支架(SEMS)组(16例),从技术成功率、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支架的脱落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全组随访4~60个月,中位数12个月。全组吞咽功能状态:支架置入术前15、21、3例分别为2、3、4级,支架置入术后27、12例分别为0、1级,吞咽功能明显改善(z=-5.531,P=0.000),取得满意的近期效果。非自扩支架及SEMS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进食状态。两组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置支架术后吞咽功能状态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07)。非自扩支架组、SEMS组初次置入支架脱落的发生率分别为82.6%(19/23)、6.3%(1/1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34.6%、31.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1.000),但再狭窄的原因不同。结论对于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可采用支架治疗,选用非自扩支架在安全性及远期疗效上均优于SEMS。
- 傅剑华戎铁华黄植藩杨名添林鹏李小东马国伟
- 关键词:食管狭窄